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2013年4月27日,海军2艘053H2型护卫舰“黄石”“芜湖”号同时退出现役,至此,这级护卫舰已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只剩“沧州”舰1艘在役。与新型护卫舰相比,这级舰已经不算先进,但在中国护卫舰发展史乃至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史中,它却占有非常
2013年4月27日, 海军2艘053H2型护卫舰“黄石”“芜湖”号同时退出现役, 至此, 这级护卫舰已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只剩“沧州”舰1艘在役。
与新型护卫舰相比, 这级舰已经不算先进, 但在中国护卫舰发展史乃至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史中, 它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根据曾经亲身经历053H2型护卫舰的发展的两位海军装备专家——郑明部长和周福明高工的回忆整理而成, 从中可以管窥我军护卫舰发展的进程……
053H2型护卫舰,北约代号"江湖"Ⅲ级,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的研制实践,充分利用中国已有的舰艇科研成果,研制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
053H2型首制舰于1984年10月开工,1986年12月交船。舰上导弹、火炮、雷达和动力等装备都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科研成果,全舰综合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结束了过去舰载武器不成系统的局面,使中国护卫舰的作战系统向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舰的造型也焕然一新,居住性比以前护卫舰有了显著提高,为后建舰艇改善居住性积累了经验。
该型舰采用现代新型护卫舰的船体型线,长艏楼、圆弧形上层建筑、内倾侧壁的新颖外型,舰体首次采用全封闭、全空调设计,正常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
053H2型首舰535号黄石舰该舰的航海性能、隐蔽性、居住性等方面较前型护卫舰有较大提高,全舰作战系统装备先进,具有较强的防空、对海、反潜和电子战的综合作战能力。该舰的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等均为中国自行研制,反映了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护卫舰研制水平。
053H2型护卫舰是封闭型的导弹护卫舰,也是中国第一型具备了“三防”作战能力的水面舰只,其出现代表中国军舰设计与制造水平的提高,提升了中国在核生化恶劣环境下的作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053H2型虽仍是一种以黄水作战(近海作战)为主的军舰,但也是中国海军最后一种以黄水作战为主的主力军舰。053H2型护卫舰为中国海军只建造了三艘,这表明中国海军已采取小步快跑的发展模式,开始了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努力。
摆脱苏联设计风格
组织协调工作在一型装备发展中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但却容易被人们忽视。具体到053H2身上, 虽然有许多的第一, 采用了不少新设计新装备, 但交船的工作却很顺利, 和以往不少型号的进度延迟反差巨大; 而且西方把它看作是中国摆脱苏联设计风格的开始。这与海装前前后后的周密工作是分不开的。
053H2型首舰535号下水海军装备技术部领导和主管同志, 都把053H2工程看作是当时海军的急需和重点。但经费又很有限, 只能实事求是地提要求, 所以既不能跟着苏联走, 又不能全去学西方,必须走自己适合国情、军情的路。
这个现象实际上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053H2是80年规划论证, 82年搞完方案设计, 83年签经济合同, 84年开工, 85年下水、交付。
