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曾经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有一株非常具有当地代表性的野山参,这颗从长白山挖出的野山参据说已经有160年的历史了。整根野山参有三个芦头,每个芦头有四片叶子,所以这颗野山参总共有十二片叶子,这在野山参中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
曾经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有一株非常具有当地代表性的野山参,这颗从长白山挖出的野山参据说已经有160年的历史了。整根野山参有三个芦头,每个芦头有四片叶子,所以这颗野山参总共有十二片叶子,这在野山参中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视为宝贝。而据说这颗野山参的由来也是和一位长白山的采参人有关,当时开挖的时候天空还瞬间电闪雷鸣,给这颗野山参赋予了不少神话色彩。再说这颗野山参的价值,居然高达200万!
(一)野山参真有这么高的价值吗?
世界上的野山参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北朝鲜三个国家。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实际上并不是哪里都有野山参的,我国的野山参主要的产地是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山脉。既然产地这么稀有,那野山参的价值高就不稀奇了,难怪能够卖到200万元。野山参除了产地比较集中之外,还要一个让大家追求的就是它的药用价值,人参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人参除了我们现在常有的叫法之外,也有其他的别称,就比如:土精、神草。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年前,人参就已经被发现了,并且还被用来入药,而人参的主要药用价值就是可以防治疾病,可以用来补气生津,调理气血。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吐血、嗽血、下血、血淋、 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日华子本草》记载:“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根据古代的典籍之中记载的人参,我们了解到的是它对于人体的益处是非常多的,不管是小病痛,还是为了保命,它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实在古代,人参是只有达官显贵才能用得起的上等药材。这可能和它的功效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都很清楚,古代是有着非常森严的等级制度,除了上等的官员之外,老百姓都是属于底层的劳动力,还有赋税压在身上,家中有人生病,能够随手在路边采点草药缓一缓就是很不错的了;反观统治者,他们的命是最值钱的,小病小痛都是用补药吊着的,更别说是人参这等稀罕之物。有钱财的人,自然是花钱购买,那些没有什么钱财的人,家中的病人又需要这东西吊命,万般无奈下就只能自己亲自进山采挖。
1644年顺治帝刚登基的时候,就对长白山下了禁令,封掉了长白山各个进山口,除了皇家的人可以进入之外,其他人都不可进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所尊崇的龙脉问题,而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长白山中的野山参和其他宝贝只供给皇室成员。
每年只有内务府的人可以进入到长白山,挖野山参回到京城,给京城中的皇室和一些有功的官员享用。所以这就使得人参的价格更是卖到了天价,再加上古代的人非常注重温补,人参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人参的价格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涨的是最快的,一根就价值千金。除了人参本身的药用价值,还有统治者宏观调控政策,这就使得对于人参这种贵价药材的追求,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下层百姓都非常的狂热。
而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野山参是非常少的,很多都是经过人工栽培,功效上肯定是不如天然野山参那么好。所以这也使得野山参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这也恰恰印证了物以稀为贵的说法吧!
(二)采参人孕育而生
在长白山当地流传着许多和采参人相关的故事,我们前面有说过,在清朝时期,清朝的顺治就对长白山下达了禁令,但是这样也还是抵挡不住民间对于采参的执著。现如今的长白山区里伫立着一块长白山采参人的石碑,这说明采参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采参人的始祖,被称作是他们的山神。这个山神其实也是一位采参人,据说当年山东闹饥荒,这位采参人的母亲得了重病,大夫诊断结果出来说是要用人参作为药引子才能医治其母的病。采参人是一位孝子,自然不愿意看着母亲被病痛如此折磨,他听了大夫的话,就一个人离开家乡来到了吉林,当时清朝的官兵守在山中,他一路躲避官兵的追捕,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同来采参的吉林当地的小伙,两人决定结伴同行。
两人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找到了野山参,但是那名小伙却不见了,采参人很担心他的同伴,就一直在林子里面寻找他。三天过去了,依然不见小伙子的身影,而自己也没有找到出去的路。后来由于体力不支,他只能在山中的一个大石头旁边睡下,而这几天他没有吃任何的东西,他渐渐地就失去了生命体征。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把自己的遭遇写在了那个石头上。后来,这名采参人也成了长白山的山神。
当地人说因为山神保护着长白山的人参,进山来采摘人参的人都有着一个传统,一定要事先知会一下山神,所以每次进山采参的人都会对他拜一拜,再往前寻找他们需要的野山参。
