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 首页
  • 资讯
  • 技术
  • 百科
  • 问答
  • 学习
  • 看看
  • 站长
  • 生活
  • 快讯

首页 > 技术 > 技术快讯

研究生考试多少钱(考研初试估分350分)

时间:2022-10-09 16:14 作者:马同

文/学个习2022考研初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可能会纠结到底要不要估分?也可能是没有勇气估分。但是,个人认为一定要估分。因为,考研估分至少有3大好处。1、可以及早做好下一步规划;2、可以尽早着手准备复试;3、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估分以后,有希

文/学个习

2022考研初试结束后,很多考生可能会纠结到底要不要估分?也可能是没有勇气估分。

但是,个人认为一定要估分。

因为,考研估分至少有3大好处。

1、可以及早做好下一步规划;

2、可以尽早着手准备复试;

3、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估分以后,有希望过线的同学,可以尽早开始准备复试。

研究生考试多少钱(考研初试估分350分)

完全没有希望(比如,英语、数学肯定过不了线),则可以尽早做好下一步规划了,比如,考研“二战”?找工作?还是考公……。

考研估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无论考得好还是考砸了,都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

以免等初试成绩公布时,猝不及防,给你带来一个“暴击”。

虽然建议大家估分,但是,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大家估分都非常“保守”。

特别是像北京这种考研阅卷“大旱区”的考生,更是“保守”。

比如,下面这位同学就非常保守。

考研估分350分,最终成绩415分?

有一位2021年的考生,考研初试结束后也进行了估分。

他的估分是这样的。

政治:客观题得分43分,估分65分;

英语:选择题41分,估分55分;

数学二:选择填空全对,估分130分;

专业课:没什么感觉,估分100分。

总分:350分。

而等初试成绩公布以后呢,成绩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居然高达415分。

对于这个估分,也让很多2022考生表示羡慕不已。

纷纷留言表示一定要“沾沾喜气”。

在这里,也祝福每一位考生,等2022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之时,也有惊喜在等着你们。

下面,分析一下为什么估分与实际得分会存在很大偏差?

考研估分与实际分数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像上面这位考生的估分与实际成绩的偏差很大。

政治,比估分高5分;

英语,比估分高11分;

数学二,比估分高15分;

专业课,比估分高34分。

可以发现,这位考生属于考研阅卷“极旱区”,估分确实相当保守,政治估分偏差最小,数学与专业课,估分偏差较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

1、非客观题,估分非常不准

因为,很多考试科目非客观题所占分值比例较高,比如,政治、数学、专业课等。

特别是专业课,像我当年考研初试时的专业课叫《自动控制原理》,然后,试卷上只有10道大题,没有选择,也没有填空题。

对于这种试卷,无论你怎么估分可能偏差都会比较大。

当然,我也不例外。

当时估分90分,最终成绩却是120分。

就是因为有些题目没有计算出结果,只是写了过程,就会心里没底,继而估分较低。

实际上,很多主观题阅卷打分也是按步骤来给分的。

只要你过程对,解题思路也是对的,至少可以拿到70%的分数。

所以说,在大家对主观题较多的科目估分时,不要太保守,过程分也可以计算在内。

2、被所谓的考研阅卷“水区、旱区”所误导

可能,对于所谓的考研阅卷“水区与旱区”这一说法,大家都有所耳闻。

然后,在网上找到这样一张图,类似的图片还有很多,仅供娱乐。

可以看到,像北京、江苏、浙江这些地区,由于考研阅卷比较严格(主观题),就被归入考研阅卷“极旱区”。

而像云南、贵州、新疆、内蒙古、青海、海南这些地区,由于考研阅卷较为宽松,主观题给分高,就被划入考研阅卷“大水区”。

而像“西藏”地区,直接被列入考研阅卷“神秘区”,至于原因不得而知,莫非交“白卷”也给分?(开个玩笑)

当然,以上分析,并没有官方的说法,只是考生根据一些考试经验得出来的。

然后,处于这些“大旱区”省份的考生,估分也会非常保守。

比如,对于没有结果或者没有把握的主观题,直接按0分算。

而实际上呢,所谓的“水区”与“旱区”,差别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所以说,也希望大家估分的时候,不要太保守,实事求是。

最后,估分以后,可以参考2020年考研国家线来评估能否过线。

估分后可参考2020年国家线

为什么说要大家参考2020年考研国家线,而不是2021年的?

