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在区块链技术即将获得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会出现新的特点。为了保障个人隐私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也能不被泄露,区块链还将面临许多挑战。
“区块链不是一项新技术,它采用了密码学的很多技术,如哈希算法、公钥密码等。”13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周在清华大学开幕,一场聚焦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学术报告会同期举行。本年度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密码协会会士王小云提及密码学与区块链的渊源。
“区块链一个重要特点是去中心化,其广泛应用必将会对需要实行中心化监管的领域产生不利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特征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有效保护隐私,另一方面又为网络空间恶意行为甚至网络犯罪提供面具和保护伞,比如,很多黑市通过区块链技术洗钱来逃避打击。
此外,区块链还面临众多外部安全威胁——主要是针对算法、协议、实现、应用以及系统等层面的破坏、更改和泄露,具体体现在区块链数据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匿名性、隐私保护以及其他方面。虽然区块链自身具有较完善的安全体系,但也存在着不少机制上的缺陷。
区块链系统本身具有安全体系,可以用于网络安全领域。区块链自身安全体系是指为了实现区块链基础架构和功能而采用的安全技术。在该技术体系中,采用的是加密、数字签名、时间戳等安全技术,实现数据区块保密、节点认证、存储安全、传播验证、安全容错、身份鉴别、授权访问、安全审计以及隐私保护等功能。
区块链技术还不够成熟,在面对新的复杂的应用场景时更易出现安全风险。针对技术方面的风险,相关专家建议还需要做好安全审计和测试工作。
高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