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仲夏时节,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由聊城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聊城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中华水上古城火爆上演,肘捶、查拳、梅花桩拳、少林锁步锤、陈氏太极拳、冠县孔村狮魔头等9个非遗项目展
仲夏时节,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期而至。由聊城市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聊城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中华水上古城火爆上演,肘捶、查拳、梅花桩拳、少林锁步锤、陈氏太极拳、冠县孔村狮魔头等9个非遗项目展演依次亮相,38个非遗展位环绕光岳楼一周争奇斗艳,给古老的光岳楼增添了新的色彩,也让市民目睹了众多守护非遗根脉匠人的风采。
非遗展演纷纷秀绝活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9个非遗展演节目争奇斗艳,纷纷拿出了各自的看家绝活。
陈式太极拳展演
临清肘捶弟子们现场表演的十趟捶、四季捶、八卦捶,招法真切,变幻莫测,彰显了天势、地势、人势的精深立意,让在场的观众拍手叫好。“南拳北腿,山东查”“南查北梅”……这些传统武林中的俗话,不仅说明冠县查拳名声在外,而且也显示了冠县独具特色的武林拳种。在非遗展演上,冠县查拳众弟子和传承人表演的查拳,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步法灵活多变。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呈现出了查拳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令人啧啧称奇。
梅花桩拳传承人孟昭力弟子们以及冠县孔村梅花拳弟子的表演可谓珠联璧合,将梅花桩拳的基本五式“大、小、败、拗、顺”展现得淋漓尽致,拳如行云流水,让人纷纷叫绝。随后,少林锁步锤、陈氏太极拳也让观众大呼过瘾。
接下来的冠县孔村狮魔头,训狮人(南极仙翁)头戴面具,身穿道袍,手持佛尘,在鼓、锣、铙、钹等乐器的宏大伴奏中,两头狮子叩首、伏、坐、蹲、跃、翻、摇头摆尾、望、昂头、原地绕头、交叉跳步绕头、狮子喝水、狮子舔尾、狮子舔脚等动作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还有道口铺竹马舞、运河伞棒舞让人大开眼界。“喊一声古老的东昌,梦中的家乡,八角鼓的旋律,伞棒舞的欢畅,听不够,看不够……”“节目太棒了,这次演出真让人过瘾。”前去看节目的穆先生说。
261项非遗璀璨夺目
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在光岳楼周边的非遗展陈活动上,共计38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其中仅代表“健康生活”的传统中医药项目就达11项,分别是“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健脑补肾丸制作技艺”“聊城赵氏艾草养生”“阳谷孟氏手针法”“中膏膏方制作技艺”“芳魁抑菌粉制作技艺”“马氏足诊与发泡拔罐疗法”“亿佴膏制作技艺”“茌平袁氏接骨膏制作技艺”“翟氏鼻炎膏”“刘氏接骨膏药”。在赵氏艾草展位前,艾草足浴包、艾茶、艾灸盒、艾绒枕头等不一而足。传承人说,艾草产品能提升人的免疫力,祛湿寒,尤其艾绒枕头能改善人的脑部微循环和睡眠质量。
在木版年画展位前,省级传承人郭春奎说,他最近刻了一个“钟南山”木版,将当代广大人民群众最崇敬的英模人物钟南山雕刻出来。上面还刻有藏头诗,诗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英雄钟南山”。“只有用新意‘守’艺,才能让古老非遗活起来”,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郭春奎的木版雕刻是聊城用新意“守”艺的典型代表。同时,郭春奎还展示了新印刷的木版画《运河聊城》和10余米长的木版画《弟子规》。
在东昌古锦展位前,传承人梁平说,用艾草和古锦布料制作了一些挂件,与遗产日的主题非常契合。在义安成高氏烹饪技艺站台前,蒙眼切腰花让人大开眼界。记者发现,每个展位前,都有非遗项目的图片展示和介绍,让人参观非遗项目时也增加了对这一项目的进一步了解。
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崔翔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聊城共有国家级非遗11项,省级非遗45项,市级非遗261项,县区级非遗700余项。这些非遗项目各具特色、璀璨夺目,是聊城人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聊城人守护根脉和传承发扬的结果。今后非遗管理部门将创造新的非遗形态和表达方式,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非遗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链接
东昌府区东昌府木版年画研究会成立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金路)6月12日下午,东昌府区东昌府木版年画研究会举行第一届一次全体会员大会暨成立大会。这标志着东昌府木版年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50余名会员有了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新平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栾喜魁当选东昌府木版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栾占海当选研究会会长。
据介绍,东昌府木版年画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行,深受民众喜爱。同时,也将带动木版年画从业者、爱好者和从事木版年画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状况,增加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影响力,促进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产业发展。
丁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