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储蓄险越来越被关注,后台中相关的咨询和保单诊断也是越来越多。但很多人买的都有问题。像投保前相信了保险公司宣传的收益,发现前几年收益确实还可以,几年过去了,收益莫名掉了一个档;或者买了投连险,最后连本金都收不回来的情况也一些。于是,我汇总了之
储蓄险越来越被关注,后台中相关的咨询和保单诊断也是越来越多。
但很多人买的都有问题。
像投保前相信了保险公司宣传的收益,发现前几年收益确实还可以,几年过去了,收益莫名掉了一个档;或者买了投连险,最后连本金都收不回来的情况也一些。
于是,我汇总了之前的一些文章,有了今天这个攻略。
希望能在购买储蓄险这件事情上,帮到大家:
一、为什么大家都在买储蓄险
1.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利率下降大势所趋
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经济总是从火热到温吞,资产价格从疯狂推高到最终趋于稳定。
典型的就像日本,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蓬勃发展,而进入90年代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进入新千年经济泡沫破裂,近20年经济增长迟缓。
从日本,可以看到全球各国的宿命。
欧美各国,早就已经实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了。
中国虽然还未进入负利率时代,但从近30年央行的利率走势来看,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几乎没有回升的可能性:
而央行利率是市场各种理财产品利率收益率的基础,中国乃至全世界央行利率不断下行的走势只说明一个结果:
经济发展,无风险收益下降是客观规律。
作为个人的我们,想要轻松调配人生的现金流没那么容易。
而储蓄险能够起到的是锁定发展红利的作用,在经济红利较高的时期,锁定较高利率,在未来40年50年都能够享受其带来的价值,
而这,可能是近些年来储蓄险卖得不错的原因。
2、养老储备不足提高了养老的难度
但有理财需求怎么办?所以很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国家养老保险上,指望老了靠国家发钱养老。
但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金的亏空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根据2021年中央调剂基金缴拨差额情况表,大部分省份都面临被“支援”局面。(图中负数)
最严重的像青海省、湖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亏空最多的辽宁省,2021年需要的养老金预算是625亿,全部靠其它省下拨。
与之对应的却是中国巨大的老龄人口总量和不断拉长的人口寿命。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近2亿人,占世界65岁以上人口的1/5;平均寿命看下图情况:
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可能面临的是“未富先老”的养老局面,如果仅靠社保中的养老金,未来的养老水准难以支撑。
未来不管是理财收益,还是国家养老,都只会一年比一年更难,这是普遍共识。
这也是近些年来储蓄险越来越火的原因,但也最容易被很多人忽视的稳健型“存钱”产品,极具潜力。
这也是这两年储蓄险受到极大关注的原因。
二、储蓄险是什么及分类
储蓄险是什么?
储蓄险要区别于保障型保险,比如重疾险、意外险这些,储蓄险保障的是未来养老、孩子教育、家庭经济这种没钱花的风险。
我们不妨想想看,我们肯把自己养老、教育的钱放进去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
1、储蓄险要极度安全
首先必须要安全,
我的钱放到你这里,你不会跑路吧?
但储蓄险一般都属于人寿保单,受“保险保障基金”保护,即便保险公司破产,也会依法转移到其他的保险公司,效力依然有效。
在《保险法》八十九条、九十二条:
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所以有些投连险产品就不在储蓄险之列。
投连险甚至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交一笔钱,保险公司帮你投资,但不保本,也不保证收益。运气好,大赚一笔,能拿很多钱,运气不好,买100块钱,最后赔掉三四十也正常。
像是2016年多家保险公司亏损的事,亏得最多的,这年的回报是-50.79%,1千块本金最后亏掉507.9块。
之前就出现过X盛保险连投险暴雷的情况,X盛未经投资者允许,擅自改变投资策略,转而投资高风险产品,亏损了4个亿。
所以投连险不在本篇文章的谈论范围。
2、储蓄险的分类
除了连投险外,我整理了其它几类常见的储蓄型产品,都是安全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区别,我特意做了张表格:
(1)年金险
年金险根据功能不同,我分了三类:养老年金、教育年金和快返年金
主要区别在于开始领取时间不一样。
养老年金通常在退休后领取;
教育年金在孩子上大学后领取;
快返年金从保单第5年开始就可以领了。
都属于安全且稳定增长的产品。
前期投一笔钱进去,按约定年龄开始领,每年或每月固定领一笔钱,如果是养老年金或快返年金,还能一直领到死。
但教育金只能领几年。
比如某养老年金险,30岁老王,每年交5万交5年,60岁退休开始领,每年领4万块钱,一直领到去世为止。
(2)增额终身寿
增额终身寿险也是一样的,只不过领取方式比年金险更灵活些,是通过钱增值累计现金价值,后面想用钱可以随时取用。
现金价值稳定增长,某些产品能达到3.5%.
