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戴明先生管理十四条原则的思维深度和思想前瞻性让我叹为观止,这些思想是戴明先生几十年前提出来的,但是放到现在,其依然是组织管理之金科玉律。
ISO9001七项管理原则中的领导作用和标准第五章提到的领导力到底如何理解,如何实践,其实全部藏在这14条管理原则之中。强烈建议组织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有必要深刻地理解和实践这14条管理原则。
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
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好就业。
随着物业管理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人们不断地从物业管理中得到日益尽善的服务。培养专业人才是物业管理发展的关键,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现代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大多数学生未毕业就已与企业签约。很多学生毕业两年已升为主管、毕业五年成为片区经理。差不多有1000亩左右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8年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巩固阶段。
第二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为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阶段。
第三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02年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阶段。
第四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为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自觉构建阶段。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