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图源:IT时报打上周末开始,上海“慢”了下来,为了和病毒赛跑,沪上小区开始进行网格化核酸筛查。“各位居民们,本小区明天开始两天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只进不出,请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纸通知发到每户手中,一向是“抗疫三好学生”的上海市民,
图源:IT时报
打上周末开始,上海“慢”了下来,为了和病毒赛跑,沪上小区开始进行网格化核酸筛查。
“各位居民们,本小区明天开始两天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只进不出,请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纸通知发到每户手中,一向是“抗疫三好学生”的上海市民,自觉根据防控居家等待检测,可“菜篮子”到底要不要囤菜,始终是个大问题。
生鲜电商平台这次依然是“救火队员”,和两年前相比,人们已经习惯了在网上下单,但运力日趋紧张,让曾经隔日到的社区团购,1小时达的生鲜App,成了每天被打开频次最高的App之一,“抢菜”还是两次疫情时期不变的话题。
3月13日开始,《IT时报》记者连续报道上海在这次“倒春寒”中如何靠数字化手段“抗疫”的故事。今天,我们采访的是为了保障上海“互联网菜篮子”的三位普通人。他,怕被隔离无法送货,车里都带着一床被子;他,每天操心300多名骑手的订单和安全,还要给00后骑手做心里疏导;他,身兼数职,不仅是司机,还当起了分拣员和搬运工。
叮咚买菜区域主管:一份越吃越多的午餐
“能自提吗?”中午1点,看看App上可预约的时间已经到了晚上,记者抱着一线希望,来到离办公室最近的这家叮咚买菜前置仓。
“可以!”一位正在电脑前一边吃饭一边处理订单的年轻人站了起来。
最想要的牛奶已经断货,年轻人在手机上一番操作后说:“附近的另一个仓库有货,你下单,我去帮你拿。”
15分钟后,气喘吁吁的他拎了一个保鲜箱回来,“天气太热,你一起拎回去吧,下次给我们送回来就行。”
年轻人叫何双,是附近十几个叮咚前置仓的主管,负责的区域包括此次上海第一个中风险地区——石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3月1日上海挂星开始,他已经半个月没休息了。
早上5五点一睁眼,何双就要盘算今天所有站点的物资和人力能否供应得上,然后起床驱车从浦东到浦西普陀的站点,6:15前准时到岗,晚上10点多才能关闸门回家。
订单量每天都在增加,每单的货物重量也在增加,蔬菜、水果、牛奶、米面……每个骑手出去送货时,电瓶车两侧都挂得满满当当,何双只能不停叮嘱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送货时要小心再小心。
工作台上,电脑屏幕贴着的小便签上写着,“某某离职,某某消极”。原本两班倒的骑手,这几天要求必须全天在岗。可实在是太累了,每天12、13个小时送货下来,有的年轻骑手累得想哭,有的骑手提出了辞职,何双还要做大家的“知心哥哥”,疏导他们的情绪。
情绪爆发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一根小小的稻草就可能压弯骑手疲惫的身心。骑手属于城市关键保障岗位,根据防疫要求,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可附近医院光排队就要一两个小时。一边是不断跳出的订单,一边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辞职的冲动可能就在一瞬间。
为了解决矛盾,保障运力,何双让区域里300多名骑手多长“一双眼”,看到哪里做核酸检测的机构排队人少,就在群里吆喝一声,大家赶紧去做,尽量不多耽误时间。不过,“有些人已经超负荷工作很多天,实在吃不消要辞职,我也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再说。”
上周末开始,新的挑战来了。全市启动网格化核酸检测,每天早上都有站长汇报:有骑手被“关”在小区里出不来,运力日趋吃紧,记者到访的这个站点,一共37名骑手,今天就有5名被隔离在家。
怎么办?“实在不行,公司说,让骑手们去住酒店。”听说深圳有些骑手都带着帐篷住桥洞里,何双觉得不合适,毕竟上海的春夜还是有些料峭。