也属于安全且稳定增长的产品。
比如某增额终身寿产品,每年缴费10万,交5年,50岁的时候急需一笔钱,就可以通过减额的方式(减现金价值)领钱,剩下的现金价值继续增值。
(3)万能型XX险
产品名称一般都是某万能险年金险、某万能型寿险,保险公司直接用我们交的保费来理财,承诺给我们一个最低收益,就叫万能险。
你会发现,和年金险或寿险都不同,
它不会产生亏损,但具体能拿回多少,要看具体情况。
比如之前的某万能型年金险,老王(30岁)趸交10万,这笔钱每年都会增值,但保险公司只承诺3%的低档收益率。
而中档和高档收益比较难做到。
要注意,万能险区别于万能账户,
万能账户是主险(如年金险、寿险)附带的理财性质的责任,如果附加万能账户,保费先给到主险,主险的收益,再放到万能账户里继续增值。
而万能险的保费是直接用来增值。
(4)分红型XX险
产品名称一般也都是某分红型年金险、某分红险寿险等,它没有保底收益,根据保险公司当期经营状况,可以享受分红,
但分红可能为0。
本金不会亏损,但能拿回多少,就跟开盲盒一样,里面可能是惊喜,但也可能是惊吓。
分红险拿到的分红属于保险公司“可支配盈余”的分红,而这个可支配盈余不透明也不公布,所以分红是完全不确定的。
在了解了这四类储蓄型保险后,有哪些值得买、哪些不值得买呢?
三、储蓄险的挑选依据
我问大家,买储蓄险应该挑什么?
难道不就是收益吗。
1、确保拿到手的收益最重要
因为我们见不得本金损失,看完了文章第二部分,除了连投险风险高+收益不稳定外,其它储蓄险的收益分两个标准,安全且收益稳定和安全+收益不稳定。
至少都是能保证本金的产品。
(1)不看宣传,看真实条款约定&irr
产品宣传再好也是空口无凭,直接看真实条款约定和计算真实irr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比如百岁人生养老年金,根据已交保费、年龄等情况,条款约定每年领取的年金是多少(即基本保额),在条款里都写得清清楚楚:
假设30岁某男性,每年交10万,交3年,约定60岁开始领取,每年可领取年金46930元,
且保证领取20年,至少领取93万多。
增额终身寿险也是一样的,
以守护神2.0为例,也是30岁男性,每年交10万,交3年,我们看它的现金价值表:
总共交了30万保费,70岁的现金价值是1142350元,如果一次把这笔钱全部取出来,算出这时的irr也达到了3.49%。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都属于保本又保息的两类产品
收益确定,能够定时、定量、稳定地拿一笔钱。
该怎么领,领多少,都要白纸黑字写在合同里的,属于保证收益,不存在任何的不确定性,该拿的钱一定能拿到。
(2)通常情况下,尽量不要选分红、万能险
万能险和分红险的收益会浮动,各家保险公司为了和同行竞争,投保前宣传的收益和真实收益大有差入,也是销售误导的两个重灾区,很多业务员会刻意夸大收益。
比如万能险,买的时候结算利率可能达到5%多,但过几年再看,发现掉到了3%。
尽管保险公司宣传时说收益能达到5%以上,但条款写的很清楚,这个账户保底收益就是3%,3%以上的是不确定的。
长期来看,只能保证一个最低收益。
中档和高档收益再高,也几乎做不到。
(具体产品不一样,保底最高能达到3%)
比如之前某万能型年金险:
这时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两难。
再比如说分红险吧,保险公司这笔钱(保费)经营不错,就给你分一点红,如果没有盈余,就一分钱也拿不到。
无法保证收益,
2015年银保监会发布的93号文件里也说了,保险公司应当在分红保险产品说明书中用醒目字体标明,保单的红利水平是不保证的,在某些年度红利可能为零。
我们的目标是养老,还是希望这笔钱有稳定增长,要不跟放在床底下有啥区别。
所以,除非有特定的需要,
尽量不要选万能型和分红型的产品。
2、根据实际状况场景挑选
之所以买储蓄险是源于我们有特殊需求,比如养老、孩子教育,或财富传承或者只是单纯储蓄,无外乎这几点。
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需求,
你是什么情况?
(1)养老
我国养老现状我在第一部分已经说过。不管是从人口老龄化、寿命越来越长,还是社保里的养老金来看,未来的养老生活很难支撑,
那我们何以养老?
