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2019年7月14日下午,来自北京的中国著名收藏家张晓雯女士,携带已故大师吴冠中先生国画名作《杨柳•桃花》,与《关公赋》书法作品名家赵青山狂草手迹佳作互换活动,在古都洛阳关林庙举行。吴冠中春风桃柳北京匡时2016秋拍成交价1817万元溯源人
2019年7月14日下午,来自北京的中国著名收藏家张晓雯女士,携带已故大师吴冠中先生国画名作《杨柳•桃花》,与《关公赋》书法作品名家赵青山狂草手迹佳作互换活动,在古都洛阳关林庙举行。
吴冠中 春风桃柳 北京匡时2016秋拍 成交价1817万元
溯源人文精神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无可替代的厚重历史使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为洛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内存和千古传诵的人文精神。
赵青山先生,1949年生于洛阳,毕业于清华大学。酷爱书法,幼习唐楷,花甲后尤喜狂草。其书灵动潇洒,新意迭出,即乱石铺阶又不失传承法度,大气磅礴,先生饮之太和,素处以默,妙机其微,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其书法佳作先后在《书法导报》《工人日报》《洛阳日报》《名人名家》杂志上发表。
洛阳关林庙《千秋鉴》及大门狂草联《浩气丹心灵首于此享豆俎,忠肝义胆神威由斯扬乾坤》巨匾既出斯手;所书《戏楼》二字被洛阳匾额博物馆收藏。
所书《踏雪寻梅》四字,在京拍卖 15 万元,获得书法界的高度赞誉。赵青山先生性格也同其书法一般豪迈而旷达,气象高远、玉韫珠藏。多年来他将企业之路上的艰辛与成功、内心的起伏与跌宕都熔铸在笔墨丹青当中,以镂穿金石的大气魄书写着振兴民族品牌的传奇。
《关公赋》书法作品书丹者赵青山先生,幼聪慧,常以沙盘、大地为纸,雨露清泉为墨,临摹名家之书感悟宇间之神韵,取源于张旭,得神于怀素,博采众家之长,草书自成一体,被特授予“中国草书名家”荣誉称号。
《杨柳•桃花》是吴冠中大师名作,先生他讲西方表现主义精神,同我们东方古典水墨思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国艺术新局面。他的水墨下的江南风情,特别是在画面形式上的开拓创新,让中国美术焕然一新。
赵青山先生和张晓雯女士是书画道友。赵青山先生不仅获得了“狂草名家”称号,还酷爱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张晓雯女士听到赵青山先生多次诉说自己对吴冠中先生作品的喜爱,恰巧自己对赵青山先生的狂草《关公赋》也情有独钟。就这样一拍即合,促成了这次名家墨宝交流互换活动。
吴冠中大师《桃花、杨柳》鉴赏
万点恶墨,犹仿杨柳飘摇,桃花颜色。
这是吴冠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幅作品《桃花杨柳》。“万点恶墨”这个词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的著名画论《石涛画语录》,是石涛对艺术作品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作出的绝妙比喻。欣赏作品的时候,要看整体的效果,哪怕画中每一个局部都不讲究笔墨技法,但整个作品能够气韵和谐也是一幅好画。恶墨其实不是指不好,而是说明好和不好都是相对的,关键是看能否表现内容。换言之,如果一幅作品用尽文人笔墨,但不能融合各种技法,也不会是一幅好画。
什么是好作品?这幅《桃花杨柳》也许可以看出吴冠中对好作品的理解。
一幅好作品,要有内容,起码让欣赏者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同时还要有形式,再好的内容没有经过精心的编排也是散乱的,破碎的。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有艺术,在生活中提炼情感因素再以高于生活的手法变现出来。
在这幅画中,桃花和杨柳是“内容”;密匝的线条和点染的绿色、黄色、红色是“形式”;画中那种爆发力极强的生命力就是“艺术”。吴冠中运用前人未有技法,画出了春天最美的一幕。
在艺术作品中,具象可以直观理解接受,抽象在理解起来就见仁见智了。但有没有想过,即便是对春天生机勃发的美景进行赞美,一千个人也会有一千种说法。具象的描绘很难打动每一位欣赏者的心灵。举个例子,具象好比一首歌曲,要表达什么,通过旋律和歌词直接告诉观众。而抽象就像一首乐曲,给欣赏者打造一个艺术空间,在空间之内设定一个主题,至于如何理解这个主题,就是每一位欣赏者自由发挥的事情了。抽象主义作品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素处以默 妙机其微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的“冲淡”一格中说:“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所谓“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正是“冲淡美”的本质所在。
