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肌酐清除率,英文缩写GRF。是肾功能实验中最能反映肾损害程度的实验。通常由实验室测定患者血和24小时尿中肌酐含量,由临床医生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肌酐清除率(ml/min×1.73m2)=尿中肌酐(μmol/L)÷血中肌酐(μmol/L)×每分钟尿量(ml)×1.73÷体表面积(m2)
计算出肌酐清除值后,与正常人肌酐清除值相比较,求出肌酐清除率。
ccr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它可以通过血肌酐、尿肌酐、身高、体重及24小时尿量等指标计算得出。
“肌酐”,这个名词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是有人知道肌酐到底是什么吗?
说肌酐,先从肌酸说起,什么是肌酸?肌酸主要来源于身体的骨骼肌和日常的肉食中。当肌酸被身体利用后,经过非酶促反应就转化为肌酐。肌酐和“尿酸”一样,容易被人体视为“废物”,常随尿液排出体外。
有些朋友发现肌酐升高后,就会慌张,觉得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其实肌酐并非对人体毫无用处,它会给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提供能量。肌酐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日常所指的肌酐升高,是血肌酐。因为血肌酐的检测方法、试剂、实验室等不同,参考范围也不同。但通常正常人的血肌酐是:
男性:54-106μmoI/L女性:44-97μmol/L小儿:24.9-69.7μmol/L血肌酐升高代表了什么呢?肌酐升高常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等;肌酐降低常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肌酐升高有这么严重吗?别急,先冷静一下,听我从痛风科医生的角度来谈谈见解。
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有问题吗?常常有一些痛风患者,在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后,使用了降尿酸药物,过一段时间进行复诊,做肝肾功能检查,发现肌酐升高。这些患者中,就有部分人认为肌酐升高就是肾功能出现损伤,可能是药物引起的,于是会自行停药。
那么,肌酐升高是不是意味着肾脏出现了问题呢?是不是意味着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呢?其实并非如此。
肌酐会有波动,不是一成不变:前面老刘给大家说过,肌酐是“肌酸家族”的成员之一,肌酐是人体活动后的产物,也就是说,受运动、饮食甚至情绪的影响。比如在进食大量熟肉后可升高44-88μmol/L,因为肉食中含有肌酸,通过烹调加热可转变为肌酐,肌酐自然被吸收到血液中。有时候如果发现肌酐超过正常值时,先别慌张,因为肌酐在正常值范围上下波动20%都属于正常。不要认为肌酐超过了20μmol/L就慌张,也就是说如果发现肌酐升高,那么就再查一次,也许会有不同的结果。肌酐受药物影响,不一定是药物伤肾:不少治疗尿蛋白的药物比如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物,还有格列净类药物、他克莫司、环孢素、硫酸羟氯喹等都可能导致肌酐升高。按常理来说,尿蛋白少了,肌酐也会降低,但现实是不少患者尿蛋白少了,肌酐却升高了。这是因为药物本身导致的肌酐升高。有些患者用了这些药物后,发现肌酐升高就停药,但并非如此,因为肌酐升高不等于肾功能恶化。肌酐持续升高,小心肾脏受损: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蛋白的流失,则会引起肾小球基底膜的急性损伤,造成病情的突发性恶化,相当应会肌酐、尿酸、尿素氮等指标会出现急性升高,伴随急性肾衰竭;肾病病情频繁地复发无形中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导致肌酐、尿酸等指标的直线上升;血压升高后造成肾脏内部动脉压升高,血液流通减缓,导致更多毒素物质蓄积在血液中,引起肌酐的升高。现在我们知道了,肌酐升高代表了什么吗?如果想要获取检查肾功能或血肌酐的准确数值,老刘的建议是检查前3天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素食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外源性肌酐干扰;检查肾功能需要晨起而且空腹,检查前不要进食、不要饮水。
肌酐升高怎么办?需要透析吗?其实,如果从评价肾功能的角度来谈,因为我们的肾脏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部分受损,肾脏还是可以代偿维持肌酐的平衡。所以如果是出现肾脏轻度受损,通过肌酐反而看不出来。
那么要通过什么来看出来呢?目前来说,可以通过β微球蛋白来评价早期的肾脏功能下降。β微球蛋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如果尿β2-MG浓度增高,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其敏感度显著高于血肌酐测定,对血肌酐测定处于盲区而肾小球滤过功能已受损害的患者,β微球蛋白测定有利于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其实,对于发现肌酐升高的患者朋友来说,就害怕自己是不是进入了重度或中度肾脏病、尿毒症。其实,如果发现肌酐超过140μmol/L以上,那么建议还是需要辅助检查尿蛋白、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肾活检等,这样才能对肾脏功能进行完整的评测;尤其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不达标,那么就真有可能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但是,在老刘的痛风患者中,有些朋友仅仅是肌酐超出了正常值一点点,这时候其实在其他指标正常的情况下, 肾脏还是有救的。一般来说通过日常生活调理,可以控制肌酐不让它升高:
管住嘴:建议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同时注意营养搭配,荤素适宜,多吃蔬菜、水果,禁用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饮食不合理导致的贫血等情况;同时注意低钾、低磷、低嘌呤饮食,及时纠正尿酸、血钾、血磷等指标,有利于让肌酐下降。多喝水:肾小球受损会导致肾脏过滤功能下降,原尿减少和排出尿量减少。对于尿量减少的患者可以及时采用补充水分的方式,建议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纠正尿量,让尿液得到排出;对于肾脏病已经确诊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等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酐。控血压:不少肌酐异常的患者,血压也会异常,要注意肾性高血压,出现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纤维化。通过降低血压水平可以让肾脏内血液流动通畅;通常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30/80以下,这样可以让血压保持正常,从而降低肌酐。当然,如果肌酐升高,同时也确诊了肾脏疾病,那么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和其他治疗了。
肌酐300是不是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时血肌酐浓度300μmol/L时,为肾功能不全,未达到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急性肾衰竭时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为器质性损害的指标,可伴有少尿或无尿。
慢性肾衰竭时血肌酐浓度用于评估病变程度及分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178μmol/L;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178μmol/L;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445μmol/L;尿毒症期血肌酐>707μmol/L。肾功能检查临床上推荐采用肾小球滤过率(GFR)估计公式来根据血清肌酐计算GFR,而不仅仅单独依赖于血清肌酐浓度评估GFR;并推荐在特殊条件下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作为确诊实验。所以建议,慎重看待此类问题,以免出现判断误差。
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常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晚期称之为尿毒症。尿毒症前期可存在多种肾脏损害标志,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等,建议出现指标异常时,要及时控制好病情发展。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病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王玫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1.脂肪的能量系数:9.0kcal(37.6kJ)/g 因为其在体内可以完全氧化
2.蛋白质的能量系数:4.0kcal(16.7kJ)/g 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其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等)中仍含有1.3kcal的能量
3.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系数:4.0kcal(16.7kJ)/g 因为其在体内可以完全氧化 营养学中的能量指热和能。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