在向我咨询储蓄险的上百位读者里,有这么一位读者,他和我说因为养老问题变得很焦虑,在四五线的小城市干着到手只有三千块钱的设计工作,已经30多了,担心自己40岁会被“优化掉”。
考虑到延迟退休,
他可能中间最长可能存在5-10年的0收入空窗期,没有任何生活保障。
退休后还有20-30年的时间没有收入,
怎么保证有足够的钱花?
老了还想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标准,那年轻时就必须提前做准备,老年金险可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之一。
退休后,每年或每月定时定量地从保险公司拿一笔钱,用作养老补充,一直领到我们去世为止,活得越久,领的钱越多。
这笔钱,想怎么花怎么花。
当然增额终身寿也可以用来养老,它的特点是,想用钱的时候随时可以取用,也不定量,比较灵活,但如果现金价值领光了,就没了。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未来的养老压力。
(2)教育
向我咨询的有一位妈妈,自己年收入10万,家里也有一定的储蓄资本,算是妥妥的小资家庭了。她说以后想送孩子出国留学,现在家里还有房贷,夫妻俩的压力很大。
她说需要在孩子出国读硕士前至少准备好100万。
但这不是个小数目啊。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出国留学,或者读研读博,这都是大开销,至少要保证未来这部分资金充足。
我随便举几个主要留学国家的费用:
英国,每年30万左右;
美国,每年35万左右;
澳大利亚,每年30万左右;
日本,25-35万左右。
孩子如果学的理工科或申请世界顶级名校,费用比这些还要贵一些,此外,还有出国前的语言培训费、各项手续费等。
这笔钱绝对不会是小数目。
孩子上大学后,有了这笔钱,也能为家庭减轻很大的负担,教育年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天降横财
这种情况是,手里有一笔闲钱且短期内用不到,我揣在手里怕败家,想赚钱但更怕亏钱,想到银行和国债利率太低也放弃了。
买什么?
比如,小王毕业后遇上家里拆迁,父母给了自己一笔零用钱,他想拿这笔钱来理财,以后只要自己想提前退休,也能靠利息维持基本生活。
这种储蓄险也有,就是快返年金,仅靠收益,也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
除了这些外,储蓄险还可以用来财富传承,比如增额终身寿险,如果钱一直不取的话,到去世的时候,就能给孩子留下一大笔钱。
储蓄时间越长,回报自然越高。
当然,这些实际场景不是绝对的,储蓄险本质还是财富配置,安全性和稳健收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至于怎么挑,记住,拿到手里的收益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在明确了储蓄险的两个挑选依据后,我们再来看产品部分。
四、产品推荐
基于上面两点挑选依据(主要是收益),重点推荐七款产品:
增额终身寿险推荐四款:
弘康金玉满堂、弘康利多多、信泰如意尊3.0、增多多3号。
养老金年金险推荐两款:
太平e养添年、金盈年年。
教育金推荐一款:
小状元。
(一)更灵活的养老方式:增额终身寿
01
增多多3号
前不久,储蓄险市场迎来一款“高收益产品”,来自昆仑健康的增多多三号。
同样的条件下,我们看下它的收益情况:
这里的数据,在投保页面“利益演示表”里可以看到,现金价值可以通过退保随时取出来。
可以看到,现金价值逐年增加,第七年开始返本,即现金价值>已交保费。
50岁的现金价值有57万多,算出这时的irr为3.47%。
70岁的现金价值有114万多,这时的irr为3.49%。
总共交了30万保费,70岁时的收益接近4倍杠杆。
越到后面,irr越接近增额终身寿的最高收益3.5%。
这个收益相当高了,在市场上属于第一梯队。
02
弘康金玉满堂
弘康的金玉满堂,回本不算快,但中长期收益是目前现有产品里较高的,长期收益也称得上顶尖。
出生满30天-55岁可买,起投金额为5000,可趸交、3年交、5年交、10年交、15年交和20年交,且随时可以把钱取出来。
同样的条件下,我们看下它的收益情况:
50岁的现金价值有57万多,算出这时的irr为3.48%。
70岁的现金价值有114万多,这时的irr为3.49%。
总共交了30万保费,70岁时的收益接近4倍杠杆。
越到后面,irr越接近增额终身寿的最高收益3.5%。
这个收益和增多多3号一样,属于第一梯队的产品。
除了基本的责任之外,金玉满堂还附带了假日交通工具意外身故责任。
如果节假日出行期间,乘坐交通工具不幸身故,除了能够获得保险本身的身故/全残保险金外,还能够额外再拿到一份当年的有效保额作为赔偿。