首先,2020年考研数学题目难度较大,2022也是相似的情况。

其次,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增幅没有2020年增幅大。

2020年考研人数增长51万人;

2021年考研人数增长36万人;

2022年考研人数增长85万人。

所以说,2021年的国家线参考价值可能没有2020年大。

下面,附上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线(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学术学位类国家线。

专业学位类国家线。

当然,无论是过去哪一年的考研国家线,都仅供参考,不可能与今年的完全一样。

最后,也希望估分能过线的同学,一定要及早着手准备复试,不要坐等初试成绩公布。

等初试成绩公布后,你是心里有底了,但是,再去准备复试就有点晚了。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爱你们哦~么么哒!

相关话题

  • 洗浴中心大保健多少钱(东北洗浴真正的劲敌在哪里)
  • 小米644寸手机多少钱(日本网站悄然开定小米6)
  • 肯德基生日餐多少钱(过生日原来还可以薅这些羊毛)
  • 恒大牌烟魁1903多少钱一包多少(孔子后代在何方)
  • oppor9splus耳机多少钱(OPPO)
  • 笔记本电脑网卡多少钱一个月(商用笔记本采购选AMD还是英特尔)
  • b2报名费多少钱2017(b2驾照科目三考试收费多少)
  • 花色泰迪犬多少钱(辟谣)
  • i-fi智能热点多少钱(西方文体界下场)
  • 金刚鹦鹉多少钱一只58同城(金刚鹦鹉)
  • 越南买老婆要多少钱(男子花2万元娶越南媳妇)
  • 小腰魅减肥药多少钱(为什么穿百元快时尚裙子的傅菁比穿5万高定礼服的孟美岐更煞人)
  • 广州鸡仔饼一般多少钱(传统小吃鸡仔饼)
  • 陆路通轮胎装甲多少钱(从崛起到覆灭)
  • 王者荣耀冲多少钱v5(王者)
  • 奔腾b50升降器多少钱(奔腾B50品质不低没过时)
  • 买高中毕业证多少钱(教育专家告诉你)
  • 袋鼠尾巴精多少钱一盒(靠表情包和奥运冠军互动)
  • 维生素k1多少钱一针(急救药价格暴涨60倍还断货)
  • 做冠脉造影要多少钱(冠脉造影8000元)

热门推荐

  • “纯血鸿蒙”要来了!华为正式官宣,与盘古大模型5.0一同亮相!
  • 小米手环 9 即将上市发布!
  • 华为P70发售“蓄势待发”,旗舰店:能留下电话等通知!
  • 真我GT Neo6 SE首发6000nit无双屏,综合功耗更低,首销1699元起!
  • 京东支付与银联国际达成合作,实现跨境便利支付!
  • iOS 17.5测试版上线:iPhone用户可从网站侧载App,与安卓相似!
  • vivo X Fold3 系列折叠屏或将支持5.5G,4月或将开启OTA 推送!
  • 京东汽车和小米汽车或联手深度合作!
  • 微软发布首批AI电脑,配专用Copilot按钮!
  • 美团成立平台产品部,整合本地商业多项任务!
  • 代号“橄榄石”,小米 Redmi Note 13 Turbo 手机新曝光!
  • 华为P70系列发布延期?爆料芯片有变化!
  • 农业银行申请云计算任务调度专利,极大提高云计算任务处理效率!
  • 荣耀将推出首款小折叠手机:给三星和苹果一点点震撼!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走进高校专业课,极大提高备课效率!
  • 腾讯公司申请区块链数据处理专利,实现快速完成相同业务数据的数据交换功能!
  • 消息称谷歌将把Bard 更名为 Gemini,并退出独立的应用!
  • 小米 14 Ultra 手机跑分成绩单曝光!
  • 谷歌浏览器将基于AI功能进行升级,计划2月上线写作助手!
  • 亚马逊AWS将投资150亿美元扩大日本云计算业务,满足客户需求!

马同

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关注排行榜

  1. 1“纯血鸿蒙”要来了!华为正式官宣,与盘古大模型5.0一同亮相!
  2. 2小米手环 9 即将上市发布!
  3. 3华为P70发售“蓄势待发”,旗舰店:能留下电话等通知!
  4. 4真我GT Neo6 SE首发6000nit无双屏,综合功耗更低,首销1699元起!
  5. 5京东支付与银联国际达成合作,实现跨境便利支付!
  6. 6iOS 17.5测试版上线:iPhone用户可从网站侧载App,与安卓相似!
  7. 7vivo X Fold3 系列折叠屏或将支持5.5G,4月或将开启OTA 推送!
  8. 8京东汽车和小米汽车或联手深度合作!
  9. 9微软发布首批AI电脑,配专用Copilot按钮!
  10. 10美团成立平台产品部,整合本地商业多项任务!

编辑精选

Copyright ©2009-2022 KeJiT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号:辽ICP备14006349号

网站介绍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