从水面舰艇设计问题上, 这个053H2在水面舰艇的设计上起了推动的作用。因为当时的大背景是苏联跟我们的关系恶化, 所以苏联比较新的技术我们得不到, 但国际格局也在变化, 西方开始向中国靠拢, 就有可能提供一些技术。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起, 凡是外舰来访华, 海装都组织专业参观和技术考察, 而且专门组织海军系统和军工系统人士, 实行军民一起参加, 尽管外方开放仍是有限的, 但我们一方面讲友好, 一方面利用他们想推销的心态, 不是去看热闹, 而是去看门道的, 所以很有收效, 有的专家会外语,与外舰官兵直接交流, 收获就更深入。
尤其每次考察后, 海装还组织参观人员交流总结写出专题报告, 促进大家把参观当作责任和任务来执行。事后还会把报告印发给有关单位, 使没能直接参观的人士也共享这些先进技术, 更使西方军舰设计理念得到更广泛的借鉴。
与此同时, 凡是有机会去西方考察, 或请外军技术专家来华交流, 海装都尽力组织军工双方一起参加, 外方为了解决军火市场问题, 也有一定开放度。
这种中西交流开始逐步转变中国对整个水面舰艇的设计理念。 而053H2恰在当时给出一个平台, 让海装和军工部门能够实践下新的理念。
053H型护卫舰首舰516号九江舰当时051定型了而且还在建造中不能随便改。 052是全国重点, 在正规地安排研究, 也不能随便动工, 这么一看, 海军在重点型号之外, 选择搞053系列是个很英明的决断, 这样才能给不断积累的技术储备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来实践, 实践取得的经验对全国重点型号也是支持。 所以说053H2是水面舰艇中的试验舰。
签约建造
1982年6月7日海军以装订字89号文向总参报告要求建造053H2型导弹护卫舰。1983年11月4日,沪东造船厂与海军驻沪东造船厂军事代表室正式签署了中国军工产品实行经济技术总承包的第一个合同——“053H2型导弹护卫舰建造合同”,明确由沪东造船厂负责设计和建造,该型舰总设计师是王衡元,总建造师为周振柏。
这是中国第一种采用经济合同制设计建造的大型舰艇,经济合同价为4600万元。当时,中国军队贯彻“精简、忍耐”国家以经济建设为重的精神,因经费紧张舰上大量采用技术成熟的装备。
053H2型2号舰536号芜湖舰1984年10月15日首舰“黄石”号(舷号535)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85年7月又对该舰的生活舱室做了改进,舱室修改工程于同年11月结束。535舰于1985年12月28日下水,1986年12月15日正式服役。053H2型第二艘“芜湖”号(舷号536)1986年开工建造,1987年下水,1988年2月服役。至1990年同级舰共建成3艘,均在东海舰队服役。
053H2型护卫舰,从1987至1988年先后完成导弹发射试验、作战系统扩大试验、耐波性试验。1990年11月后续第三艘537号舰也全部建成交付,1990年12月完成鉴定。
053H2的重大创新
053H2是试验舰, 其最有创新色彩的有了武器系统的概念。一个系统能充分调动多个装备发挥功能, 而以前都是各个装备单打独斗。
053H2不仅有了武器系统的概念, 而且逐步有了整体全舰的全系统概念。 导弹、电子战、100炮、37炮等等系统都作为全舰的一个分系统来配置、布局。为争取实现“综合指挥、分散控制”打下了基础。
053H2设置有初级的指挥情报中心, 尽管比较简易, 却是中国军舰上第一个有指挥情报中心的舰艇。驱逐舰设计上, 051舰有过情报中心的设想, 是缓装项目, 因为研究工作跟不上, 后期在051指挥舰上才补装设置, 也很简易, 只有情报集中功能。052是有作战指挥控制情报中心的, 但是052交船比053H2晚了八九年。
053H2型2号舰536号芜湖舰其他重大技术突破,包括主机、主炮、导弹都改进了, 而且都是国产型号, 是成功的。还有电子战、直升机、情报中心的上舰都是技术突破。
海装在海军党委领导下, 对发展053H2舰指导思想很明确, 就是国家有困难(装备费有限, 科研费基本没有), 海军有需求(海上安全急需要中型舰艇兵力)的条件下, 要以最小的支出, 坚持小批建造出实用的护卫舰, 为此要充分调动有关总体和配套方面的积极性, 争取所有能用得上的研究成果资源来为053H2舰所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终于实现了六项技术突破.