何双也担心自己小区明天被封,已经做好今夜不回家的打算。
三岁的儿子已经大半个月没醒着见过爸爸了,早出晚归的他,只能每天走之前,多看儿子几眼,“等这轮疫情结束,准备带他回趟老家。”自从叮咚买菜推出“春节不打烊”,何双连续6年春节没回过家,原本打算这几天调休,可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改变了全家的计划。
“我们主管饭还没吃完呢!”看记者和何双聊了半天,一名站点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不满地对记者说。桌上,黑色外卖盒里的面条已经搅成一团,越涨越多。
对于记者的歉意,戴着口罩的何双有点腼腆地笑了,“没事,疫情比较严重,尽量让大家都能买到东西。”
多多买菜店主:外出送货,车里都放着一条被子
刘可(化名),多多买菜宝山区一分店店长,今天中午,他告诉《IT时报》记者,网点运营一切正常,除了一些位于小区内的网点暂停营业,街边网点都未受影响,店里10多名员工也都能正常配送。
不过,疫情期间,附近居民对于蔬菜的需求量的确明显增加。据刘可统计,这几天,店里派送的总件数平均上涨了70%。以前一天送货量大约在7000件左右,现在达到了约1万件。前天更是一度暴增到1万5千件,整整翻了一倍,这给店里的配送带来了很大压力。
“以往我们一般下午3、4点能送完,最近最晚要送到6、7点。”刘可说,“但我们肯定会当天送完,不会让大家吃不上菜”。
除了蔬菜需求量大增,刘可所在店铺的上游蔬菜供应商、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部分蔬菜的品种和数量都有减少,“对居民来说,可能想要吃到某些特定品种的蔬菜会比较困难”。
鉴于最近封闭管理的小区数量增多,为了避免因小区封闭而影响正常的配送工作,昨天,刘可和店里的10多位同事决定,今晚起就住在办公室。
“东西昨天都买好了,公司还给我们准备了被子等日用品。”刘可说,“主要是害怕进了小区就出不来”。
最近外出配送时,刘可曾遇到过外卖员被封在小区的情况。“可能你进小区的时候还没封,但等到你出来的时候小区已经封了。”所以最近外出送货,刘可和同事们的车里都会带上被子,以防万一。
为了防控疫情,给附近居民送上安心菜,刘可还和同事一起,提升了防疫要求,坚持每天去做核酸,“毕竟我们每天要去那么多网点,要跟那么多人接触,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多多买菜送货司机:从早上6点开始便身兼数职
吴小佳是多多买菜的一位送货司机,下午1点10分接到记者电话时,他正在送货路上。
“今天我送的站点单量加在一起大概有1800单,比往常多一些。”他告诉《IT时报》记者,自己负责的静安寺区域目前处于封闭状态的小区并不多,蔬菜需求量上没有大幅波动,工作流程也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但这几天的社区闭环管理,给吴小佳所在区域带来一个大问题——人手不够。蔬菜生鲜要从大仓运到配货点,可不少负责这段运输的同事所在小区被封控了,虽然大仓有不少菜,却没人能送到配货点。
今天早上6点开始,吴小佳便在配货点忙着装配蔬菜,大仓到配货点间的司机不够,蔬菜送达也耗去更长时间。他足足忙到12点多,才把自己的蔬菜单量装齐。配货、卸货的人手也变少了,等蔬菜到达社区站点,他还要帮忙卸货。
“今天大家可能需要等更久一些,没办法的事呀。”吴小佳说,虽然菜量供应尚且充足,但现在只能等其他区域大仓的司机忙完,再来这边帮忙配货,不过“暂时问题不大,基本上当天能够配货的订单,我们会当天送达,大家不用担心。”
下午5点半,吴小佳告诉记者,他已经完成今天的送货任务。“原本可能需要送两趟,但司机人手不够,一些订单没能配货,下午我一趟就送完了。”他无奈地说。
作为一名送货司机,吴小佳希望,自己明天仍能稳定上工,送货要求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挂了电话的他,马上要去做核酸。
作者/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范昕茹 崔鹏志
编辑/郝俊慧 王昕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刘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