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中的许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鱼,就意味着同时放弃了熊掌,选择了熊掌,就意味着同时放弃了鱼,很难两全其美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获得的同时,就意味着某种舍弃。而在舍弃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某种获得。那些拥有生存智慧的人,往往善于以舍为得,以此求得身心大自在,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从前,有一位父亲,乐善好施,经常给予别人,反而家财万贯。而他的儿子却性情贪婪。等到父亲去世,儿子掌权,千方百计搜刮别人的财富。最后天灾人祸,家遭不幸,变得一无所有。
这位父亲,实际上是一位“以舍为得”的高人。他越舍越得,良性循环,最后家财万贯。而他的儿子,丝毫不舍,一味贪得,结果反而一无所有。这就充分地体现了生活中本来就有的得失总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辩证法。
现在的商家,做优惠活动促销产品,也是运用了这样的道理。越是让利于民,越能取得老百姓的好感,老百姓就越愿意买商家的产品,商家也就因此销量大增,越来越富有。反之,如果擅自提价,或者缺斤少两,想一口吃成胖子,反而会让顾客不断流失,到最后,越是想求取钱财,越是得不到钱财。
这样的道理,也普遍地适用于自然界。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来,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去追逐这只茑鸟。
茑鸟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都是紧追不舍。茑鸟无处可逃,几乎到了绝境。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乌鸦啄得死无葬身之地。又惊又怕之下,鱼就从嘴里掉下来了。于是,无数只乌鸦又朝着鱼落下的方向继续追逐。
这只茑鸟如释重负,栖息在树枝上,心想:我背负这条鱼,让我恐惧烦恼;现在没有了这条鱼,反而内心平静,没有了恐慌和忧愁。
反观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如果痴情是束缚,你能舍去痴情,不就能得到自在么?如果虚名是烦恼,你能舍去虚名,不就能得到清净么?
“麝因香重身先死,蛾因丝多命早亡。”人生的过程中,越是贪求得到,越容易很快失去;而越是能够舍弃,反而会得到更多。
乔布斯就深谙“以舍为得”之道。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打了十多年的官司。按法院最终的判决,比尔·盖茨要赔给乔布斯十亿美元。
十亿,不是一个小的数字,即使对于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所以那时,比尔·盖茨很是苦恼。
有一天,比尔·盖茨接到了乔布斯的电话。乔布斯告诉比尔·盖茨,他可以从中周旋,直到法院撤销对苹果的诉讼。
开始,比尔·盖茨当然是不相信的,因为这意味着乔布斯拿不到那十亿美元。比尔·盖茨甚至怀疑,乔布斯是故意来羞辱自己的。
但当乔布斯坦诚地跟比尔·盖茨说,希望可以跟微软合作的时候,比尔·盖茨才相信了他的诚意,最终答应让微软和苹果合作,成为“一家人”。
苹果方面,不是没有人反对,但乔布斯想的却是:即使自己能够获得十亿美元的补偿,但是苹果公司的人才正在慢慢流失,三五年后,市场即将被占领领,到那时公司就很难再被救活。要想公司重新活起来,只有依靠比尔·盖茨的微软。所以他宁可舍弃十亿美元的补偿,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来成全公司未来的大发展。
事实上,正是因为乔布斯舍弃了十个亿,促成苹果与微软的合作,才换来了苹果的一路向前,所向披靡。
得失是一时的,理想是一生的。生活当中,一个人不要在得失上太过认真计较。如果总是一味地想据为己有,有时反而无法得到。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许多时候,诗意一点,随性一点,以退为进,以舍为得,反而能柳暗花明,海阔天空。
金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