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老汉曾想用800万卖出传家宝,但专家只肯用1万买下,老汉扭头就走,之后不久,老汉的传家宝被国家用1980万买下!这不是爽文剧情,而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那么,老人的传家宝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贵重?专家又为何只开出这么低的价格?欢迎点赞评论
老汉曾想用800万卖出传家宝,但专家只肯用1万买下,老汉扭头就走,之后不久,老汉的传家宝被国家用1980万买下!这不是爽文剧情,而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那么,老人的传家宝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贵重?专家又为何只开出这么低的价格?欢迎点赞评论收藏,长按点赞3秒有惊喜哦。
《十咏图》局部
1980万的传家宝
1995年的秋天,北京琉璃厂,来了一个与周围格格不入的人。这是一个农民,从他布满泥土的鞋边和经过风吹日晒的面庞就能够看出。几经犹豫,老农还是咬了咬牙,敲响了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秦公的房门。
秦公是著名的碑帖和书画鉴定专家,见到这个老农也很错愕。因为这个老农看起来,和任何宝物都沾不上关系。但是很快,老农就把随身带的粗布揭开,从其中露出一卷东西来,问秦公说,“我这里有一幅画,您能看看这幅画值多少钱吗?”
秦公接过老农手中的画,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手都跟着颤抖起来,询问老农的心理价是多少。老农很不好意思,但还是说希望能够卖出800万。因为这是他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家宝,现在家里太贫困了,不得不变卖。
秦公虽然很喜欢这幅画,但是800万着实是个不小的数目,秦公连忙联系文物局。但文物局的专家鉴定之后,却只想给1万元。1万元对于农户来说并不算少,但是老农十分失望,不顾秦公的劝阻,带上这幅画就回去了。
十咏图
老农想要800万卖出、但专家只想拿出1万的传家宝,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两者的价值差距如此悬殊?
令秦公无比激动的这幅画,并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旷世奇作《十咏图》。
《十咏图》,是北宋大文豪张先82岁高龄时绘制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十咏图》,是因为张先是根据父亲的十首诗画出来的,是一幅艺术成就很高的山水人物画,上面有不下10方名人印章,甚至还有各方名人的题词。这样的宝物,真是看一眼都觉得死而无憾。
如果老农收藏的这幅画是正品,那么其真正价值比800万要高多了,然而秦公说不动文物局的专家,只能对老农表示虽然自己不能拿出800万买下,但是可以帮助老农进行拍卖。
在拍卖之前,秦公为了让老人安心,还从银行贷了200万元做定金,最后更是亲自到故宫博物院邀请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傅熹年等,共同对这幅画进行鉴定,防止出现用赝品冒充正品的情况。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幅画真的是正品。
随后,深受震撼的鉴定小组,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国家文物局,而国家文物局特意给故宫拨了一笔款,最终,故宫以1980万的价格收下了这个巨宝。
名画的流落
一幅画,被老农卖出了1980万!那么这样一件传世珍宝,究竟是怎么到了老农的手中的呢?
原来,清朝皇帝对于古人的字画很感兴趣,经常从各地搜罗珍宝,《十咏图》就是被收藏在清朝内务府中的。后来清王朝覆灭,溥仪就开始转移这些财宝,将这些财宝赏赐给自己的弟弟溥杰、溥佳等,其实就是让他的兄弟帮忙把这些财宝带出去。甚至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也带了大量的财宝。
随后,在溥仪不断辗转的过程中,这幅《十咏图》也一直跟着溥仪到处辗转,转移到了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当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之后,溥仪又怕自己被治罪,连夜逃走,但已经来不及带走《十咏图》,被当时皇宫的一个侍卫抢到并带回了家中。
而这个侍卫,就是老农的祖先。在很长的时间内,这个侍卫都告诉家里的人,这幅画是家里的传家宝,不到必要的时候不得变卖。随后,这个传家宝一直传到老人这一辈,由于家里实在困难,才拿出来变卖。
还好老人并没有一开始1万元就将这份宝物卖出去。不然,这幅宝物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可能被人发现还有如此高的价值了。而这幅画在几百年前属于清皇宫。几百年后又回到故宫手中,也算是一种缘分吧。欢迎点赞评论收藏。
张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