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画人传》~第500篇赵望云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开创了“长安画派”文/卢秀辉赵望云(1906―1977),原名新国,河北省束鹿县周家庄人。赵望云的父亲是个兼营皮行生意的农民,农闲做小生意,农忙累于田作。家里因为有个勤劳而智慧
《画人传》~第500篇
赵望云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开创了“长安画派”
文/卢秀辉
赵望云(1906―1977),原名新国,河北省束鹿县周家庄人。
赵望云的父亲是个兼营皮行生意的农民,农闲做小生意,农忙累于田作。家里因为有个勤劳而智慧的父亲,赵望云上有七个姐姐,而他是小八,中国人传统对男丁的重视,让他从小能有暇对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生出浓厚的兴趣。父亲突然去世,家道也开始衰落,赵望云被迫高小毕业后,14岁那年不得不去辛集镇恒盛皮店当学徒,以便为日后的生活计。
1925年秋,19岁的赵望云结束学徒生活,由表兄王西渠资助他到北京求学,入私立京华美专,半年后转入国立艺专选科(国画系二年级)学习中国画。王西渠的这一善举,催生了日后的赵望云,也促成了“长安画派的”诞生。
1927年,21岁的赵望云报考本科,因无中学文凭未被录取,他仍发奋自学,一头扎进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他“走出象牙之塔,来到十字街头”、“艺术为了大众、艺术为了人生”。时“五四”新文化思想已经植根于中国年轻的读书人之心,赵望云经常读国内外文艺理论书籍,确立从事国画改造的志愿。遂从赵新国改名赵望云。他到北京西郊农村描绘民众生活,创作暴露社会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画作。在北京中山公园展出,引起社会关注,被评论为“苍头特起之艺术前锋”。
1928年,赵望云结识了进步学者、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王森然。王森然是我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史学家、美术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赵望云经常在他主编的《大公报·艺术周刊》发表中国画改革的文章和画作。与李苦禅等在北京创办“吼虹艺术社”,合编《吼虹画刊》,提倡新国画运动。
赵望云开始创作大量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尤其是表现农村生活和民间疾苦的作品,成为本世纪中国画坛这种“为人生的艺术”和返归民众倾向最早也是最杰出的代表,赵望云的反映现实的绘画受到人们的关注。1933年春至初夏,赵望云经束鹿、枣强、冀县、宁晋、赵县、高邑、柏乡、尧山、巨鹿、南宫、新河、广宗、威县、清河等县,足迹踏遍冀东、冀南十八个偏僻县城、村镇,沿途作农村写生。
《大公报》开辟了“赵望云农村旅行写生”专栏,从1933年2月12日至6月28日分15辑连载,共130幅作品。在报纸上发表写生通讯,以绘画的方式对社会现实生活予以真实报导,在当时国内还是创举。冯玉祥将军得读,逐幅剪贴,历时四月,写诗130余首。《大公报》邀请赵望云担任其“旅行写生记者”,被《大公报》派往陇海铁路沿线写生,途经连云港、海头弯、城沟镇、大浦、新浦、海州、徐州、锡山、商邱、中牟、开封、郑州、汇水、洛阳、潼关等地,《大公报》自6月29 日至8月18日,连载作品30幅。9 月1日,《大公报》社出版《赵望云农村写生集》。
10月25日,“布衣将军”冯玉祥主动邀请赵望云赴泰山一会,冯玉祥提出以诗配其画的方式再版其写生集,诗画相映,使主题进一步升华,写生集再版后很快销售一空,以至再版五次,印数数万册,成为诗配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通俗性演化,赵望云声誉为之而鹊起。这以后,赵望云和冯玉祥多年合作,绘制了“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三十到四十年代,赵望云又连续出版了《赵望云塞上写生集》《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集》《赵望云旅行印象画选》《赵望云西北旅行画记》,并在《大公报》《宇宙风》《北洋画报》《抗战画刊》上发表大量作品。此期在西南和西北地区长期的旅行写生奠定了赵望云绘画的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期间,在冯玉祥资助下,赵望云和著名作家老舍在武汉创办《抗战画刊》。1941年1月5日,《抗战画刊》在困境中坚持出版了30余期后停刊。赵望云离开冯玉祥,开始职业画家生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有计划的研究。后深入西南各地旅行写生,在风土人情影响下,形成简括淡远、朴实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40年代转赴西北,描绘西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农村风物,并作敦煌之行,临摹石窟壁画。
1943年1月,赵望云在重庆举办“西北旅行写生画展”,冯玉祥、郭沫若、茅盾、老舍、田汉、阳翰生、王昆仑等社会名流到场祝贺、参观。周恩来亲莅展室,选购《相马图》,并向其发出访问延安的邀请。郭沫若当场为画展题诗:
画法无中西,法由心所造。
慧者师自然,着手自成妙。
国画叹陵夷,儿戏殊可笑。
江山万木新,人物恒释道。
独我望云子,别开生面貌。
我手写我心,时代维妙肖。
