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从中国北京到阿联酋迪拜,只需要2~3个小时,这可能吗?总部位于北京的航天运输公司(凌空天行)开发了一种超音速客机,其飞行速度为每秒1英里(约1.6公里),是超音速客机协和飞机速度的两倍多,旨在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该公司发布的宣传视频,一架载有
从中国北京到阿联酋迪拜,只需要2 ~ 3个小时,这可能吗?
总部位于北京的航天运输公司(凌空天行)开发了一种超音速客机,其飞行速度为每秒 1 英里(约 1.6 公里),是超音速客机协和飞机速度的两倍多,旨在实现这一目标。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宣传视频,一架载有 12 名乘客(无需头盔或宇航服)的高超音速客机安装在三角形结构下,两个助推器朝向天空,垂直发射并在到达巡航高度时分离。它以每小时 7,000公里的速度飞行,并垂直降落在目的地。
该公司计划在 2025年进行首次亚轨道太空旅行试飞,2030年之前正式启动高超音速客机。
中国不仅瞄准了以高超音速直接连接两点、面向商务旅客的“点对点(PtoP)”型飞行,还瞄准了潜在收益性高的宇宙旅行利基市场。因此,高超音速客机的开发得到了中国投资界的重要支持。
火箭科学
中国与火箭技术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金王朝与蒙古帝国发生战争的1232年。中国弓箭手用装满火药的竹筒装在箭上,发射时可以点火的火箭式武器“火箭”,连续发射火箭,击退了蒙古侵略者。
根据加拿大研究公司 Emergency Research 最近的一项分析,全球亚轨道和太空旅行市场收入以 16.8%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在 20 年内达到 4.237 亿美元,预计还会增长2016 年达到 14.4 亿美元。
令人兴奋的太空旅行
到目前为止,亚轨道飞行作为一种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对于喜欢宇宙的人来说,空间气球(高空气球)、可以体验无重力的滑翔伞飞行(抛物飞行)等乐趣的选择正在扩大,据说在不久的将来,宇宙行走也可能成为可能。
美国太空公司 SpaceX太空飞行任务“北极星黎明”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场发射。宇航员将在轨最多停留5天,并首次进行商业舱外活动。该任务将成为今后月球和火星载人飞行的跳板。
但是,宇宙旅行的费用是天文数字。去年12月,格林纳达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常驻代表、密码资产(虚拟货币)“加速器”的创立者贾斯汀·森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中标了美国航天企业蓝色起源的可再利用火箭“新谢泼德”的座位。
中标资金全部捐赠给了蓝色起源的财团“未来俱乐部”。该基金会支持航天领域的慈善机构,鼓励下一代年轻人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寻求职业生涯。据悉,贾斯汀·森计划与5名宇航员一起在今年下半年乘坐“新谢泼德”飞船进行宇宙飞行。
去年12月,日本时尚大亨前泽友作、制片人平野洋三、俄罗斯宇航员亚历山大·米苏尔金在支付了约8000万美元的往返票价,于国际空间站(ISS)停留了12天后,乘坐俄罗斯宇宙飞船联盟号安全返回地球。
另外,美国宇宙企业维珍银河正在以每个座位4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预定在今年10 ~ 12月开始的90分钟宇宙飞行。
维珍银河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科尔格拉齐耶在一份声明中说:“人们对太空旅行的需求很高,座位的销售速度比预定的速度更快。”,据该公司介绍,到目前为止已售出约700个席位。
但是,由于宇宙旅行价格昂贵,至少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超级富裕阶层独占了市场。
咨询巨头埃森哲的全球航空和防卫产业的高管约翰·施密特说,“对于百万富翁来说,太空旅行仍然是一个新领域。”,他还表示:“宇宙旅行的成本急剧下降,要达到超过富裕阶层的广大阶层,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高超音速飞机商业旅行的可行性
美国宇航局(NASA)去年发表了两项有关高超音速飞行器商业飞行的大规模市场调查结果。
第一个是德勤有限公司的一项由美国宇航局支持的研究,该研究量化了超音速商业飞行的可行性,巡航马赫数(2.0-5.5)和乘客数(20、50、100),以及三者的所有组合飞行距离的主要变量(约 4,600 至 16,600 公里)为商业案例建模。
该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速运输的可持续需求十分充足,“需求很有可能来源于定期航空旅客运输(航空公司的服务)和私人喷气式飞机事业(包括包机服务、喷气式飞机卡或会员制模型)”。
分析表明,全球跨洋航线是定期航空运输服务市场的主要门户:纽约-伦敦、迈阿密-圣保罗、纽约-巴黎、洛杉矶-悉尼、悉尼-新加坡。据说是超音速飞行最有前途的城市组合。
在这份报告中,包括每年225万名乘客和165亿美元收益的可能性在内的90条横跨大洋的航线被划分为可对应的市场。另外,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价格在1亿4600万美元以下的高速飞机,无论是对航空公司还是对个人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第二个是美国宇航局NASA与Bryce Tech(太空研究和咨询公司)和SAIC(科学应用国际)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该调查创建了 2 到 7 马赫速度的未来需求和商业模式,并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的优质航空旅行需求。通过乘客收入和资产水平评估减少飞行时间的支付意愿。结果发现,在300多个城市的组合中,高速商业飞行和普通飞行都是可能的。
时间最重要
英国航空航天制造商 Reaction Engines 总裁亚当·迪塞尔 (Adam Dissell) 说:“问题是有多少人愿意每天支付一等舱的正常票价,速度要快三到四倍。”,乘客是否愿意支付双倍的价格在英国旅游?这个比例很重要。”
该公司为高速飞机和宇宙飞船开发了以氢为燃料的新型发动机“复合预冷空气呼吸火箭发动机(SABRE)”,在世界极超音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SABRE是兼具喷气发动机的燃料效率和火箭发动机的功率和高速性的独特发动机,是针对从跑道起飞后能加速到音速5倍的高超音速飞机而设计的。
迪塞尔表示,“SABRE非常自然地适合高速PtoP系统、亚轨道系统和轨道系统。这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从零开始发明新的推进周期是一大事业。”。他还介绍了超音速客机和高超音速客机之间的主要优点。
协和号超音速客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2马赫。但是,达到2马赫需要加速和上升,并不是在飞行中一直保持2马赫的速度。
从纽约到伦敦,从机场到机场需要10个小时,而超音速客机只需要7个小时。但是即使缩短了时间,也无法挽回商务客人的一天。
据悉,如果乘坐飞行速度超过4马赫的高超音速客机,上午从北京出发,下午在迪拜参加会议,当天就可以返回北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准备开发高超音速客机
为了让高超音速飞行不仅仅局限于超高净值旅客,而是成为更广泛的商务旅行市场,跨越重重障碍,世界上的航天飞机制造商需要充裕的资金。在这里登场的是善于锁定新的市场机会并扩大规模、降低消费者价格的中国。
在中国,有支持卫星技术、月球和火星着陆、行星际航行、深空探测等各种各样的努力的国家主导的发展蓝图,已经在宇宙领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白皮书,中国描绘了强化太空经济目标的计划,其中包括人类的高速运输。
例如,2018年3月,中国宣布正在开发265米长的风洞。该风洞由中国科学院高温燃气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开发,该风洞可用于测试以最大马赫25(时速约30625公里)速度飞行的高超音速飞机模型。
可能已经看到了极超音速机实现的征兆,但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最大的课题之一是在这个领域需要稀有的技术。各国政府正在投资研究和试验性的项目,探索可能性,正在开发极超音速机的制造技术。
王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