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按照卓球王国网站提供的数据,上月日本国内销售排行前十的底板分别是:第十名,尼塔谷FactiveCarbon尼塔谷的底板向来不以底劲见长,但以手感著称。这块FactiveCarbon显而易见,是一块碳素底板,但却是“极薄的碳素”。碳味不浓,对
按照卓球王国网站提供的数据,上月日本国内销售排行前十的底板分别是:
第十名,尼塔谷Factive Carbon
尼塔谷的底板向来不以底劲见长,但以手感著称。这块Factive Carbon显而易见,是一块碳素底板,但却是“极薄的碳素”。碳味不浓,对于那些习惯打纯木的球友来说,上手比较容易。刚刚好的微弹和恰如其分的稳定性,是这块底板的特点。6.6mm的加厚板身,提升了整体的支撑力和球速,但重量上却只有82g左右,着实是“轻量级”的选择。
第九名,蝴蝶SK7 Classic
作为一款经典底板、多年促销之作,SK7是不容忽视的存在。6.8mm的经典厚度,七层纯木的板身,将均衡度做到最好,便是SK7 Classic最追求的了。集柔软的手感和充足的支撑力于一身,这块板子就是弧圈型打法的化身。直到今日,世界各地仍然有多位国际选手用着SK7系列底板。国内上市的没有SK7 Classic,而是图中所示的模样。
第八名,TSP Blockman II
Block在篮球领域可以译为“盖帽”,本意是阻挡的意思。这块Blockman II,确实可以阻挡对方的进攻,其实是一块防御型的底板。也可以理解成“防守反击”的。本来一块底板如果速度慢,打球感软,在这个进攻时代,应该没啥可取的了。不过,这是近台防守类型的。所以,弹性也是比较小的。虽然是纯木五层,但厚度在6.5mm左右,整体支撑力还是可以的,主要就是手感好,配长胶等颗粒打法,封封挡挡倒是蛮好的。
第七名,蝴蝶科贝尔
蝴蝶科贝尔作为一块纯木五层,今时今日,依旧畅销。一定不是因为科贝尔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反手拧”的球员。而是球板本身全面均衡的性能。纤维时代,还有国际球员用着科贝尔征战赛场。本身的手柄设计非常舒服,整体软硬适中、旋转出色。虽然谈不上单向性能的绝对出众,但是每一项都刚刚好的中庸,没有短板,却是它的最大特点。对于初级阶段的球友来说,科贝尔是不容错过的练功板;而对于技术成型的球友来说,科贝尔的均衡全面,仍然可堪一战。
第六名,斯帝卡AE
全称是Allround Evolution,作为斯帝卡AC的升级版,AE也是纯木五夹。除了手感好,力量比AC稍微硬实点。但在近台对抗可以,退台就有些费力了。不过我们从以上的球板也可以了解到:日本民众还是很喜欢这类手感好的球板的,至于球板本身的整体底劲和竞技参数,可能并非他们最关心的。
第五名,蝴蝶Viscaria
有了解之前几期销售排行的球友会发现:Vis是难得有一回排在前十的。倒不是Vis的性能有什么问题,好歹大满贯获得者的主板嘛。实则因为日本球友真的喜欢手感好,容易上手的,而且年长者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打单桧。Vis呢,不发力时四平八稳,形变真的没有纯木五层之类明显,那么容易驾驭。不过其全面性,能打能扛,球质够重,再加上连日本自家的女队员石川佳纯和平野美宇等也用上了Vis,看来销量会继续提升的。
第四名,尼塔谷Flyatt Carbon
依然是尼塔谷的底板。毕竟日本国家队的伊藤美诚、石川佳纯都是尼塔谷的代言人,影响力广泛。Flyatt Carbon在外观设计上跟Factive Carbon有诸多相似处,性能特点也是。首先,都是用“极薄的碳素”来武装,淡化了碳味,同时又拥有一定的支撑力。重心靠近板头,整体重量也是82g左右,容易驾驭。不同于Factive Carbon的是,这块厚度更薄,6.0mm,对于更喜欢用薄板身来制造旋转的球友,是更合适的选择。
第三名,Victas ZX-Gear In
这块板子前段皮切福德用过,不过现在改成ZX-Gear Out外置纤维板了。这种Zexion和碳纤维的混织,效果上对比蝴蝶的ZLC,偏柔弹。有点日系的碳素45的感觉。不过笔者还没细细品味,说不上太多。整体上,不突出特别强悍,但比较全面,甜区蛮大。
第二名,TSP Swat
Swat系列这几年在日本国内风生水起,销量那是一个惊人。Swat系列的面材都经过了熏制,整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含水量。Swat目前有日本女队选手使用,同系列中Swat Speed也很受宠。这两块底板其实力量都不太大,更强力的要属丹羽孝希之前在世乒赛用过的Swat Power。Power是七层纯木结构,类似斯帝卡CL,近台反弹的一速更快,可能中国球友会更青睐这块。
第一名,蝴蝶Innerforce Layer ALC
虽然张本智和Innerforce ALC作为新品亮相,张本在日本国内的人气和战绩也斐然。但Innerforce Layer ALC的市场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取代。因为它曾经为石川佳纯等多位日本国内名将使用。特点上跟张本智和Innerforce ALC还是不一样的:形变更大,持球更深,底劲更大。张本底板相对来说更偏近台快速攻防,但Innerforce Layer ALC则更稳,更容易造弧线。
祝大家鼠年大吉!!!
运营人员:黑马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