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唐朝中期,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大唐由盛转衰陷于了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的漩涡中不可自拔。期间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曾经试图通过改革的手段力挽狂澜,励精图治,革除弊端,但最终因为保守势力的反攻和改革派内部的因素导致改革失败,结果身死政息。
历史上王叔文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正义感强,具有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关心百姓疾苦,最终在唐顺宗时期主导改革,可惜很快失败,最后被赐死。政治伙伴王被贬,不久病死。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贬为边远偏僻的八个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二王(王叔文、王伾)前后掌权仅仅146天,改革结局充满了艰难和辛酸,经历了改革失败被贬的诗人如经过烈火淬炼,更加精纯和坚韧,这件事被称为“永贞革新”。
历代改革失败的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所托非人。改革需要合伙人、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但改革的主导者往往都没有深厚的政治底蕴和人才队伍,被一些钻营投机的人混进改革队伍中,败坏改革形象和力度,反而导致改革急功近利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如此,戊戌变法失败也是如此,案例不胜枚举。
改革是有成本的,包括时间和人力成本。因为参与变法失败,改革干将变成了守旧派重点打击的对象,如是柳宗元、刘禹锡等不断遭贬谪,越贬越偏远,守旧派恨不得直接让他们在世间消失。经过淬炼和磨砺的诗人群体更加的执着和顽强,其诗作也愈发的有深度和精进,在诗人这个分圈子和队伍的时代,对于好友的遭遇报以同情,旋涡之外的其他诗人们纷纷写诗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唱一和之间流淌出诗人们深厚的情谊。
小编选取六首关于因为永贞革新被贬谪的诗人的诗词,慷慨悲壮,壮怀激烈,字里行间流露出险恶和危机令人不寒而栗,边远之地的蛮荒和愚昧,条件艰苦难以想象,让我们为这些改革先行者致敬。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想吃肉的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