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1949年2月,赵望云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原因是:胡宗南军队进攻延安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接待室发现其作品,赵望云被指控与中共有秘密往来,怀疑从新疆返回西安途中曾绕道延安。后经多方营救,于5月13日出狱。5月20日,西安解放。第二天,中共西北局派王元方到赵望云家中慰问。第三天,赵望云送学生黄胄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赵望云赴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8月,西北美术工作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张明坦任主任)。
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赵望云任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4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张明坦任副处长)。8月,与张明坦前往接管敦煌石窟。秋,在西安筹建“国画研究会”,任主任。1953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撤销,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赵望云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副局长。组织保护、发掘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筹建“西安半坡博物馆”。9月23日至10月6日,赵望云到北京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即陕西美协前身)。
1957年夏,反右运动开始,由于运动扩大化,赵望云成为美协西安分会的主要斗争对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1958年5月9日,美协西安分会整风领导小组关于赵望云“右派分子定案处理材料”拟将其“定为极右分子”,并给予“撤销美协西安分会主席职务”、“撤销省文化局副局长职务”、“行政降一级”等处分。12月5日,省整风领导小组批复:“定为右派,不以右派论处”,仍保留美协西安分会主席和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务。1962年,赵望云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结束。7月23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决定:“同意摘掉赵望云右派分子帽子”。
1966年,“丙午之乱”,赵望云被扣上“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老右派”等大帽子,受到严重冲击,失去人身自由,成为“专政”对象,经常受批斗、游街、抄家、劳动体罚,工资被扣发,精神和肉体均受到严重摧残,被迫放下画笔。1968年6月,赵望云遭“造反派“歹徒毒打致瘫。面对强暴,赵望云仍坚持人格尊严和道德原则,并关注着其他老画家的处境与安危。秋,赵望云被关进省文化局的“牛棚”,受“工宣队”监管,虽无人身自由,但生命安全得到保障。1970年1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斗批改办公室宣布赵望云的问题为“人民内部矛盾”,恢复了他的人身自由和艺术活动,但赵望云健康状况很差,原陕西省委书记赵守一特意来家探望了他。
1975年,赵望云多次犯病,身体日渐衰弱。1977年3月29日,赵望云因病重治疗无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逝世,终年71岁。1979年,中共陕西省委及有关部门对赵望云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所受冤案彻底平反昭雪。
赵望云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五六十年代与石鲁多次深入西北各地及陕南秦岭林区、三门峡水库工地,创作了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作品。曾出访埃及写生。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开创“长安画派”,为长安画派的开创画家之一。
赵望云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面向生活,画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以人物、山水著称。作品的创作内容十分广泛:农民、工人、各少数民族的劳动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塞外的辽阔草原、终年积雪的祁连山、风沙弥漫的弋壁滩、三门峡水利工程、宝成铁路建设工地、南海之滨、西北高原,凡是他足迹所到之处,都保留有他反映祖国风貌的佳作。
卢秀辉有《为赵望云歌》一首,诗云:
文翁曾雅集,构结素怀诗。
造典贴泥塑,雄图笔亦奇。
健毫瞻晓色,速写痛惭笞。
绘本记当下,迹微堆留遗。
君明高寄郡,返驾众民驰。
江海滔滔至,云天浩浩涯。
焕章配急帆,送客好风吹。
词证情千里,描依歌万时。
通幽演化如,声誉鹊鸣疲。
质朴秀丽此,厚重蕴藉为。
鬼工魂所累,神手自然施。
平太及元貌,嘉禾弄喜悲。
世间焉置喙,青史别觞追。
敢叛前流法,存新后士疑。
方维肖从巧,妙望子深知。
独我兹辰例,长安画派持。
古贤能采蕨,今岁瘦豺麋。
王土越斯美,艺材饶食推。
心胸开琐细,旧隐已羞窥。
瑞华多花实,秋丰放满枝。
源头又欢乐,何足历皆宜。
黑雾摧城影,儒生言语痴。
霜过霁月净,雨涤污邪脂。
况且凡尘散,将身洐怪脾。
高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