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我想买一支定焦,请问选哪支好?对于摄影爱好者们来说,背景虚化的氛围感绝对是拍照的刚需,当入门套头无法满足自己的拍摄需求时,一颗大光圈且价格便宜的定焦镜头肯定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EF50mmf/1.8因为充分满足上述条件,又凭借佳能庞大的用
我想买一支定焦,请问选哪支好?
对于摄影爱好者们来说,背景虚化的氛围感绝对是拍照的刚需,当入门套头无法满足自己的拍摄需求时,一颗大光圈且价格便宜的定焦镜头肯定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EF 50mm f/1.8因为充分满足上述条件,又凭借佳能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了保有量非常高的产品。
因为这款镜头过于成功,大家给它送上了“小痰盂”的昵称,可以说定位非常精准。进入RF无反系统后,佳能一直在高端产品线上发力,虽然每款产品都素质出色,但对于追求性价比广大普(qiong)通(ren)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好在佳能并没有让大家等待太久,在去年末的时候RF版本的50mm f/1.8 STM终于上市。它终于来了…
就这款产品的外观来说,可聊得着实不多。RF 50mm f/1.8 STM保持了佳能RF镜头一惯的设计风格。我们测试的这款镜头已经贴好了保护贴纸,镜头庐山真面目如图:
不过有一点是大家要注意的是,RF定焦镜头一直是有两个环,一个手动对焦环,一个控制环,而这支镜头简化成了一个环,两个环的功能通过镜头上仅有的开关实现。所以大家用这支镜头的时候,不要思维定式地认为这个开关是切换AF/MF的。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佳能默认使用这款镜头的用户用不到MF功能…
镜头重量与EF新版本一致均为160g,卡口为金属材质。同样也采用了7片光圈叶片的设计。
对焦马达方面,这款镜头采用的是STM马达,整组推进的方式。设计中调整了最近对焦距离,从0.35m缩短到0.3m(0.21x到0.25x),更有利于拍摄静物特写。这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拍照片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拍视频对焦声音会有一定影响。
镜头结构方面,与单反版本几乎就没有区别,依旧是经典的双高斯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后组第二片镜头采用了PMo树脂非球面镜片,理论上更有利于控制相差。不过从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后组的倒数第二和第三片镜片有明显变化。这种改进对画质有何影响,后文中我们会介绍。
采用这样的方案并不意味着佳能偷懒,至少比某些厂商“内置焊接”转接环的设计强一些。同时又与另外某些厂商不同,对于镜头结构采取最小程度的调整,有助于压低售价。由此可以看出佳能对于这款产品非常明确的市场定位。
RF 50mm f/1.8 STM规格介绍:
数据测试
分辨率
测试说明:
1、都采用原生卡口机身,拍摄RAW文件
2、分辨率测试的时候开启ACR所带配置文件或者RAW文件内置校正(针对畸变),打开色散校正(针对倍率色差)。如果两个配置文件都不存在,则根据标板上的参考线手动校正畸变,根据目视结果手动校正倍率色差。
3、在考虑了畸变校正和倍率色差修正对于分辨率的影响之后输出最终的分辨率测试结果。原始的倍率色散(关掉能关的校正之后)和畸变数值一并给出,仅供参考(防止色散实在太大在大光比环境下翻车的情况)。
4、轴向(焦外)色散测试保留。
数据点评突出我们针对用途的半定量化测试(定量数据是手段,定性点评是目的)的特色,根据镜头的相关用途分成“整体素质”(看这支镜头整体的分辨率水平位于同规格或者类似规格镜头列的什么位置)、“分辨率-焦距分布契合度”(这支镜头的高分辨率焦段是否适合它最主要的拍摄题材)、“分辨率-光圈分布契合度”(这支镜头的最佳光圈是否适合它最主要的拍摄题材)三部分点评。每段点评会给一个定性的段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差”、“低”、“中”、“高”、“极致”五档次),以供不是很会看数据的人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分辨率数据信息点评:标准人像镜头
