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提到慈禧,很多人自然地会把她和“卖国”二字联系起来。
的确,中国近代以来所受的种种屈辱,很大程度上与这位“老佛爷”有关。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种无底线的谄媚之语,不是卖国又是什么。
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列强面前不断退让的“老佛爷”,却也曾冒天下之大不韪,大声向全体西方列强宣战!
这,是真的吗?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话虽出自慈禧之口,但她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其实并非人们想象得那般暧昧。
戊戌变法失败后,由于列强同情维新派,尤其是协助康、梁等变法主力逃往国外,这让慈禧十分恼火。
而慈禧幽禁光绪于瀛台以便废黜之,更是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虽然慈禧因投鼠忌器只能作罢,但这更滋长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1899年,慈禧再次试探列强的底线,她以光绪帝身体有恙为由,立溥俊为皇子,并立即照会了列强在京使臣。
可是,列强对此并不理睬。这倒不是因为列强不想干涉大清内政,而是“视而不见”就是他们最好的回答。
于是,慈禧的仇外情绪更加高涨,而她要寻找一些非官方的民间力量来刹一刹洋人的嚣张气焰。
1900年,一股强劲的军事力量登上了大清的政治舞台,这就是在京津一带混得风生水起的义和团。他们不仅杀洋人,甚至仇视一切西洋物件。
当时,义和团在华北刮起了一股反对列强的风暴,这让外国公使们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他们纷纷照会清廷,要求慈禧马上剿灭义和团。
但是,老辣的慈禧也同样选择了“视而不见”,以回应先前洋人对她的轻蔑。更有甚者,她还有意无意地让一些清兵混入义和团的队伍,袭击洋人以泄愤。
慈禧视义和团为自己的救命稻草,或者说,是压死“洋骆驼们”的一根稻草,在她的支持下,义和团运动更如烈火燎原。
到了这年5月份,义和团已杀入东交民巷,开始袭击外国使馆。
各国公使终于放弃了对于慈禧的幻想,他们决定直接出兵剿灭义和团。
于是,英、俄、法、美、意、日、德、奥组成了“八国联军”,先期400人的小股部队已经由天津直抵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慈禧终于感觉到事态愈发严重了,她委派大学士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等人前往河北保定一带,就地解散义和团,以平息列强的愤怒。
可是,刚毅、赵舒翘偏偏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他们回来就向慈禧报喜:义和团们刀枪不入,理当重用之!
于是,在这帮不靠谱的臣子们的怂恿下,慈禧默许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开进了北京城,他们的人数一度超过了10万人。
这次,慈禧敢于硬刚西方列强,除了有“刀枪不入”的义和团撑腰之外,还有这样一股不可忽视的“底气”,那就是她的“绯闻男友”荣禄。
1899年,荣禄将北洋原有的4支部队进行了改编,形成了“武卫五军”。这五军合计约6万人,编配有步兵、炮兵、骑兵、工兵等各个兵种,他们装备优良,受的是比较现代化的军事教育。
最重要的是,他们由清廷直接供养和指挥,相当于中央军,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
除了荣禄的这支武卫部队以外,清廷在京畿地区还有绿营兵、八旗兵以及各营禁卫军数万人。
在慈禧看来,这10余万官方武装力量,再加上10万“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区区列强,又能奈她何?
于是,从1900年6月16日起,慈禧连续召集王公大臣开会,讨论的议题是:是否要继续围攻各国使馆?
此举无异于用实际行动向列强宣战,因此,清廷要员们激辩得不可开交。
好在,腐朽的大清还是不乏有识之士,就连光绪、荣禄也力谏慈禧:不可迷信义和团,不能主动对外开战。
那慈禧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据说,当时的“鹰派”人物载漪为了触怒慈禧,将各国公使要求慈禧还政于光绪的照会递了上去,并且怒斥反战大臣为“汉奸”。
慈禧看后极其愤怒,发誓要报复洋人。6月21日,一份以光绪名义颁布的诏书,首先在大清高层内颁布,诏书历数了列强 “益肆枭张,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民人,勒索我财物”的罪行,表示“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
在这份诏书中,慈禧并未列举“宣战”的对象是谁,但笼统所指的“彼等”,也就是当时在北京设置了大使馆的11个国家。
6月21,慈禧这套硬气无比地“宣战诏书”颁布了,但它的受众,并非诏书中所指的11国,而只是清廷内阁大臣和部分地方巡抚而已。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宣战书,下面一干臣僚的反应是不同的。除了少数肾上腺素飙升的“鹰派”以外,大多数人的反应平淡,甚至还能称得上颇有喜感。
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地方大员,直接将这份诏书打上了“双标”,认为此乃义和团分子胁迫慈禧所立,是纯粹的“冒牌货”——“矫诏”,因此他们“绝不奉诏”,并开始策划历史上著名的“东南互保”。
随后,李鸿章在给慈禧的电文中,明确提醒她:不要被义和团冲昏头脑,邪术不可保国、只会误国,中外强弱悬殊,不可轻开战端!
慈禧毕竟是成熟的政治家,不似义和团一般狂热,这份“宣战诏书”最后也并未交到列强手中。
一周以后,她不仅诏令清军不得攻击外国使馆,还竭力解释清廷决不想与列强开战。
但可惜的是,战端一开,覆水难收,局面已经不可控制。
八国联军于8月13日进攻北京城,第二天,京师失陷,“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如鸟兽散。
8月15日,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路上,她终于对义和团痛下杀手,宣布了镇压令。同时,她又搬出老迈的“裱糊匠”李鸿章出山与洋人谈判,收拾这个烂摊子。于是,就有了巨额赔款的《辛丑条约》。
事后,慈禧又对“宣战”一事极力掩饰,还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罪己诏”,真可谓是最“无厘头”的宣战。
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