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由于主要生产国收成低于预期,且需求强劲反弹,近几个月来,全球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价格从上半年的暴跌中回升。而国内从10月份大豆收割季开始,价格就一直处于上涨之中。目前,部分区域的豆价突破了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左右。11月18日
由于主要生产国收成低于预期,且需求强劲反弹,近几个月来,全球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价格从上半年的暴跌中回升。而国内从10月份大豆收割季开始,价格就一直处于上涨之中。目前,部分区域的豆价突破了2.6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左右。11月18日,代表国产大豆价格的黄大豆1号期货指数涨至5410元/吨,也创下了18年来历史新高。
大豆价格的高位坚挺运行,终端市场承受乏力,致使贸易商外发量少、利润低迷,持粮主体又多持有看涨心态。在如此市场购销两不旺的情况之下,为何大豆高价难落呢?
惜售囤粮造成的涨价闭环
今年大豆价格高企,受“卖跌不卖涨”心理影响,产区农户对大豆价格抱有高期望。三方资金和中间商也趁势囤积大豆,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下游企业受影响只得无奈提高收购价格,从而形成了涨价闭环。前期中储粮虽然曾压价收购,但最终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交易数据显示,今日(11月26日)大豆价格依旧坚挺。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国产油用大豆收购价格稳定在4680-4700元/吨,一周以来未见明显波动;国产食用大豆(杂质1.0%,水分14.0%,完整粒率高于90%,下同)收购价格周比上涨60-70元/吨,价格维持在5150元/吨附近。
其他地域的的国产食用大豆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今日(11月26日)辽宁大连国产食用大豆入厂价5430元/吨,秦皇岛5500元/吨,周比上涨120元/吨;山东博兴5650元/吨,周比上涨70元/吨;河南周口6000元/吨,周比上涨200元/吨。大豆价格尤其是国产食用大豆价格依旧处于上涨趋势中。
养殖业需求复苏,提振大豆价格
受2018年非洲猪瘟影响,全国生猪存栏损失量一度超过50%,而自非洲猪瘟疫情恢复以来,国内养殖业需求迅速提振,也使得对于饲用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全国范围内在业、存续的生猪养殖相关企业共计35.5万家。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9.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84%;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24%;前三季度共计新注册企业6.2万家,同比增长127.3%
在生猪产业大量养殖规模的扩张的情况下,难免造成对玉米、大豆等饲料需求的上涨,高需求之下自然会引发粮食作物价格上涨——即便是已经开放的大豆市场也未能进一步避免,加上受疫情影响全球粮食紧张,支撑了豆价的进一步上探。
全球大豆供应吃紧,南美天气担忧
目前巴西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超过70%,略高于平均进度。但受干燥天气的影响,一些主产区的大豆作物生长缓慢。虽然现在谈论产量损失还为时过早,但是出苗问题导致许多豆田重播。预计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农业产区持续干燥和干旱的几率依然偏高,因此南美作物产量低于早先预期的可能依旧存在。
美国大豆收割工作虽已经临近尾声,但由于单产数据下调1.2蒲,美国农业部上周预计今年美国大豆产量为41.7亿蒲式耳,比上月下调9800万蒲。全球大豆供应吃紧和对产区天气的担忧,对国内大豆价格产生了一定关联作用,支撑了豆价的上涨。
11-12月大豆到港月均都在900万吨左右,本周到港量继续上调30万吨,目前看来国内大豆依旧处于累库存状态。加之年尾临近,囤货商和农户对资金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叠加雨雪天气对大豆存储造成的一定影响,后市大豆存在价格也存在一定的松动可能。
价格高企引发的出货受阻,也致使下游产业的需求被抑制,在炒作情绪依旧比较浓厚的市场中,部分贸易商为回笼资金释放了少量库存,但释放量对市场格局影响不明显。如果大豆库存得以集中释放,将对后市价格造成冲击,价格或面临回调。
综合看来,未来国产大豆价格走势还要看持粮主体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心理博弈结果,也不能忽视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国储后续动作对市场的影响。短期内豆价虽然不易下跌,但库存的累积的同时,也未尝不是给后市的风险埋下伏笔。
来源:大粮交易
李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