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父亲的三接头皮鞋来自村口小酒馆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怀着冲出俺们村走向城市的理想踌躇满志地报了名,考场坐定,卷子拿到手,父亲一瞧:呦呵,全会。然后,他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再也不受控制,头脑一片空白,汗如雨下,监考老师见多识广,说道:“这孩子
父亲的三接头皮鞋
来自村口小酒馆
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怀着冲出俺们村走向城市的理想踌躇满志地报了名,考场坐定,卷子拿到手,父亲一瞧:呦呵,全会。然后,他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再也不受控制,头脑一片空白,汗如雨下,监考老师见多识广,说道:“这孩子晕考了。”
满张试卷只字未答,接下来的考试也无参加的必要。父亲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大睡二天,第三天一早便跟着村里的打井队去掏井,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父亲不会再有“非分”想法的时候,父亲吃过晚饭,拿出书本,在油灯昏黄的光亮下接着自学,家里人不敢说什么,村里人亦没有闲言碎语,大家怕父亲受了刺激,就此疯掉。
第二年的高考,父亲正常发挥,几位伯伯和父亲商量,让他踏踏实实报考个中专,只要能走出村子就好。父亲知道家人怕他再受打击,力求稳妥的心思,加上他自己心里也无甚底气,便听从了大家的建议,报考了位于秦皇岛的水产学校,那会叫省属中专,出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高考分下来,父亲如愿以偿,他曾经的老师不无遗憾地对父亲讲:“你报得太低了,这分数,本科也上得。也挺好的,先工作,以后有机会接着念。”据父亲讲述,录取通知书寄来的那天,他正在井底下挥汗如雨地挥舞着镐头,在乡里工作的本家叔叔一进村就大声喊:“老五,你考上了,快上来看看通知书。”父亲扔下镐头爬出大井,接过通知书头也不回地朝家走去,打井队队长责问父亲:“你这活干一半就不干了?”已经走远的父亲骄傲地回道:“以后再也不干了。爱咋咋。”全乡考试的学子,不管大学还是中专一共考取了4个人,队长自知父亲有了前途,苦笑一声:“看见没,能考出村子的,谁也没话说。”
父亲一直憋着一口气未对人言:二伯和四伯先后被推荐上了本地的大学,乡里人看不到他们的聪慧和多才多艺,只道祖父有关系门路,说我家除了推荐上大学外,自己考定然是考不上的。祖父从不辩解自家没有门路,做过小买卖的他有着天然的狡黠,几辈子的农民,被人误解也是好事,神神秘秘的反而可以震慑宵小。这次父亲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学校,算是为自己,为父兄出了一口恶气。
去学校报到,父亲先坐马车到县城,嫌客车票价贵,选择坐大解放的后厢(也是一种客车,极其便宜)到市里,再坐火车到北京中转,晃晃悠悠的来到秦皇岛。生平第一次坐汽车、火车的父亲,背上背着大行李包,脚上穿着崭新的胶鞋,一路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护着胸口兜里的钱财,到秦皇岛下火车时,满身的大汗的他差点虚脱。
父亲学的是制冷专业,班里二十几位同学,城市出身的比农村的多一些。可能是农村人不知道啥是制冷吧,反正父亲报专业就是瞎报的,在农村人眼里,没听过的就是好的。
那个年头,同学间不存在什么鄙视、看不起,城里的同学很照顾农村来的同学,尤其是秦皇岛唐山本地的学生,家里做了什么稀罕的食物,会带一份到学校给农村同学开开荤。见惯了草滩牛羊的父亲,对海鲜情有独钟,无奈囊中羞涩,只能买得起臭虾酱,和父亲关系不错的同学知晓后,特意带着父亲早起去渔船上吃了一顿海鲜,时至今日,父亲依然忘不掉当初的味道。
农村出来的孩子,心里多多少少有些自卑。经常被同学接济的父亲,一边感恩着一边相形见绌着,当时男生流行穿三接头皮鞋,父亲暗暗发誓,自己也要买一双。在他心里,穿上了三接头皮鞋的人,便有了做城里人的资本。
三接头皮鞋不甚贵,那父亲也买不起。没有经济来源的他只能从嘴里省。家里给的生活费,学校给的补助,父亲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食堂最便宜的清水煮白菜,他一吃一个学期,终于在放假前攒够了一双三接头皮鞋钱。
有了钱的父亲又开始犹豫,皮鞋是好,可想想在农村的父母,他叹一口气,用原本买皮鞋的钱买了老家不常见的大米、挂面、腌鱼,满满当当的装了一大包,千辛万苦的辗转回乡。当父亲一样样地往出掏他买回来的宝贝时,在父母欣慰的眼神和乡人们的感叹声中,他获得了比三接头皮鞋更大的满足感,把洗的发白的胶鞋一甩,爬上炕美美的睡了一觉。
父亲的小心思瞒不过父母和兄长,开学回学校时,祖父给了父亲一包用手帕包着的钱,说是几位哥哥给他凑的,让他去买一双三接头皮鞋。没有什么热泪盈眶拒不接受的桥段,不到二十岁的父亲高高兴兴接过祖父的手帕包,欢欢喜喜地买来了心心念念的三接头皮鞋。
父亲的三接头皮鞋穿了很久,也闹出了很多乐趣。直到我小时候,几位和父亲同学的叔叔说起来还会哈哈大笑地调侃他。原来,父亲自从买了三接头皮鞋,心爱至极的他总要保持着皮鞋一尘不染,平时擦鞋自不用说,走路时、站着时,他没事就拿皮鞋往裤腿上蹭,直蹭的皮鞋光亮,裤腿磨破,成了班里的一大奇葩。而且,父亲的穿着很不搭调,皮鞋配着土布裤子,上身汗衫,远看近看都不伦不类。
父亲可不管这些,他穿着三接头皮鞋,在学校努力学校,去烟台虚心实习,又回到老家县城参加了工作。要不是实在显旧,他差点穿这双鞋和母亲成亲。
工作后的父亲有了稳定收入,穿了五六年的三接头皮鞋光荣退休,被他安放在家中组合柜的顶柜里,有时候,父亲会突然把它拿出来,瞅着磨薄的鞋底嘿嘿发笑,似乎是在回忆青春的时光。
如今父亲早已退休,一身休闲装打扮的他依然不改对皮鞋的喜好,没事上网看看,不买。我逗父亲:“喜欢就买一双,你又不是买不起。”父亲一脸苦涩道:“唉,过了穿皮鞋的年纪了。”穿皮鞋还有年龄限制?对于父亲,或许是有的吧。
编辑:马学民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