053H2与053H1型护卫舰比较侧视图首先是动力, 053H2上开始用了沪东厂的18缸390系列柴油机:这个主机是沪东厂自己开发、研究、设计、制造的型号。实际上它刚搞出来的时候还有不少缺点有待改进, 比如震动较大, 噪音也较大, 但是工厂能做出来, 海装就尽量支持, 边用边改。
用这型主机的第一艘舰是053K型舰, 它在南沙自卫反击战中立了三等功。它用的是试制机, 在试验中已经大量消耗, 但海军没钱, 只更换了一台, 结果一条腿已经换新, 一条腿还是老机器。 所以水兵们说是瘸子也打了胜仗, 当时装备战线就这么困难地前进着, 国家条件还有限, 海军只能“忍耐”。
在053H2上就正式用了18缸后续柴油机, 批量地用。18缸比12缸的主机马力大多了, 所以053H2的航速超过前面的型号, 突破了28节。这是一大突破, 在当时是了不得的成功, 航速已经接近051驱逐舰了。
第二项技术突破是导弹不用“上游”, 换“鹰击”了:“鹰击”8号上舰就是从这型舰开始的。“上游”是仿制苏联“冥河”, 个头很大, 原来还是液体燃料, 后来才改固体燃料的, 是比较老的弹。1973年埃以战争, 埃及打了50发“冥河”无一命中。
053H2型首舰535号示意图而“鹰击”系列走的是“飞鱼”的路子, 在制导体制上更先进。其实在设计053H2时, 并没有明确过必须要给它装"鹰击"。只是因为该型导弹当时已经成熟了。在负责该项目的装备专家印象当中, 是没有专门给053H2研制什么东西的。它发展的特点是一切都是用成熟的装备。053H2几乎没有科研费支撑, 只有装备费。所以当时是什么设备成熟了或者快要成熟了,就拿什么装备给053H2用。这也是中国舰艇发展中的一个很困难而又被迫采取贯彻自力更生方针的措施。
第三项技术突破就是正规地用起国产的双100炮, 而且成为武器系统了:这型炮安排在海军军械修理厂完成研制, 因为兵工企业无力安排。炮是新研的, 但明确要沿用原仿苏的弹种, 以减轻兵工部门的科研负担。实际上国家也没条件给海军足够的科研费, 这都是逼出来的缩短战线措施。
第四项技术突破是配置了电子战系统, 能侦察判断, 能发射几种干扰弹:这些技术是从美国民营企业和英国分别引进后消化、吸收、仿制并改进的, 是外国已经用了多年的成熟技术, 对中国算是技术突破。
海装战线的同志们在当时深感中国舰艇装备技术是太落后了, 我们一定要一步一步, 又要争取跨越地赶上去。
053H1Q型“江湖”Ⅳ级护卫舰,是在053H型护卫舰(“江湖”Ⅰ级)基础上研制的反潜型护卫舰。该型舰只建造一艘,为“四平号”护卫舰(舷号544)。现已划归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担负军队院校学员的海上实习训练任务在053H2舰工程的同时, 还通过对053H1型544舰做了加装直升机舰面系统的改装工程。由于当时直-9C的研制还未正式立项, 因而053H2并没有设置直升机甲板, 但在其有关装备如灯光助降, 甲板格栅等方面的国产化都大有推进。 这个功劳要记在053系列工程中。
第五个技术突破是很重要的, 就是前文已经说过的053H2具备了最简单的指挥情报中心: 当时叫“集中指挥,分散控制”, 而且导弹、主炮、副炮一直到深弹, 都各自成系统了。每个子系统都有部门长去分管控制, 但舰长在指挥中心可以掌握全面的作战态势和火力发挥情况, 这是一个大发展。
第六个技术突破是主船体用的合金钢也全部是国产化, 而且全船采用封闭设计, 有空调了: 不仅生活设施好了, 而且考虑核生化条件下的防护了, 已设置舰内行走的内部通道。
“鹰击”-8 反舰导弹053H2用的是中国自己的锰系列合金钢, 这个钢也不是为了053H2研究的, 它其实是051的主舰体钢材。但是053H2在中国人民海军里也算是中型军舰了, 有控制重量的要求, 所以也用合金钢, 而不是用的普通碳素钢。
当时认为中国缺乏镍镉资源, 所以中国研制的船用合金钢是锰系列合金钢。用到053H2上时,这个钢的配方、焊接、工艺又有所改进。 所以说我们造船工业把冶金工业也带动提高了。
全封闭设计, 很重要一点就是提升了居住性。按照当时刘华清司令的指示, 人是最重要的战斗力, 所以得保证人的居住条件, 053H2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创新。舰艇也着眼考虑“三防能力”, 这是作为生存能力的一部分来考虑的, 如果要通过核沾染区, 全封闭起来就能自己洗消, 官兵呼吸的空气都用空调来控制过滤, 这些现在都是常规的事, 但当时是开创性质的。
053H2在生存能力上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开始初步考虑了隐身外形了。
两力六性: 舰艇设计理念的变革
中国驱逐舰现代化道路的很多改进或创新, 都是从053H2开始的, 虽然都是很初级阶段, 但是毕竟开了头。
