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2018年9月20日,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分会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此次会议主题为“智时代·机器人·启未来”(Intelligent Robots, Open A New Era of AI)。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学界专家及业界精英齐聚一堂。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阿兰-图灵研究所主任、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塞苏(Sethu Vijayakumar),英国约克大学教授、副校长乔纳森·迪米斯(Jonathan Timmis),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詹姆斯·科特利(James Kirtley Jr.),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机械工程院院士张丹,日本德岛大学教授、日本工程院院士任福继,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福田敏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IEEE会士张文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等专家出席会议,针对机器学习、分布式智能、媒体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电机等机器人核心器部件技术,交互式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机器人创新技术,以及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自主系统与智能机器人领域,带来了系列精彩报告。
复旦大学工程院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在致辞中提出,希望会议在深入分享和交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前沿创新技术的同时,碰撞出更多颠覆性创新的灵感和火花,打造发展新引擎,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应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在圆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与甘中学院长就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对上海市和长三角智能经济发展的促进为议题,就下一代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交流与讨论。讨论的问题有:
第一个问题,人工未来的未来是什么?以及机器人的发展未来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AI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个问题,希望你们建议怎么样在上海发展AI技术,特别是中国的南部怎么样发展人工智能,有没有任何的建议和意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次会议是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分会”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复旦大学承办,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具体承办。此次会议顺应和对接全球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为国内外学术界、商界、政界和产业界精英提供了一个探讨具有颠覆性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优势互补、深化合作的平台。
据介绍,复旦大学正在推出“三智全球计划”,联手全球力量,以类脑智能引领人工智能,推动人工智能普适化;以类人智能+人类智能的群智进化实现人工智能普适化。2017年6月,复旦大学成立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引进了甘中学等一批世界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致力于突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复旦大学将依托与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设立的产业化平台--光华临港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与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浙江、江苏机器人产业集团一起,发起建设长三角机器智能创新中心及“智网赋能”工程,以类脑与人脑混合增强的群智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赋智于芯片,打造新的智能引擎,通过赋能于机器人,打造新的智能终端,通过区块链AI融合技术赋值于网络,打造新的价值智联网,并通过网络闭环,形成新的可持续增长的智能产业生态圈,从而发展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新业态和新生活。在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划政策发布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光华临港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产业联盟共同签署“复旦长三角机器智能创新中心”合作协议,通过项目合作、学生联合培养等方式引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顶尖专家和前沿技术,共建长三角机器智能创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国际合作研发与人才集聚培育平台,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复旦大学)
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