目前有潜在下架风险,最近收到过渠道的下架通知,但是杀回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03
弘康利多多
利多多相比金玉满堂,前期的现价增值速度最快,后期收益也不弱。
这是同样条件下,利多多的收益情况:
能看到在第四年,利多多的现金价值就已经超过保费了,
但同时,利多多的收益并不弱。
50岁的现金价值也是57万多,这时的irr为3.47%。
70岁的现金价值是114万多,irr为3.49%。
同样30万的保费,70岁有接近4倍杠杆的收益。
不过利多多没有其他附加责任,只有最基本的身故/全残责任,以及减保、保单贷款。
这产品也是进进出出,下架了好几个版本了,目前也有下架风险。
同样的,感觉没有明确政策要求下架,所以可能调整下合规性,就杀回来。
总体来讲,这三款增额终身寿险表现的有目共睹,都相当不错,内部收益也差不多。
如果重点想保身故,买金玉满堂,会有一个额外的假日交通工具意外身故责任;
如果只想要比较纯粹的收益,又想返本快的,可以选择利多多和增多多3号。
04
信泰如意尊3.0
如意尊3.0也是下架过一段时间,现在又回来了的产品。
同样条件下,我们再看如意尊3.0的收益:
现金价值超过保费,也是在第六年。
它后期的现价增长速度还是可以的,
50岁的现金价值也有57万多,
算出这时的irr为3.44%。
70岁的现金价值有113万多,
这时的irr为3.47%。
也是总共交了30万保费,70岁时的收益也接近4倍杠杆。
总体来讲,这四款增额终身寿险表现的有目共睹,都相当不错,内部收益也差不多。
如果重点想保身故,买金玉满堂,会有一个额外的假日交通工具意外身故责任;
如果只想要比较纯粹的收益,又想返本快的,可以选择利多多、增多多3号和信泰如意尊3.0。
(二)强制储蓄养老:养老年金保险
01
太平e养添年
太平e养添年是太平人寿承保的大公司产品。
太平e养添年保证领取至80岁,
比如约定55岁领(限女性),可保证领取25年,
约定60岁领,可保证领取20年,
约定65岁领(限男性),可保证领取15年。
金盈年年A款出生满30天-69岁可以买,年金领取方式可选年领或月领,每月领的金额为年领金额的8.5%,可以保证领取20年。
它有机会入住太平养老社区:
但门槛挺严格的,
累计保费至少要达到120万,才可以获得一个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对大部分人来说,比较困难。
再来看e养添年的收益,以30岁男,年交10万,交5年为例,约定61岁开始领为例:
假设活到85岁,内部收益可以到3.14%,总共交50万保费,61岁开始领,到85岁累计领取年金170万。
太平e养添年虽然收益低了点,但它属于妥妥的大公司承保产品,适合一些有大保司情节的人投保。
02
金盈年年
养老年金险推荐金盈年年,它分AB两款,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需求,这里重点介绍一下A款。
金盈年年A款出生满30天-69岁可以买,年金领取方式可选年领或月领,每月领的金额为年领金额的8.5%,可以保证领取20年。
B款最高投保年龄只到65岁,领取方式可选按年、按月、一次性领取,年领月领金额都是固定的,满期一次性可领10倍基本保额。
单独来看A款的收益:
假设活到85岁,内部收益可以到3.51%,总共交30万保费,60岁开始领,到85岁累计领取年金128.8万。
虽然一开始领取的养老金不多,但此后每年领取的金额都会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长3%,
等85岁当年可以领取到69932元,相当于20年的时间,年领金额递增了2.1倍。
不过金盈年年A款在80岁之后现金价值就归0了,在这之后退保是没钱的。
另外它还有一个优势是,有机会低门槛入住它的养老社区,这是个非常大的特点,把养老金和养老服务结合在一起。
总之如果你担心的是长寿风险,那直接闭眼选A款;
如果更为子女着想,努力活到85岁就算革命成功,那也可以选择B款。
(三)教育金
小状元
小状元教育年金的实际收益要比上面两款增额终身寿高很多,返本也非常快,但期限比较短,没法作为长期理财。
出生满28天-13岁可买,起投金额为20000元,只能选择趸交。
不过小状元比较有特色的是,它支持随时增加保额;如果觉得之前存的钱不够,可以加钱,加保金额最低1元起,趸交10元起。
灵活度很高,首张保单+加保的总额只要在20万元以内就可以。
接下来看小状元的收益情况,以0岁男宝为例,趸交10万,它的收益如下:
能看到在第四年,小状元的现金价值就已经超过保费。
最终累计能够拿到的收益大约是21.5万左右。
正如上面演示的收益,小状元实际的年化收益能达到3.77%,已经远超市面上一般的增额终身寿了。
如果满足要求,而且有中短期的理财需求,毕竟可以后续加保,大家不妨先买一点保额占个坑。
肆公子曰:
上面这几款产品,我都是挑的收益比较高的产品,建议大家按需购买。
王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