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一病区主任高启龙教授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来咨询,胃里边为什么会长息肉?胃息肉需要怎么治疗?胃息肉会不会复发?会不会癌变?今天,高启龙教授就给大家聊聊胃息肉的那些事儿~~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一病区主任高启龙教授在门诊上,经常有患者来咨询,胃里边为什么会长息肉?胃息肉需要怎么治疗?胃息肉会不会复发?会不会癌变?
今天,高启龙教授就给大家聊聊胃息肉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局限性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如果说胃溃疡是胃里“缺了块肉”,出现了一个“坑”;那么胃息肉就是胃里“多了块肉“,出现了一个隆起的“小山坡”。胃息肉大小不一,小的如小米粒,大的如花生米,有的甚至像核桃那么大。
胃息肉通常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非肿瘤性的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胃脘部不适的症状;癌变几率很小,不超过2%。通过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它一般不会癌变,如果直径比较大的话(>2cm),还是要切除为好。
另外一种是腺瘤性息肉,这是一种肿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可高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与胃体相连的基底面>2cm的息肉)、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手术切除,并定期复查,消癌于萌芽之中。
其他还有胃底腺息肉,有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散发的可能与长期服用拉唑类药物(如奥美拉唑),一般认为基本不会癌变。而家族性胃腺底,约三分之一会出现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发现胃息肉,切还是不切?
胃息肉与基因,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尤其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胃息肉。中国约有6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这部分人群更容易患上增生性息肉。胃部有明显不适的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经常抽烟、喝酒、出去应酬的男性,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相对更高,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排除健康隐患。
其实很多人长了息肉根本不知道,因为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偶然胃镜检查时发现的。
那么,发现了胃息肉,应不应该切掉呢?
如果是单发的、直径很小的息肉,可以先不切,暂时观察。一年后胃镜复查,来观察息肉是否增大及有无形态变化,来决定是否切除息肉。一般而言,增生性息肉癌风险较低,但不排除它因受外部刺激引起癌变。如果是多发息肉或直径比较大的息肉,建议及时手术切除。
胃息肉是癌变与哪些因素相关?
胃息肉癌变与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等。
那么,胃息肉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首先还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多种疾病有关,几乎是所有胃部疾病的元凶。其次,吸烟也是胃息肉及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胆汁反流也会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及增生,诱发胃息肉的形成。某些腌制类食品,熏制的肉类等也可能引起胃息肉或胃癌的发生。
高启龙教授提醒:对于胃息肉,建议发现之后,直接通过胃镜取活检,以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金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