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上海市,一个有魔力的城市,被称为“魔都”,作为“最强地级市”宿州的,左膀右臂,它的历史有苏州悠久吗?答案是:肯定没有,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历史,虽然没有苏州那么悠久。
上海地形图
夜幕降临,璀璨无比的荧虹灯衬托着高大的东方明珠。黄埔江边的灯红酒绿又带有上世纪的古朴,外滩在摩天大楼凸显出时尚与纸醉金迷——这就是上海!可谁能相当今天繁荣的上海,原来只不过是个小城镇,长期还隶属于苏州管辖呢?
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中国少数几个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少数几个超级大城市更是东亚地区的金融、商贸、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它地处中国东部位置,左邻苏州、东靠近东海、北壤南通、南部衔接浙江。与去苏州历史比,上海起步晚,发展快!可以说是这一百年多的时间里崛起的,很大程度上甚至影响了苏州。
道光24年(1843)年,那时候的上海才刚刚才开埠,只是由于清政府迫于列强压力,不得以而为之。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没想到,这一个举动竟然成就了一个国际大都市。
历史
古代上海地图
公元751年,唐代天宝10年,设华亭县。北宋时期的华亭就成为了当时仅有的6个市舶司之一,已经成了当时重要的海港城市。虽然“上海”这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还得追溯到公元1297年,这个时候才是上海正式建立城市的时候。公元1277年,改称“松江府”,这是上海首次以“府”的建制出现,也是由县级城市转为“府级”的转折点。此后的数百年间,松江就成为了当今上海的雏形,并且一直存在。而1842年就成为了上海“逆袭”为大都市的转折点。1912年民国时期的上海还是属于江苏省管辖的,直到1927年至新中国建立以后,上海都属于中央管辖,可以见得上海市地位之高,位置之重要。
繁荣原因
一、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与英国政府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上海等城市。英国政府应该是看重了上海具有作为天然优良海港以及适合远洋贸易的条件,于是1843年以后,在屈辱与繁荣并存之下,上海高速飞跃的发展,仅仅只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就超越了广州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以及当时的几个大城市之一,因为各国列强在清政府战败后,纷纷在上海设立了租界和领事馆,又因为上海地处商贸重镇苏州与杭州之间,又有优良的海港,又近长江出海口、杭州湾、太湖。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气候条件又不错,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商人投资者聚集,发展自然就很快了。
上海租界
战乱
二、19世纪50年代以后,天平天国在江浙一带崛起,原本富庶的江南一带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业凋零。原来的江南地区的名流商贾、地方豪强纷纷逃离江浙一带,前往上海。而上海坐拥租界之利,以及外国人的辟谷下成了一方净土,加上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因为逃难而来到上海,所以上海日益繁荣。
运河拥堵
二、清末明初,政府腐败无能,各地督府又拥兵自重,加上内忧外患。日益贫困的清政府已经无暇顾及各地的漕运,所以江南腹地的很多运河拥堵,加之太平天国的兴起以及外国资本的输入,全国的贸易由内河转入外海。而上海作为优良的天然海港自然而然就成了内外商人云集之地。
地利优势 适合发展纺织业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布衣》就记载:“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
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属于冲击平原,土壤主要为沙质土壤不适合种植水稻。加上上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适合种植棉花,加上沉重赋税更是加快了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从元、明时期,“松江布”就闻名遐迩。而在民国时期,上海的纺织业就异常发达。
外国人云集 近现代化建设开端早
由于上海自从鸦片战争后,就成了外国人云集之地。同样,大量的外国人也打开了翻译市场以及教育机构出版商的开端,更是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而近代化的上海,由于外国资本的输入以及先进的科技的输入更是在基础建设方面走向了全国的与亚洲地区的先驱者。中国第一盏电灯,第一辆电车、第一条自然水管道、第一个…由此而生,上海诞生了中国乃至亚洲最早一批现代化的市政设施与新科技。
由此可见,上海今天的繁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占据着政治、地理、气候、人为等优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才在百年之前成为了远东经济、商贸的超级大都市时至今日。
小编:林慧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谢谢!
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