大师吴冠中曾在自传中写道,“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他的艺术之路起源于对美的追求。他是自然至美的追慕者,常年坚持写生创作,善于将自然之中那些易于被人忽视的、细微的诗意拾起,封存于另一个世界:在这个几乎看不到具象实体的世界里,客观物象被提炼成为富有表情的符号组合,它们彼此充斥,又彼此说明。这些灵动有序的元素所组成的结构,在线与色的取舍中,在艺术家眼中所见与心中所见的选择和概括里,显现出东方情境、中国式抒情的图景。
吴冠中巨幅油画作品《周庄》2016年4月4日晚在保利香港2016年春拍“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上,经过激烈竞逐,最终以2.36亿港元高价成交,不仅创造吴冠中本人作品的拍卖纪录,同时也刷新中国现当代油画世界拍卖纪录。
吴冠中如是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智者所见略同。
吴冠中的内心是感性的,久经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浸润,作品《春风桃柳》,无论是造型、笔墨还是色彩,都显现出极具现代性的个性化语言、画家之于自然的热烈情感、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吸纳与理解。创作于1995年的《春风桃柳》,是吴冠中二十世纪90年代杰出代表作之一。符号化了的形式美传递出的灵动气韵,给人以“春水船如天上坐”之感。诚如苏利文评述吴冠中那样:他轻松自由地与自然和谐共存。创作这件作品的时期正值吴冠中水墨画创作生涯中的巅峰阶段(1991年-1996年)。
这一时期,吴冠中曾自序:“暮年,人间的诱惑、顾虑统统消退了,青年时代的赤裸与狂妄倒又复苏了。吐露真诚的心声,是莫大的慰藉。”吴冠中终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的需要,越过了雷池, 他“感到佛的解脱”,再一次向未知的艺术世界发起了冲锋。
在90年代,吴冠中实现了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突破,“形式上走向抽象、精神上走向崇高”是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这一时期创作的水墨最具特色的风格就是通过对自然高度的概括和提炼,从而显现出心中所见的意象世界。此作采用了一贯深受吴冠中喜爱的的题材—树。香港学者朱锦鸾女士曾专门撰文《从解体到结体—吴冠中的树景》就这一题材作专题研究,曾评论90年代吴冠中的树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吴冠中曾在文章《说树》中专门表达了对柳树的偏爱之情:“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这一番描述跃然尽显于这幅《春风桃柳》之中。
秉承东方文化、兼蓄西方文化并加以创新,使得吴冠中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将西方艺术表现手法与中国文化意蕴结合得最好的艺术家。力作《春风桃柳》,无疑是其艺术生涯中一枚偶得的硕果,画面中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表意运用、还是中国式意韵营造,都鲜活地传递出吴冠中这一时期极富现代性的风格面貌。
《春风桃柳》
作者 吴冠中(1919~2010)
尺寸 69×138.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95年作
估价 RMB 10,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18,170,000
专场 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
拍卖时间 2016-12-05
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出版:
1.《吴冠中绘画艺术与技法》P71,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2.《中国当代艺术选集(一)吴冠中》P156-157,台湾山美术馆,1997年;
3.《生命中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第三册)》P196-197,三联书店,2003年;
4.《吴冠中全集(第七卷)》P288-28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5.《吴冠中画集—上卷》P188-189,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款识:万点恶墨,犹仿杨柳飘扬,桃花颜色。一九九五,吴冠中。
钤印:吴冠中印
展览:“吴冠中台湾画展”,台湾山美术馆,1997年。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