挖出了200万野山参的人自然也是在老一辈的采参人中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的,采参人正是在这些故事和传说中孕育而生。虽然他们也是采参人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不生活在清朝,而是生活在现代。所以也就不用担心清朝时期的禁令,只需要体格健硕,服从命令,就可以在老把头的带领下进山找到野山参。
(三)采参人挖到罕见野山参
在长白山村民的眼里,要挖到一颗品相好的野山参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的精力是非常巨大的,找到一颗高价值的野山参也是一种看机遇的事情。但是野山参的价值就是大家找寻的主要原因,至于是否需要很大的精力其实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1981年,这个名叫董德双的采参人,第一次踏上了放山路,放山就是采参人间的行话,意思就是在深山中去找野山参,然后挖野山参。作为长白山当地的村民,一直有着一个传统,就是成年的时候就需要进山去采挖野山参,但是采挖野山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自然 是要和同伴一起去的,当时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个老把头,老把头是放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人,能够做老把头的都是有着许多年经验的放山人,对于长白山的地形也会比较熟悉,也是为了避免在途中出现意外。
一行人在出发之前就带了在山中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为了防止山中天气多变,自然也带了雨具和厚的衣服,采摘人参需要用到的必备工具也都要准备好。东西带齐全之后,老把头还会亲自过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在把同行的人都检查了一遍之后,老把头才定下放山的日子。
在约定好的那一天,董德双和同村的其他小伙子们被老把头排成了一字横队,他们的行对才从村子里正式出发到那一座神奇的长白山深处寻找野山参。一行人一路走,一路用手中的“索罗棍”拨草,毕竟是深山密林,所以大家走得也比较小心。进山了之后时间过得就比较慢了,为了不迷失方向,老把头会在途中让大家休整一下,然后就清点人数,继续前进。
董德双也不记得自己走了有多久,只知道天色越来越暗,突然在他们一行人中的一个小伙喊了一声:“棒槌!”老把头也非常激动:“什么货?”小伙回到:“二荚子。”董德双听到以后非常兴奋,心想这下好了,大家也没有走多远就有了收获,是不是可以回到家中了。
没等他的小心思落地,只见老把头跑到这边之后,看了看这个野山参的品相,对大家说:“这个不行,品相不怎么好,而且卖不了好价钱,年份也比较短。”听到老把头这样说了之后,一行人又继续往更深的林子里面走去,这样走啊走,一路上大家偶尔也会发现一些货,但是老把头鉴定了之后都说不行。渐渐地大家也精疲力尽,都想着算了、不找了,估计今年是没戏了。董德双原本想着这次来一定要有所收获的,但是看到大家都挺丧气的,他也有了想要放弃的心思。
“老把头,你说我们今年是不是没戏了啊?”董德双问道。老把头笑了笑,“这才哪到哪,我们以前一放山一个月的都有,我们才走了十天不到,你们就这样了,年轻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听到老把头这样说,董德双心中也不免郁闷了起来,他一个人走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想要静一静。但没想到他刚坐下,居然就看到了一颗人参果实,那颗果实的颜色非常鲜艳,呈现出亮红色。董德双心想,不会是自己看错了吧,他揉了揉眼睛“没错呀。”随后就开始喊道:“棒槌!是棒槌!”老把头也寻声过来,其他人听到之后,突然也都来了劲儿。点了点人数之后,大家就朝着那个耀眼的红色亮光发出的地方走过去。到了地方之后,老把头看得更加地清楚,他非常激动地对一行人说道:“棒槌锁和索罗棍。”董德双立刻拿了出来,然后把棒槌用红绳子锁了起来,随后老把头就带着大家对长白山的山神磕头,感谢山神赐给大家的惊喜。
仪式过后就要开挖了,老把头让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挖参工具拿出来,第一挖下去,天空突然就黑了,随后一阵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老把头却非常高兴:“天意啊,我们是找到宝贝了,只有宝贝才会引起异象。”天上的雨越下越大,始终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老把头先让大家不要离开这里,就在附近落脚,然后又让大家分别打伞守在棒槌的身边,避免野山参跑掉。于是一行人就轮流着一晚上没有睡,在它旁边值守着。
好不容易撑到了天亮,雨也停了。大家这才投入到挖参的工作中,为了不破坏野山参的完整,在老把头的指挥下,大家挖得特别得仔细,忙活了几个小时之后,那一株野山参终于被挖了出来。老把头看了之后大笑道:“真不错,我们挖到的这颗参少说也有上百年。”
董德双听后也非常开心,这么多天他们一行人在密林中受了不少的苦,一路上不知道被多少的虫蚁叮咬,遇到了多少的毒蛇,好在这些都是值得的,让他们找到了这么好的野山参。
一行人下山之后,他们就准备称一下这棵老山参的重量,这一称,居然足足有九两二钱重,村里人听到董德双他们在山中寻得了宝贝,都来观看。村里比较老的人说:“可以找个专家来估价,这么大的野山参肯定值不少钱。”
随后董德双就找到了专家来估价,专家在看到这颗野山参的时候也非常惊喜,因为常规的野山参在重量上面是有说法的:七两为参,八两为宝。所以董德双他们挖到的人参达到了九两二千那就是野山参的宝中之宝。一般的野山参是一个芦头一个茎叶,董德双他们挖到的是三个芦头,三个茎叶,最大的人参是六匹叶子,董德双他们挖到的却是十二匹叶子,这是非常罕见的野山参。
专家在鉴定之后给出的名称是“宝王参”,估价大约有200万人民币。董德双和其他一起挖出来的人商量了下,决定把这颗“宝王参”出售,然后大家就把钱平分了,而这颗“宝王参”也正式入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吉林厅做当地代表性展示,让全世界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
不得不说董德双他们这一群放山人运气是真的好,这样的好事可不是谁都能碰上的。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这些珍贵的野山参,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对于长白山地区的生态保护!
丁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