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周颂》时代最早,在西周初年产生,是贵族文人作品,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也有部分描写农业生产。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是中国上古仅存的史诗。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但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小雅》产生于西周晚年到东迁以后。
《鲁颂》和《商颂》都产生在周室东迁(前770年)以后。
编纂创作者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编纂是指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档案文献的活动,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编著是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编著强调独创性。编撰是指撰写,编纂。包含编纂的意思,主要强调在编辑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添加自己的观点。"
监制: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监制由其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监制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监制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主编职责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其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有些编辑部门不设总编辑,主编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其职权相当于总编辑。除新闻、出版部门外,编纂专著有时也设主编,由编纂委员会指定专家担任。专著主编召集有关编务会议,主持拟定编辑计划,审定书稿。”
1、编纂方式不同
丛书是题以概括汇编,类书是分类纂集
2、形式不同
丛书是一部成套大书,类书是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3、内容不同
丛书对书籍是全文辑入,类书只对原文进行部分或片段地辑取。
4、作用不同
丛书可以解决大部分资料问题,类书为查找资料起“索引”作用。
5、影响不同
丛书对现代图书编纂的影响大于类书,是更有生命力、更为后人重视的图书编纂形式;类书奠定了中国现代百科全书的基础。
编撰又叫编修,工作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文字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字心得。
修撰的工作主要在于根据资料,以自己的文字撰写国史、记载本朝实录会要等等。
在职位等级上,修撰为从六品,略高于编撰(编修)的正七品,另外还有一个职位叫检讨,属于文字校对人员,从七品品级。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