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一、锂业新周期,云母提锂有望大发展在锂价不断上涨、利润向好,叠加提高锂资源自给率的战略下,中国锂资源大开发已经成共识。但云母提锂一直处于被市场轻视乃至忽视的地位。我们认为:在江西省锂电产业政策扶持的背景下,随着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
一、锂业新周期,云母提锂有望大发展
在锂价不断上涨、利润向好,叠加提高锂资源自给率的战略下,中国锂资源大开发 已经成共识。但云母提锂一直处于被市场轻视乃至忽视的地位。我们认为:在江西 省锂电产业政策扶持的背景下,随着云母提锂技术瓶颈得到突破、宁德时代入局进 一步打开空间,锂云母已经成为不可轻视的战略性锂资源。
首先,锂云母为什么要大开发?一方面,锂价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走势持续向好, 截至2021年7月底,LC2110收盘价较上市首日上涨36.32%;另一方面,锂原材料对 澳依存度约42%,国际环境变化促使我国自主开发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宜春市政策加持、宁德及国轩布局宜春锂电产业带来强劲动力,云母提锂成为重要一环。
第二,如何开发锂云母?技术研发成果从多维度降低了云母提锂成本,实现低成本、 高效率量产,云母提锂有利可图。传统提锂方式迭代优化,提锂转化率理论可达 98.2%,投产应用转化率可达95%;一步提锂法缩短工艺流程,成本降至3.3万元/吨; 每吨碳酸锂产生的尾渣及钾钠盐、铯铷盐等副产品销售收入可达约1.95万元,云母 提锂成本具备再降潜力,经济效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永兴材料:2021年上半年归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85.31%;锂资 源保障上,公司拥有上游锂云母自主资源保障,权益资源量约3,513万吨;产能布局 上,3万吨配套产能稳步推进,预计22年底达产。技术成本优势:公司云母提锂固氟 技术先进,固氟率达99.5%以上;使用一步法得到电池级碳酸锂,2020年第三、四 季度生产成本分别为3.6、3.3万元/吨,具备技术及成本优势。
江特电机:经营上,公司自身经营无较大问题,2020年成功扭亏为盈,2021年上半 年预期归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75-1.85亿元。资源保障上,已探明的锂瓷石矿储 量9,460万吨,折合成碳酸锂当量200多万吨,锂资源储备过亿。产线布局成熟,已 有年产3万吨碳酸锂产线,计划碳酸锂年产能可达4.5万吨、氢氧化锂年产1万吨。2021 年计划生产碳酸锂2.72万吨。现阶段公司每吨碳酸锂综合成本控制在约4.5万元。
二、资源引领、政策助推,宁德入局为云母锂打开空间
(一)资源集中、储量丰富,政府统筹管控为云母提锂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据宜春市政府公开信息,宜春已探明可用氧化锂储量260万吨,占全国的37.6%,折 碳酸锂约642万吨。茜坑锂矿和宜春钽铌矿资源量过亿,江特电机与鑫源矿业共同持 有茜坑锂矿探矿权和狮子岭瓷石矿采矿权,其中,江特电机持80%探矿权权益及80% 采矿权收益;宜春钽铌矿现属江西钨业,实控人和最终受益人为江西省国资委。
锂云母又称“鳞云母”,含锂、钾、铷和铯等。为单斜晶系,常呈细鳞片状集合体,淡紫色,有时黄绿色。玻璃光泽。主要见于花岗伟晶岩中,也见于云英岩和高温热液脉 中。锂云母是一种常见的锂矿物,是钾和锂的基性铝硅酸盐,属云母类矿物中的一 种,化学组成为K{Li2-xAl1+x[Al2xSi4-2xO10](OH,F)2}(x=0-0.5),成分在众多锂资源品类 中偏复杂,含有钾、铝、硅、氟等杂质。与提锂常用的锂辉石矿物相比,锂云母的 Li2O含量较低。锂辉石(LiAlSi2O6)中 Li2O理论含量为8.03%,由于部分锂被钠、钾置换,通常Li2O含量为6%-7.5%;锂云 母Li2O含量为3.3%-7.74%。
江西省锂云母储备丰富,资源集中于宜春市。据宜春市政府公开信息,江西宜春已探明可用氧化锂储量260万吨,占全国的37.6%,折碳酸锂约642万吨。据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截至2021年7月,全市共有锂矿采矿权29个,探矿权9个。
宜春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成立宜春市矿业有限公司(简称“宜春矿业”),该公司作为 整合收储全市范围内的锂矿资源而专门组建的直属市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宜春 市行政区域内唯一的锂矿资源收储经营企业。据宜春矿业官网信息,宜春矿业已收购或控制氧化锂含量0.4%以上的锂矿山18个,其下四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宜丰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奉新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高安市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袁州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合计收购或控制锂矿山共16个。
