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树上的街市(选择草药和珍稀类植物,是它们都有很浓郁的故事驱动性,在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外,或许叙事的情节也随之摇曳而来了。)骨碎补骨碎补的“名物”谱系:骨碎补科,骨碎补属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鳞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叶
树上的 街市
(选择草药和珍稀类植物,是它们都有很浓郁的故事驱动性,在多识草木虫鱼之名外,或许叙事的情节也随之摇曳而来了。)
骨碎补
骨碎补的“名物”谱系:
骨碎补科,骨碎补属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鳞片阔披针形或披针形,叶远生,叶柄深禾秆色或带棕色,叶片五角形,四回羽裂;羽片对生或近对生,有短柄,斜展,裂片椭圆形,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管状,先端截形,褐色,厚膜质。是树上寄生草,根似姜而细长。本名猴姜。
《通志·昆虫草木略(二十八)》记唐明皇以其主折伤补骨碎有奇功,故赐名。
长上树的"崖姜"(学名骨碎补)
药例。川流不息的树上时间,“骨碎补”不是叙述的补丁,是叙事大补方。生老病死,有悲哀,才看得见快乐,有失去,才遇见了拥有,完整是碎裂的拼图。
鹿茸草、延龄耳草、小驳骨、千年健、疏叶当归、杏叶防风,故事从中国式想象开始讲起?
从名物到想象,由格物而造物?
在规范的近代生物命名法则(18世纪,林奈)通行以前,人类对自然生物的命名充满了随意的联想甚至胡乱的猜想,留下很多喜感却荒诞不经的传说。而从自然界中寻取对抗人类病痛的药物时,依赖于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来猜测药理,也是常事。
这其实是全人类的想象习惯,世界上大多数文化都有相似的思维倾向。
哈斯凯尔在《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在“3月13日”一节文字里记述了古时的欧洲,獐耳细辛(“Hepatica”)因它的叶子分成三瓣,形似人的肝脏而被认定为治疗肝脏良药,血根草(bloodroot)因其猩红色的汁液,所以用于治疗血液紊乱,石芥花(toothwort)因齿状的叶片和白色花瓣用于治疗牙痛,蛇根草(snakernot)盘结的根系用来治疗毒蛇咬伤等等,看来这与百草园故事里的“原配的蟋蟀作药引子”是一个师傅门下的。
只是“3月13日”里讲述的1600年一个德国鞋匠雅克布·波姆突然领会到上帝与造物关系的神秘体验的例子,有着相当的启示意味。在故事里,鞋匠波姆相信可以依据物的某些外在特征推知上帝的言语,于是被思想的裁判所驱逐出自己的家园:
波姆的著作导致他被逐出他的家乡格尔利茨(Görlitz)。教会和市议会不会容许未经官方认可的神秘体验。他们认为,修鞋匠就应该一心一意地切割皮革,把描绘世界图景的工作留给那些受过良好教养的高贵人。后来,波姆被允许重返家乡,条件是他那支鹅毛笔不再乱写乱画。他努力这样去做了,但是失败了。幻景的力量驱使他来到布拉格,在那里继续撰写他的神学著作。
在波姆错误地执起了鹅毛笔的地方,我们可以铺开我们的稿纸。因为形而上溃败的地方,正是美的想象和创造的鹰隼展翅翻飞的场域。
文学的原野。
一个原野,总是粗犷幽宓,无法束缚。
北冥有鱼之《山海经》:
北冥的天池里总有出脱于方外之物。
如果启动你的冥想,你也将创设出一个新世界。
佩之不迷的“迷榖”
自然界的植物有致幻的种类,想象界就有“导航”的种类,这既是人类意识对客体世界的平衡,也是自然本身的辨证法则。
《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食之不饿的“祝余”
《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或者:帝休息怒,鬼草忘忧,我们古人的情绪保障是一部《山海经》。
现代人吹嘘的正能量,这里有传统的配方。但“二十四史”里的笙歌曼舞,大都是对民间苦痛的抹杀而已。(《山海奇谈》手绘图)
或者:你对可爱的两种速成良方的单选,优美还是智慧?