053H2型3号舰537舰053H2舰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 就是我们从这型船的实践出发, 开始考虑舰艇设计概念的变革。过去我们的造船设计师大部分学的是民船设计, 在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就是主尺度、排水量、浮性、稳性、快速性这些技术要求, 而后再把武器系统往上面摆一摆, 这样的设计是低水平的。
从053H2开始, 海装舰艇部的同志一起研究了西方的舰船设计理念, 提出了一个中国人民海军的设计理念叫“两力六性”, 把军舰的设计要求突出来。
两力是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军舰要能打敌人, 又能保护自己。这两力是军舰的根本战术要求。
“六性”当中:
第一性是机动性,在这一点上, 我们把航速的价值逐渐深化理解了, 把单纯提高快速性改成了机动性, 原来所要求的最高航速是静水光滑船体条件下得出的, 这是技术数据, 缺乏战术意义。
我们强调机动性, 是讲在有一定的风浪条件、失速条件下, 能提供多少航速。它是用包线来体现的, 不是绝对化的单纯数值。同时开始强调主机留有储备功率, 要求保留一定的余量应付极端情况。
第二性叫兼容性, 就是舰艇上不仅武器射界要兼容, 还有就是电磁的兼容, 各种频率的统筹和屏蔽等。电子装备开机不能影响武器的制导, 通信机工作的时候不要影响雷达。因为马岛海战已经打过了, 大家也懂得了这个道理。
第三性就是居住性, 舰艇设计住舱开始逐渐不全用大舱了, 而是改成分舱。每个舱里面还要分出有睡眠区和活动区, 睡眠区可以窄一点, 但得有一定的活动区, 让官兵能看个书, 打个扑克什么的。而且强调要有餐厅, 过去外国人来参观我们的舰艇, 就问你们中国人怎么喜欢蹲在甲板上吃饭啊? 他不知道我们没有餐厅, 只能蹲在甲板上吃。这些要求现在看来似乎是常识, 当时可是改革, 是把人们从绝对化的“官兵平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中解放出来。
第四性是经济性, 就是投入和获得的性能如何保持最优化, 如何保证既可以获得需要的性能, 同时在成本上也是可承受的。这些在053H2舰的设计与合同上充分得到了反映。
第五性是可用性, 舰上设备如何布局能够便于使用和维修, 像机舱的配电室后面都要留出一定的间隔, 以便人员能够进去进行拆检维修, 也把人机工程的概念应用到了军舰设计里。
第六性是隐蔽性, 雷达、红外、噪声等等方面的隐身。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053H2型护卫舰,正常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100吨,装2台18E390A柴油机,总功率超过20000马力,最大航速30节,电站功率也明显增大。动力装置控制实行机舱集控室、舰桥和机旁应急三级控制。舰体采用全封闭、全空调、长桥楼结构。
该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具备“三防”作战能力的水面舰只。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全舰舰员比“江湖”II型舰减少了三分之一,只有130人,基本上接近国外同类先进舰只的水平。053H2型的舱室内都装有空调设备和净化空气的负离子发生器,大大改善了舰员居住性和适航性。基本上接近国外同类先进舰只的水平 。
舰体结构
053H2型保持了053H1型的主尺度和线形,但采用了全封闭的设计,取消了舷窗,上层建筑采用长桥楼的形式,增加了舰体的内部容量。053H2型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改进自己装备的一个范例,舰载作战指挥系统的初次应用和全封闭设计等方面的尝试都为今后的发展探索了道路。该舰装备的第二代对海导弹不仅加强了火力,与053H及053H1型相比,在同样可以进行油、水和物品海上补给的基础上,还具备了对海导弹的海上补给能力。
火力系统
053H2型采用了尺寸较小的“鹰击”-81(YJ-81/C-801)反舰导弹及发射装置,反舰导弹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8枚,甚至超过了同期的051型驱逐舰(“旅大”级,携带6枚“海鹰”-1号甲)的导弹携载量,增加了可打击目标的批次。这也是当时西方先进国家同类舰只比较典型的一种反舰导弹配置数量。
“鹰击”-8号反舰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和固定式发射箱,十分有利于后勤补给,但由于固定发射装置没有原来回转式发射装置那样的自稳设备,为此053H2改进了减摇装置,增加了航行的平稳性。“鹰击”-81的固定发射装置以舰体平面轴线为对称轴,与轴线成一定夹角,以前后各4座的形式分别布置在肿部烟囱前后的桥楼上甲板靠近舷侧位置,“鹰击”-81具有较大的发射扇面,这样的布局形式有利于在航行方向上攻击位于军舰前、侧方的目标。
