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雨,暴雨,大暴雨;风,台风,强台风。
8月下旬以来,8号台风“巴威”,9号台风“美莎克”,10号台风“海神”频繁“进攻”我省,台风一次比一次强劲,一次比一次来势汹汹,台风直接造成山体滑坡、道路损毁、桥梁中断、农田被淹,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雨情汛情就是命令,人民召唤就是号角。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国家队,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民至上”理念,闻警即动、冲锋在前,始终奋战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每一个地方,在应急救援一线当先锋、打头阵,用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筑起了一道牢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未雨绸缪 以雨为令
全力以赴迎战洪水和台风
在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和疫情防控进入常态情况下,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危难时刻,考验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的责任担当;生死一线,检验消防指战员的战斗能力。
从6月份全国入汛开始,总队党委就把防汛救灾工作作为队伍当前的头等大事,做好了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一切准备工作。
总队与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建立防汛救灾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机制,根据会商研判结果,对重点地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全面增强了防汛救灾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承担专业任务必须建立专业队伍,配备专业装备,开展专业训练。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组建水域救援专业队77个,编配指战员1020人、舟艇169艘、各类抗洪抢险装备2万余件套,组建2支重型和1支轻型抗洪抢险排涝分队。坚持从难、从严和从实战出发,依托省内大江大河组织开展抗洪救灾演练80余次,确保了队伍时刻处于临战状态,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
面对滚滚洪水、涛涛巨浪,消防指战员只有具备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才能力挽狂澜、险中取胜。总队集中开展水域救援基础技术、潜水员、冲锋舟驾驶员、绳索救援技术和应急通信保障等5类20期专业培训班,培训专业人员800余人,有力提升了抗洪抢险专业救援能力。
闻汛而动 听令而行
迎着风雨逆向而行
台风就是“动员令”,汛情就是“集结号”。从8月26日开始,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立即进入二级战备响应。
救援力量早一分钟到达,救援效率就提高一分。按照应急管理部和部局党委安排部署,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坚持力量跟着汛情走,救援抢在成灾前,变被动接警为主动出击。经过综合分析研判,在全省划分8个防汛较高风险区域,前置330名消防救援力量,车辆40台,舟艇35艘,器材装备6千余件套,所有人员24小时在防汛防台风一线待命,极大缩短了出动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9月4日,吉林市一学校因持续强降雨导致校园积水,平均水深70厘米,最深处达150厘米,洪水还在继续上涨,大量积水涌入学生宿舍,对800余名师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正在前置备勤的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200余名指战员迅速到场实施营救。宿舍楼内积水严重,齐腰深的洪水中蕴藏着下水井、暗沟等潜在危险,救援人员利用导向绳和冲锋舟建起一条生命通道,采取船运、人背和搀扶方式将被困师生一一转移出危险区域。
经过5个小时的紧张救援,800余名师生分年级、分批次乘坐救援舟艇和挖掘机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人民群众有需要,消防救援队伍有行动。9号台风“美莎克”经过后,松原市有3200余棵树木倒伏,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多处小区地下车库积水严重,给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从防汛防台风一线走下来,来不及休整,松原消防救援支队广大指战员转身就投入到灾后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之中。他们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将消防救援力量分区布点,先后调集10辆消防车,100余名指战员,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动承担最艰巨、最繁重的工作任务,消除安全隐患,帮助人民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处理倒下的树木、排水清淤、冲洗路面、转运物资……,哪里有需要,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消防员的身影,哪里就是消防队伍战斗的地方。
攻坚克难 冲锋在前