如果我把课程将来的一个支点“与自己相处”前置于此,你或许会倾心于“不愚”,但我还是满心期待在这甜蜜的年纪里的你,喊出:美,美,美。
或者:辟水珠、芭蕉扇,没读过《山海经》的大师兄费煞精神。
所以,“丹木,沙棠,论读书的重要性”,那不是论文,是生活。
或者:眼、耳、鼻、舌、身、意,衰老是一种病,衰老是一种经历。
那必然要降临的痛,在文学里才有润色的空间。想象便是那抹色调。
踏碎琼瑶:
山海经序
郭璞
世之览山海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于《山海经》见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像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然则,总其所以乖鼓之于一响,成其所以变混之于一象。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土人参
土人参的“名物”谱系:
中央种子目,马齿苋科,别称土人参、栌兰土洋参、福参、申时花,假人参、参草、土人参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瓣粉红色或淡紫红色,花柱线形,子房卵球形,蒴果近球形,种子多数,扁圆形,6-7月开花,9-10月结果。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街市,商、贾、典、贩、沽,炊烟可售,奇货可居。因类联想,人间人参希奇,不知你的街市是否风尚相近。
“移花接木”很多时候是思维的惰性因子在发挥,嫁接之后常常遗留下茫茫的创造盲区。只是创造的盲区,练习或许正好。
龙珠果银扇草、琥珀千里光、金盏银盘、紫玉簪、千金藤、金不换、桃叶珊瑚、黄花小二仙草。象鼻南星?
天街?海市?琳琅满目??
山野的奢华,低调但更震撼,因为它们,迎风生长。
北冥有鱼之《通志·昆虫草木略》
何首乌,曰野苗,曰交藤,曰夜合,曰地精,曰陈知白,曰桃柳藤。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雌雄异本,而能相交。何首乌者,顺州南河人初名,田儿,生而阉弱,年五十八无妻子。卧田野中,见田中之藤两本异生而能相交,久乃解,解而复合,如此数回。田儿异之,斩根而服,七日而思人道,十年而生数男,头白变黑,遂以名此草,其人年百三十,子庭服之,年百六十。唐元和间事也。
北冥有鱼之《酉阳杂俎》
萤火芝,良常山有萤火芝,其叶似草,实大如豆,紫花,夜视有光。食一枚,心中一孔明。食至七,心七窍洞彻,可以夜书。
灵芝。《仙经》言,穿地六尺,以鐶实一枚种之,灌以黄水五合,以土坚筑之。三年生苗如匏。实如桃,五色,名凤脑芝。食其实,唾地为凤,乘升太极。
蔓金苔,晋时外国献蔓金苔,萦聚之如鸡卵。投水中,蔓延波上,光泛铄日如火,亦曰夜明苔。
护门草,常山北。草名护门,置诸门上,夜有人(一曰物)过辄叱之。
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
梦草,汉武时异国所献,似蒲,昼缩入地,夜若抽萌。怀其草,自知梦之好恶。帝思李夫人,怀之辄梦。
人木,大食西南二千里有国,山谷间树枝上化生人首,如花,不解语。人借问,笑而已,频笑辄落。
无论灵芝、人木,还是照夜、看门、伴舞,都不如梦草惊艳,黄粱枕、南柯城,招之即来,真是羡煞众生。而西谚有文学是白日梦的说法,似乎只要你有梦草在怀,笔下就有文学的不朽盛业。
我对此并不十分确信,只是有点信。
因为我愿意。
北冥有鱼之惊怖植物曼德拉草
在《哈利波特》里,有一种根茎埋在土里,像个小孩一样的植物,当人们把它们从土里拔出来时,它们就会发出恐怖的尖叫,这就是致幻传说广泛流传于欧洲的曼德拉草。
据说这传统源于欧洲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男子。他死后的体液浇灌出这似人似草的未知生物曼德拉草,地上部分是枝叶,地下有着人形的块茎
曼德拉草,学名风茄(Mandrake),音译作曼德拉草。因为它的根茎部分叉形有点像是一个粗糙的人体,一直被视为具有神奇魔力的植物,巫术的重要道具。
曼德拉草,应该是这样的:
略近人形的根茎,在知识缺乏的时代,很是可以被咂摸出神秘的能力来的。东西方莫不如此。
于是,曼德拉草可以进化到让你瞠目结舌的地步,比如:
工具揉成手: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曾写道:“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其实是嘲讽民间巫祝为医的反科学精神,而与何首乌一样拥有人形块茎的商陆,或传祛邪除疫,或传流毒成祟,总之与性近鬼神。
这世界上泛滥的或腻俗或惊悚的流言,它与人类耽于幻想不喜深思的脾性一致,但今天的你,应该有境界和胸怀,怀想那些与我们有某些联系的生命,自有它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自有它们自己的故事,自有它们不依附我们的悲欢离合。
在这一节文字里选取一种或几种植物,参考“叙事的场域分枝”提示,构思一则植物自己的故事,进行交流后对主题情节等作调整,然后说明构思和调整的理由。
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