整体评价:中 这支镜头是几乎没有什么矫正的原味双高斯结构,所以可以预见分辨率的跑分成绩自然不会高。如果单纯按分辨率指标衡量,确实只能给一个中等评价。不过还是那句话,市场定位决定了它的品质和价格。在这个价格区间下,又不是不能用…
分辨率-焦距分布:中 标准定焦镜头,35%和65%位置区域使用频率会更高。从光圈全开的的情况看,这支镜头甚至有明显的场曲,65%后的范围和中心基本不在一个焦平面内,但还是那句话,又不是不能用…
分辨率-光圈:中 实测的最佳光圈需要收缩到f/4,但就测试样品来说最好表现也不过2400LW/PH,它尽力了。但还是那句话,你知道我要说什么…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好奇EF版本的痰盂跑分是什么样子:
EF版本的跑分数值要更高一些,因为我们只有这一个RF的测试镜头,所以分辨率的绝对值高低不排除个体差异的区别。从趋势上看,非球镜片的加入改善了中心近场附近的画质,但总体来看两款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属于菜鸡互啄…
其他测试项
暗角
RF 50mm f/1.8 STM暗角为2.22EV。
色散
RF 50mm f/1.8 STM 倍率色散为7.43μm。
这里多提一句,虽然说数值有点大,但是和EF版本相比,非球加入让曲线不那么放飞自我了…
畸变
RF 50mm f/1.8 STM ,一定程度的枕型畸变。
焦外
古典焦外,但比较意外的是洋葱圈并不明显,树脂镜片研磨精度还挺高的。
实拍体验
实拍体验我们首先还是看下远距离的拍摄场景,事实证明虽然实验室距离跑分比较菜,但是收缩光圈远摄情况下狗头也可以锐利无比。不论是画面中心还是偏边缘位置都有很好成像效果,地上烟头都能看清楚。
中等距离下的观感也非常不错,光圈全开也完全没有问题,我们买小痰盂不就图这种氛围感吗?
拉胯的地方在于近距离拍摄,虽然调整了最近对焦距离,但没有多余镜片来矫正近摄球差让图像画质原形毕露,看小图的观感已经不太好了,更经不起放大。我确实对焦在头部位置,但放大看感觉对了个寂寞…所以说如果你手里还有EF版本,安心留着用就好了……
色散的表现也基本符合实验室测试结果,高反差处会有比较明显的色散。不论是倍率色散还是轴向色散,看小图就比较明显。
注意上图中边缘有场曲
焦外的部分表现倒是还好,虽然有一定口径蚀,但是观感上还不错。另外虽然这支镜头球差控制一般,但是并没有很强的焦外二线性。
总结
与高端产品一样,50mm f/1.8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佳能和尼康在面对这个规格产品时形成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开发思路。尼康保持了人类光学精华的态度,采用全新的设计,甚至在前组中使用了反望远的结构。而佳能几乎是零成本开发,设计的蓝本与1987年第一代痰盂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我在写这篇评测的时候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这款镜头这么容易做,为何佳能现在才发布呢?我的个人解读是,对于RF这个全新的系统,佳能的市场策略是前期树立高品质的形象,所以系统首发镜头选择了RF 50mm F1.2L USM,唯一的“廉价入门”产品也是全新设计的带微距功能的RF 35mm F1.8 Macro IS STM。对于有“痰盂”需求的用户,EOS R初期送转接环,真的有需要完全可以购买单反EF版本。
那为何现在推出这款RF版本了呢?因为无反系统竞争进入第二阶段,在EOS R5/R6发布之后,一方面已经积攒了一定的用户口碑,另一方面这两款产品已经不送转接环了。如果你想用小痰盂,买EF版再加环的钱不如直接买新的。
RF 50mm f/1.8 STM这款镜头绝对不是一款性能多么优秀的产品,在佳能RF众多素质优秀的光学产品中,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存在”。从厂商角度说,佳能真的是非常会做生意。
从用户角度来说,如果你已经有了EF版本的镜头,并且不在乎那一点近摄的提升(画质并不好),那么完全可以留着用,我们评测的意义就在于此。如果你是一个新手玩家,那么RF 50mm f/1.8 STM绝对有资格成为你的第一支定焦镜头。它不仅价格便宜,如果玩腻了想出,我司掌柜已经明确表示他可以四位数收!
所以,现在回答标题的问题。一千五的“痰盂”值不值?值。买一支小痰盂自己用,想试试高端货来我司租RF 50mm F1.2L USM,美滋滋~
-END-
#数码评测# #摄影# #微单# #佳能EOSR# #佳能器材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