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年底体检报告一出,有很多人查出了数据异常,比较常见的就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看到数据异常,难免会有些失落,同时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改变。网上有很多理论和方法,但怎么落实行动,如何平衡尺度,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今
年底体检报告一出,有很多人查出了数据异常,比较常见的就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
看到数据异常,难免会有些失落,同时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改变。
网上有很多理论和方法,但怎么落实行动,如何平衡尺度,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
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改善思路,以及最值得去关注的改善要点。
慢性病与饮食密切有关,所以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告诫我们要有所忌口,尽量避免伤害持续产生。
但这里一定要有个大原则,就是从整体来看,这个调整应该是利大于弊。不能因为忌口,而导致更严重的营养问题。
比较常见的几种错误思路,大致是这样:
01、
因为有了高血脂,知道了大鱼大肉的坏处,所以禁食鱼肉,饮食趋向于清粥小菜。
或者因为痛风,鱼肉海鲜、大豆菌菇都不敢吃。
这样很容易导致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有肌肉衰减的风险,整体来说也有很高的健康风险。
02、
因为健康焦虑而抗拒药物,但容易轻信一些保健品或养生食材,寄希望于它们可以改善指标,获得健康。
药物一定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是小于它们带来的治疗价值的。合理用药有助于病情控制,减少并发症产生。
保健品并不像药物那样有针对性疗效,也不会像合理膳食那样可以帮助身体打基础。如果又很贵,就很不值得投入。
03、
想要改善,但胡子眉毛一把抓之后,找不到重点,也难以坚持,然后索性放弃,顺其自然。
这种无奈的妥协,不仅不利于指标改善,反倒可能因为这样的放任而导致并发症更快产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更多痛苦、更沉重的经济负担。
以上三种思路都不科学,是我们在康复路上的绊脚石。
综合不同慢性病诊疗指南和科学膳食的信息,我认为有2点很重要:
❶ 重视改变的力量。
已经出现指标异常,一定是饮食和生活方式当中有重大的的漏洞需要修补,绝对不能听之任之。
❷ 要找到需要改善的重点。
多数时候我们有一堆问题要改变,如果没有侧重点,就会觉得非常难。所以,要对比找到更重要的那个,优先去做改变。
慢性病的出现,饮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但仍有很大一部分诱因是源自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烟、久坐、熬夜、压力、情绪等等。
找出自身问题的根源,需要持续输入科学知识,而了解之后,愿不愿改、怎么改都需要更深入思考和更可行的办法来支撑。
下面,就针对四高,分别给出三条优先级较高的改善目标,希望可以帮你事半功倍。
高血糖最核心的问题是糖代谢异常,胰岛素功能受损,或者出现了胰岛素抵抗。
与血糖变化密切相关的当然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来源最为集中的食物就是主食和水果。
大的饮食原则就是要减缓血糖上升速度,以减少血糖波动,减少高血糖所带来的并发症。
重点调整top3
先吃菜和肉等食物,再吃主食
优先摄入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肉和菜,再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主食,有助于降低这一餐总的GI值,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一上来就吃米饭也要平缓许多。
比如,相比较早上直接喝一碗水煮燕麦粥,喝牛奶煮的燕麦粥,以及先吃些坚果再喝燕麦粥,血糖反应更小一些。
主食增加一把杂粮杂豆
相比较精细主食,杂粮杂豆对血糖更为友好。
同时,大量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也可以给健康增添更多益处,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提升,预防其他疾病。
合理减重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度,也加重其他并发症的产生。
如果可以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成功减去体重的10-15%,可以很好的改善糖代谢异常。
高血压比较危险的地方在于,它给血管带来的持续性高压,会诱发突发性的恶性疾病,比如脑溢血,抢救难度大,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除了药物控制,高钾低钠饮食是重中之重。
重点调整top3
使用低钠盐、低钠酱油
高钾低钠盐在味道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减少大约30%的盐摄入量,还是很有意义的。
除了盐、酱油,其他各种调味品当中都是含有钠离子的,重复使用调味品时都要减少用量。含盐的调味品可以稍晚一些加,减少吸收进食物内部的份量。
大量蔬果,加强摄入钾离子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3510-4680mg的钾,此时降低血压的幅度最大。1kg蔬菜大约可以提供2000mg的钾,其他就要通过水果来摄入了。
建议每天1斤菜、1斤水果。
像土豆、莲藕、山药等也都是富钾食物,适合替代部分主食。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高血压防治指南当中提到,大约有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是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
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所以每天补充800微克的叶酸和25微克的维生素B12,有助于改善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也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当中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主要指标是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
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生心梗、脑梗,将会十分危急。
重点调整top3
注重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分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它们的共同作用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甚至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普通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25g,而血脂异常的人还要增加摄入,达到25-40g。
杂粮杂豆一定要吃,其中燕麦是非常推荐的选项,它总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还含有可溶性的β-葡聚糖,这种成分在肠道内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作用比较强。
注重大豆制品
肉蛋奶当中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对血脂异常的人很不利。
而大豆当中含有植物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大豆皂苷等等,都是有利于调节血脂的成分,是高血脂人群必吃的食物。
选对烹调油
减少猪油、牛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转而使用橄榄油、茶油、菜籽油等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以及亚麻籽油、紫苏油等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
具体的使用方法我们公众号讲过很多次了,文章底部的推荐阅读给大家安排上了,可以深入学习一下。
除了烹饪油,深海鱼、坚果、鱼油补充剂,也可以按需摄入,摄入优质脂肪酸,调节血脂。
高尿酸的发生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了,二三十岁中招的也很多。
尿酸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需要由肾脏排出体外。而嘌呤、果糖等成分都会加速尿酸的生成,升高尿酸水平。
持续的高尿酸水平会逐渐伤害肾脏、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当尿酸浓度达到饱和时便会结晶,引发更痛苦的痛风,损害关节、损害肾脏。
重点调整top3
进食分散,不要暴饮暴食
当我们一次性摄入较多的海鲜、肉类时,确实容易引发痛风,但这最本质的原因是吃的量大且集中。
日常分散、适量的鱼虾肉类虽然仍含有嘌呤,但却并不会使尿酸明显升高而引发痛风。
日常吃饭,聚餐也要有分量感。不要敞开肚皮去吃自助烤肉、自助火锅。
少喝果汁、甜饮料
含糖饮料中含有白砂糖、果糖、果葡糖浆等成分。果汁、蜂蜜中也含有大量果糖。
而果糖在体内代谢时,会促使更多嘌呤转化为尿酸,诱发痛风产生。
所以,减少甜饮料、甜品,对高尿酸人群来说非常重要。
多喝水、多排尿
尿酸溶于尿液中,会随着排尿而被排出体外,高尿酸患者每天要比普通人喝更多的水,最好可以达到2500-3000ml。
白开水就可以,没有合并高血压的话,也可以选择含有碳酸氢钠的苏打水,有助于肾脏排泄更多尿酸。
慢性病只是疾病形成的过程比较缓慢,我们有很多机会掉头。但当疾病产生后,继续发展的速度并不慢,甚至到最后都会出现突发症状。
所以,我们必须武装自己,积极调整。
优化当然可以事无巨细,可以无止境的卷下去。但我们并不必那么极致,懂得抓大放小,让自己维持健康同时,能舒适和快乐,就是不错的状态了。
参考文献:
[1].《中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
[2].《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3].《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4].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5]. 《中老年营养百科》王兴国
张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