宜春矿业:与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南氏锂电”)共同持有奉新县金子 峰矿业有限公司,其中宜春矿业持股51%,南氏锂电49%;与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 限公司(简称“九岭锂业”)共同持有江西春友锂业有限公司,其中宜春矿业持股30%, 九岭锂业持股70%。九岭锂业最终受益人及实控人为境内自然人魏冬冬。魏冬冬同时为江西飞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飞宇新能源”)的最终受益人及实控人。
据资料整理,茜坑锂矿和宜春钽铌矿为江西省内锂资源量最丰富的两处矿山,已探明资源量过亿。江特电机与鑫源矿业共同持有茜坑锂矿探矿权及狮子岭瓷石矿采矿权(属茜坑锂矿区)。其中,江特电机持茜坑锂矿80%探矿权权益,持狮子岭瓷石矿 80%采矿权收益;宜春钽铌矿现属江西钨业,实控人和最终受益人为江西省国资委。
(二) 永兴材料、江特电机深耕,南氏锂电、飞宇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江西宜春锂电材料产业部署起步早,现已有多家公司实现云母提锂,包括:江特电 机、永兴材料、南氏锂电、飞宇新能源等。
飞宇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为九岭锂业的锂业子公司,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锂 矿开采和碳酸锂生产企业。据上海有色金属网,2020年飞宇新能源的碳酸锂产量大约为800-900吨/月,2021年1月开始,碳酸锂产量可达1,200吨/月,2020-2022年碳 酸锂年产能预计为22,500吨。另外在2022年之前,飞宇新能源计划新增7,500吨的氢 氧化锂产线。
南氏锂电成立于2017年,由南氏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从事锂矿石 综合开发利用提取,碳酸锂、氢氧化锂及其铷、铯、钾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生产 和销售业务。据锂业分会调研,南氏锂电已建成年产6万吨利用锂云母制备碳酸锂的 智能化生产线,电池级碳酸锂的产量逐年倍增,2021年计划产量达4.5万吨,计划于 2022年底产能达8万吨。
宜春钽铌矿为国家大(II)型企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钽铌采选企业和钽铌锂原 料生产基地,矿床含钽铌锂铷铯等多种金属。现为江西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 司,最终受益人及实控人为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宜春钽铌矿山于1970 年开始筹建,原名四一四矿,1972年定名为宜春钽铌矿,矿山主要生产和经营钽铌 精矿、锂云母精矿、锂长石粉、高岭土等产品。
(三)新周期,资源自给率提升需求、叠加政策助力,云母提锂迎春天
1. 锂价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LC2110七月上涨36.32%。
在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需求拉动下,锂行业新一轮周期已经开启。1995年以来,锂价在经历了两个震荡区间和两次景气上行周期后,未来一段时间或将进入更高中枢的震荡区间,5G换机潮及新能源车超预期增长或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储能领域等)导致锂需 求提升,碳酸锂进口数量激增,锂价突破震荡区间,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2021年7月5日,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推出交收期为2021年10月的碳酸锂提单 买卖协议并上市交易,锂盐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7 月,LC2110持续波动上涨,30日收盘价为129.5,较首日收盘价95.0上涨36.32%。 累计成交186.14吨,持仓量持续上升。
2. 锂资源自主开发迫在眉睫。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锂精矿供给来源,支持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据USGS数据,2020年我 国锂资源量为510万吨,占全球的5.93%;锂资源储量为150万吨,占全球总资源储 量7.12%。尽管我国是锂资源大国,但依然高度依赖进口, 2020年锂原矿对外依存度约70%,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占比60%。
在目前国际关系背景环境下,我国锂资源有必要进行大开发以保障供应安全。2018 年8月澳大利亚率先禁止中国企业参与澳5G网络建设2021年4月21日,澳大利亚外长佩恩宣布,取消维多利亚与中国此前签署的“一带一路”备忘录和框架协议。2021年 5月6日上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宣布, 无限期暂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该决定立即生 效。
