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后,大宗商品出现了短暂的价格暴跌,后随着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逐渐落地,大宗商品的价格有所恢复。2021年至2022年,大宗商品的需求侧维持强势,而局部疫情反复造成供给侧的修复相对较慢,供需错配格局延续,加之地缘政治、气象
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后,大宗商品出现了短暂的价格暴跌,后随着各国的经济刺激措施逐渐落地,大宗商品的价格有所恢复。2021年至2022年,大宗商品的需求侧维持强势,而局部疫情反复造成供给侧的修复相对较慢,供需错配格局延续,加之地缘政治、气象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国际大宗商品指数达到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细分下的能源类与非能源类大宗商品走势均与此相同。
图一: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国际大宗商品指数(信息来自: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网站)
在中国,煤炭市场也在2021年出现了大幅的价格上涨,一度逼近2010年-2011年间出现的高位。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
图二:中国煤炭市场网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信息来自:中国煤炭市场网)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对能源、化工、消费等产业链的价格产生系统性影响,进而也影响到整体的工业品价格表现。随着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在2022年4月底完成,可以看到,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公司业绩显著提高,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利润却有所压缩。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源资源行业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需要考虑哪些会计事项呢?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企业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考虑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来计量存货可变现净值。对于一些身处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期间,产品价格与原材料价格可能会出现“价格倒挂”,形成负毛利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调过程中,出现原材料的历史采购成本高于现在的市场价格。通常情况下企业已经建立了系统的方法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来计算可变现净值。而在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双向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对于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减值测算工作予以更多关注。
如果产成品的账面价值将超过可变现净值,那么需相应考虑原材料跌价准备。用以生产产成品的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如果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即使相关原材料的成本高于评估时点的市场价格,这些原材料仍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非金融资产减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需要进行减值测试,而对于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以及未投入使用的无形资产,需要进行年度减值测试。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VIU)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对于身处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来说,大宗商品未来的长期价格走势是评估非金融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重要参数。建立准确的价格预期非常困难。企业在预测时,需要考虑市场参与者、专业机构发布的对于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测信息(如有),亦需要考虑细分行业中原材料、产成品的历史价格走势,相关宏观政策的出台以及价格回归所需要的时间。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评估
随着能源资源行业上游企业的利润高企,一些企业摆脱了过去几年业绩承压的状态,过去数年形成的可抵扣税务亏损在2021、2022年得以利用、转回。而处在行业下游的企业,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出现了盈转亏的情况或者更为深度的亏损。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对于当期利润常常有着重大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并非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在中国,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一般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可抵扣亏损的有效年限为5年。因而,通常企业需要准备未来5年的盈利预测以计算并支持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的情况下,编制未来5年的盈利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同时,企业在预测时,需注意所用到的参数、假设的估计与其他会计事项,例如非金融资产减值,所用到参数、假设、估计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对于未来产品销售价格的预计需要考虑市场参与者、专业机构发布的对于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测信息(如有),亦需要考虑细分行业中原材料、产成品的历史价格走势,相关宏观政策的出台以及价格回归所需要的时间。此外,企业还可能为了应对盈利减少而进行更加主动的税收筹划、资产重组活动。这些活动会带来更为复杂的税务影响。在进行盈利预测时,若某些税收筹划、资产重组活动已经具有较高的确定性(例如通过了董事会的审批),那么企业需要在进行盈利预测时予以细致的考虑。
衍生工具及套期业务
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时期,持有金融衍生工具的企业可能会因持有这些工具而出现重大的收益或损失,而这可能会影响对应抵押品的要求以及企业的流动性。衍生工具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或企业自身的不履约风险的变动可能会影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估计及套期有效性。业务的并购、收购或处置可能导致衍生工具交易对手的变更,这也可能影响衍生工具的估值。
此外,企业在确定其套期关系是否继续有效时,需要考虑价格持续波动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将一项交易,如商品买卖,指定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进行会计核算的现金流量套期中的被套期预期交易,则该企业将需要考虑该交易是否仍是“极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果该商品价格的下跌/上涨影响了在套期开始时指定期间发生被套期预期交易的可能性,则企业将需要确定其是否仍能对预期交易的全部或部分应用套期会计: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金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