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噘嘴骡子卖驴价文/枫声作为一个源于农耕时代的经典歇后语,“噘嘴骡子卖驴价”并非邳州人的专利,但邳州人用得更从容,语言也更精炼。昨晚和一对中年夫妻闲谈,其间男人多次抱怨女人嘴碎话多、好心没好报,临了总结一句:“你这个人,就是噘嘴骡子卖驴价!”
噘嘴骡子卖驴价
文/枫声
作为一个源于农耕时代的经典歇后语,“噘嘴骡子卖驴价”并非邳州人的专利,但邳州人用得更从容,语言也更精炼。
昨晚和一对中年夫妻闲谈,其间男人多次抱怨女人嘴碎话多、好心没好报,临了总结一句:“你这个人,就是噘嘴骡子卖驴价!”
我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问他:“噘嘴骡子卖驴价,这句话似乎还有下半句吧,怎么说?”
他也笑了:“下半句?真不知道?”
我真诚地告诉他:“这句话好多年前听说过,好像是一句歇后语,下半句怎么说,还真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噘嘴骡子卖驴价——贱在嘴上”,他接着又给我解释了一番,“骡子噘着嘴,看起来更像驴了,所以只能卖个驴的价钱。”
邳县人把东西便宜叫“贱”——打折处理、挥泪大甩卖时,最通俗而流行的吆喝是“贱卖了,贱卖了”,歇后语里的“贱”,其本意等同于“便宜”;用之于人,则语义双关择一端,“可为可不为而为之并导致不良后果的行为”也称之为“贱”,成了一个骂人的字。
机械化耕作的时代,除了在北方草原和一些动物园里,马驴牛都不是常见的了,骡子就更难得一见。但在几十年前,生产队还存在的时候,每个村庄里骡子总是还有几匹的。作为马和驴的后代,骡子分马骡和驴骡,样子似马非马、似驴非驴,但比驴力气大,性情温顺,不会动辄就犯“驴脾气”,拉车耕田推磨皆可,也有耐力,是农人们非常看重的生产牲畜,价格比驴要贵很多。骡子卖了驴的价,肯定是卖亏了,卖便宜了。
“噘嘴骡子卖驴价”,原因在噘嘴——噘嘴说明态度有问题,犯了驴的脾气,样子看起来就像驴;卖价和驴一样,“贱在嘴上”四个字,真是传神而又合乎其宜。
骡子和驴少见了,这个歇后语依然还被用着,人们重点想说的是人,是它的后半部分。“贱在嘴上,贱就贱在一张嘴上”,是恨铁不成钢的批评,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或话说多了后的自掌嘴巴的反思。
这世上管不住嘴的人很多,嘴上就缺个把门的——一不留神或一高兴或脾气一犯或热心劲一上来,不该说的话就说了,本该想着说的话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自己以为是好心好意的话,却没想到对方听到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是一根根刺。好心惹了一身骚,是嘴快话多的人常常遭遇的事。
“噘嘴骡子卖驴价——贱在嘴上”,说得是骡子,说得也是管不住嘴的人。天花乱坠一张嘴,招灾惹祸一张嘴。当说,想好了再说,可以滔滔如江河;没必要说或不当说,即使那些想说的话要冲破牙齿的大堤,也要咬紧牙齿把它们咽回去。“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高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