053H2型的火炮系统与053H1型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所不同的是通过一个简易的作战指挥中心把它们联系起来,集中控制,并与新增加的电子战系统结合,使该型舰的火力特别是对空防御火力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
053H2型舰作战系统分为六大部分,即反舰导弹系统,100毫米火炮系统,37毫米高炮系统,反潜系统,电子战系统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
出口外国
1988年,在击败了欧洲舰艇军火商的竞争之后,中国与泰国签订协议,为泰国海军建造基于053H2设计的护卫舰,型号为053HT型护卫舰,称为“昭披耶”级 (CHAO PHRAYA CLASS)。出口泰国的2艘“江湖”III型舰上的作战指控系统为2KJ-3型,只包括指挥的控制功能(C2),数据链及各通信系统并未综合在内 。
出口泰国的053HT型456号护卫舰其中,1988年泰国的第一批订单建造2艘053HT型,1990年泰方的第二批订单建造2艘053HT (H) 型(去除尾炮加装直升机起降甲板)。4艘护卫舰在1991至1992年间交付 。中国出口泰国的"江湖"Ⅲ级护卫舰,以较高的效费比进入世界护卫舰市场。泰国海军宣称其“昭披耶”级(即"江湖"Ⅲ型)的作战效能是德国MEKO200型舰的85%至90%,而其价格仅为后者的1/4 。
据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网站2014年4月2日报道,中国海军退役的053H2型"江湖"Ⅲ级导弹护卫舰“黄石”号(舷号535)和“芜湖”号(舷号 536),于2014年3月1日在吉大港正式编入孟加拉国海军服役,分别更名为F15“阿布-巴卡尔”号和F17“阿里-海德尔”号。
053H2型与出口053HT比较侧视图据悉,这两艘战舰都属于中国053型护卫舰大家族,该型战舰因为老旧落伍正逐步退出解放军海军战斗编成。这两艘护卫舰于2013年4月27日退役,之后转售给孟加拉国海军,2014年1月9日从中国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
已经于1989年得到了中国海军一艘二手护卫舰,即053H1型“江湖”II级“湘潭”号(舷号556),加入孟加拉国海军后更名为 F18“奥斯曼”号。这次再度采购的中国海军053H2型二手护卫舰,替换了孟加拉国海军以前装备的名称和舷号相同的战舰,后者则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建造的英国海军41型“豹”级二手护卫舰“山猫”号和“美洲虎”号,分别从1982年和1978年开始在孟加拉国海军服役,2014年1月22日这两艘41型护卫舰在吉大港举行仪式,正式从孟加拉国海军退役 。
出口孟加拉国的F15、F17护卫舰为什么053H2只造了3艘
053H2的性能比之前的053H已经有了重大进步, 但是跟老的053H比, 它的建造数量明显少很多, 这是怎么考虑的?
原因很简单, 因为它还是比较贵的, 053H的单价大约是1000万左右, 发展到053H1大概就要2000万左右了, 到053H2的时候经济合同价已经达到4600万了。
053H是利用老舰设备配套新舰体的, 叫“以造代修”, 当时有些炮是从海军仓库里调的岸防炮, 真是有啥用啥, 当时确定要造几条舰, 是根据海军手里有几门炮确定的, 通信导航设备有些还是沿用原来老舰上拆下来再用的, 所以整体造价便宜, 不到1000万就能造一条, 而当时对老旧护卫舰大修也得几百万, 所以“以造代修”是成功的、有效的措施。
以后老舰的装备用完了, 开始装新设备, 大概是1000多万的样子。发展到053H1的时候, 就有比较现代化的设备了, 大概要2000万, 到053H2的时候又翻了一番, 到053H2G还要多。
发展053H2的大背景是, 全军贯彻四个字“精简,忍耐”, 中央军委判断50年内不会打大仗了, 全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舰越造越贵, 钱的问题当时却很紧张。
如今054、056这么先进复杂的舰都是成批造, 在上个世纪是根本不敢想象的。053H2计划造4条最后只造了3条, 是刘司令把第4条压缩了,他觉得要留点钱用在改进型上。因为053H2还是纯粹的对海护卫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红旗”61定型, 为解决对空问题创造了前提。 有的军种不屑采用“红旗”61, 但它再怎么不先进, 经过军工双方的努力还是个舰对空弹, 海军十分珍惜。所以决定把第4条变成053H2G, 成为防空导弹护卫舰。这也可以看出海军对装备发展是多么精打细算。■
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