为了人民赴汤蹈火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致训词时发出的号令。在防汛救灾的每一个紧急关头,每一个危难时刻,每一个生死瞬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广大指战员都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
受台风“美莎克”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延边州珲春河上游水位暴涨,9月3日21时,珲春市春化镇小六道沟村3名群众被洪水围困,4名前去实施营救的当地乡镇干部同时被困。整个村庄停水、停电,食物、饮水短缺,交通阻断、通信中断,7名被困人员完全与外界失去联系。
湍急的河水、漆黑的夜晚、复杂的环境,给救援工作带来了重重阻力。
救援,刻不容缓。黑暗、浓雾导致能见度极低,延边消防救援支队使用侦查无人机,最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并用抛投无人机先后9次将救生衣、救生圈、手电筒、对讲机、饮用水、食物等各类物资全部投送到7名被困人员手中,为后续救援提供了有力保证。
现场水流湍急夹杂树枝等漂浮物,水下杂物多,无法采用气垫船和冲锋舟实施救援。经现场指挥部科学研判,积极协调下游老龙口水库开闸泄洪,水位快速下降96厘米,上游断桥处河道与对岸缩减至20米。
现场指挥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成10人救援组搭建横渡绳索,立即建立救援通道。由于河对岸地势高,对岸环境复杂,攀爬横渡的难度非常大,且非常消耗指战员体力,也考验救援技术。延边消防救援支队参花街特勤站二级消防士历洋主动请缨,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和丰富的救援经验,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河对岸。经过惊心动魄的救援,7名被困人员一一被成功救出。
上岸后,被救人员紧紧拥抱参与救援的消防指战员,他们用这种最朴素与简单的方式表达着感激和感恩之情。
紧跟而来的10号台风“海神”导致汪清河濒临漫堤,2名驻村干部在巡堤过程中不幸被洪水冲走。延边消防救援支队第一时间组织汪清、延吉消防救援力量火速搜救,但因洪水暴涨引发泥石流,导致桥梁冲毁无法前行。支队随即一方面联系工程抢修队修复桥梁,一方面组织珲春、图们前置备勤力量继续搜救。无人机空中搜寻、救援人员沿河搜救、舟艇力量逆流而上、河坝下游紧盯看守,全力指战员克服狂风暴雨、道路泥泞等重重困难,全方位立体式不间断展开搜救。经过3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最终在事发地下游搜寻到2名失联人员。
面对灾情、面对危险、面对生死,广大消防指战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那一抹橘红色成为暴风雨中最温暖的颜色,那一个个逆行的身影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旗帜高扬 誓言铮铮
永葆先锋模范本色
党旗所指,就是党员的战斗方向。
防汛防台风一线,同时也是彰显广大党员初心使命的主战场。鲜红的党旗指引着广大党员无惧风雨、不畏艰险,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给人民群众以信心与力量。
总队党委组成6个工作组,由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全省各地联系指导,包片负责防汛防台风工作。每名班子成员与基层指战员并肩战斗、共克时艰,充分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延边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金基文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有着丰富灭火救援经验的“老消防”,在许多重大灭火救援战斗中都能看到他冲锋陷阵、参与指挥的身影。
延边州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与日本隔海相望,职业敏感让金基文预感到台风的严重性。8月下旬以来,他就一直战斗在防汛防台风的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9月3日珲春市春化镇小六道沟村7名被困群众救援中,他连续参加战斗13小时,积极参与会商研判、现场决策和救援指挥,为成功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平时患有痛风、高血压,加上连日的阴雨天气和山区的潮湿气候,导致金基文的痛风发作,腰部的疱疹日益加重,疼痛难忍。身边人都劝他休息,他婉拒说:“台风还在继续,战斗还在继续,作为指挥员,我怎么能当逃兵?”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广大指战员士气高昂、连续奋战,用实际行动守护着200余万延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白山消防救援支队群生路特勤站副站长冯希龙,在8号台风“巴威”到来之前就一直坚守在一线。从检查各种防汛物资器材到组织各种抗洪训练,从制定各种抗洪预案到参加前置备勤,冯希龙每天忙的像“陀螺”一样。尽管家在咫尺,但他已经有近半个月时间没有回家了,身怀六甲的妻子一个人带着6岁的儿子承担起全部家庭重任。冯希龙说:“大灾面前,正是考验我们全体党员的时候。非常时期,哪里有需要,我的岗位就在哪里,我就要坚持战斗在哪里。”
受连续降雨影响,松原市部分路段电器设备和电气线路被雨水浸泡严重,造成了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松原消防救援支队迅速抽调15名党员业务骨干,深入大街小巷、进村入户,用“火眼金睛”和过硬业务现场指导居民消除了一处处火灾隐患。
在防汛防台风的日日夜夜,广大党员身先士卒、勇挑重担,汇聚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添了光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吉林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