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孩子咳嗽总不好,家人去医院看医生,很多时候医生都会给开一次或几次雾化去做。雾化通常是在医院专门的治疗室,由家长抱着孩子,手持一个雾化面罩,罩住孩子的口鼻,雾化机一打开,面罩里吹出来“缕缕青烟”,配合的孩子开始安静地“吞云吐雾”,不配合的孩子
孩子咳嗽总不好,家人去医院看医生,很多时候医生都会给开一次或几次雾化去做。雾化通常是在医院专门的治疗室,由家长抱着孩子,手持一个雾化面罩,罩住孩子的口鼻,雾化机一打开,面罩里吹出来“缕缕青烟”,配合的孩子开始安静地“吞云吐雾”,不配合的孩子会哭闹挣扎,家长满脸无奈。
在门诊经常有爸爸妈妈问:“医生,我宝宝这个咳嗽要不要做雾化啊?”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医生开几次雾化给孩子做。那么,雾化到底是个什么神秘的操作,为什么受到家长如此追捧?雾化里都配的哪些药?分别起了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雾化?雾化有副作用吗?下面儿科医生来为您一一解答。
雾化为什么可以治病?
雾化其实是通过一个压缩雾化器的装置,把药物处理后喷出3-5微米大小的雾化颗粒,因为颗粒的直径足够小,大多数会顺利通过鼻腔、喉、气管,然后进入到支气管和肺泡,药物最后结合在支气管和肺泡的表面,产生扩张支气管和抗炎的作用。
雾化到底是雾的是什么药?
医生开的雾化药一般包含这几种: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下面详细说说这几种药有什么作用。
1、布地奈德
布地奈德是一种高效的吸入性表面激素,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来对抗炎症。布地奈德雾化可以用于治疗或缓解儿童哮喘。中重度喉炎的孩子因为呕吐不能配合口服激素时也可以选择布地奈德做为替代治疗。
2、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
这两个药的药里作用类似,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是扩张支气管,用于儿童主要是缓解和治疗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病毒诱发的反复喘息等伴有支气管痉挛的呼吸道疾病。
其中,查阅uptodate临床顾问后知道,毛细支气管炎首次发作的孩子,是不建议常规雾化沙丁胺醇的,只有在病情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的孩子,可能需要尝试一次吸入沙丁胺醇,然后观察治疗前后1小时症状有没有改善。如果有改善可以每4-6小时给1次,症状完全缓解后停用,但是如果没有改善就不建议继续用了。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还可以做为哮喘的诊断性治疗,如果是医生根据症状高度怀疑哮喘的孩子,用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后症状减轻,则考虑诊断哮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雾化效果好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啊。
3、异丙托溴铵
异丙托溴铵是M胆碱受体阻滞药,也是一种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老年人多见)、哮喘的治疗,但是不属于雾化的一线用药。
总结几种雾化药的适应症来看,雾化在儿童的适用范围并不广,主要是用于治疗哮喘、喉炎和毛细支气管炎。 而其中的喉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也不是首选或必须常规使用雾化治疗,只有哮喘是唯一明确的适应症。
普通感冒、没有喘息的支气管炎、肺炎的咳嗽是不需要雾化的,并不是一咳嗽就要雾化,也不是所有的咳嗽雾化都会有效果。
雾化的副作用比输液还大吗?
雾化主要是通过雾化机将药物压缩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呼吸把药物颗粒吸入然后作用于呼吸道。相对于口服或输液用药,雾化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少,副作用小。如果合理使用,掌握对了适应症,可以很好的帮助控制和缓解症状,宝爸宝妈不要一看到“激素”两个字就害怕,该用的时候就要用,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住院和输液。
总结
常见雾化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常用于儿童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病毒诱发的反复喘息和中重度喉炎的替代治疗。雾化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副作用小,既不能过度使用,也不可谈激素色变,在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做雾化,是事半功倍的治疗方法。
#2019算数健康大会##生活实用小百科#@南方健康@头条辟谣@头条育儿
张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