3. 政策助力云母开发。
宜春市产业政策成熟,经贸合作成果显现。截至2019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7.6亿元,累计开工项目106个,其中投产项目86 个;在新能源高新技术上,宜春市拥有1个国家产业化基地、4个省级研究中心、11 个市级研究中心。2015-2018年,宜春市锂电企业共开发新产品近30个,有10个新产 品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认定,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
锂电产业战略布局成熟,具备政策、技术优势。政策方面,宜春先后制定出台了锂 电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兑现操作细则、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设立及运 行方案等政策文件。对锂电产业项目引进、企业扶优扶强、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配 套服务平台、新能源车发展及金融服务等全方位提供政策支持。并出台了锂矿资源 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成立矿业公司开展锂资源整合工作,确保锂矿资源合理有效 开发。技术方面,宜春建有全国由科技部授牌的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 基地,锂电材料及产品检测中心成功获批省级CMA和国家CNAS检测资质。截至2018 年,在新能源高新技术上,宜春市拥有1个国家产业化基地、4个省级研究中心、11 个市级研究中心。2015-2018年,宜春市锂电企业共开发新产品近30个,有10个新产 品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认定,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
(四)宁德、国轩布局云母提锂,行业发展打开空间
2021年,国轩高科在宜春布局百亿锂电项目、宁德时代拟在宜春落户江西省有史以 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招商项目,此举将为宜春带来强大的技术团队 和资本实力,为宜春市锂电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宜春市锂电产业链条将进一步 完善,提锂技术再突破、成本再降、废渣处理等问题或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2021年2月,宜春市人民政府和国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宜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 议,国轩集团投资115亿元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式落户宜春经开区。同年8月初, 国轩高科在宜春市分别与宜丰县人民政府、奉新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约,两地项目全 部达产预计年产碳酸锂为10万吨,年产值约100亿元。
据国轩高科官方公布,在宜丰县,锂电材料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包括年 产2万吨锂电材料制备及其年产300万吨采选矿综合开发利用,二期主要包括年产3 万吨锂电材料制备及其年产500万吨采选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 现年产值50亿元。项目一期计划于21年第三季度动工,2022年底前投产。
在奉新县,一期主要包括年产2万吨锂电材料制备及其年产300万吨采选矿综合开发 利用,二期主要包括年产3万吨锂电材料制备及其年产500万吨采选矿综合开发利用。 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0亿元。一期项目计划年内动工,预期18个月竣 工投产。
2021年7月30日,宁德时代与江西省政府、宜春市政府在南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 协议,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宜春经济技 术开发区和相关县市区建设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 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宜春。该项目不仅是迄今为止宜 春总投资额最大、一次性固投最多的项目,也是江西省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招商项目。
三、技术突破,尾渣综合利用,云母提锂具备成本优势
(一)提锂方式迭代优化,锂转化率提至 95%以上
由于锂云母杂质较多,并且Li2O含量相对较低,早期锂云母提锂成本较高,同时云母 提锂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其放量遇到困难。近年来提锂技术不断优化升级,碱溶法 锂转化率最高可达98.2%;硫酸盐焙烧法在工业中广泛应用,Li2O浸出率达95%以上, 提高了云母提锂量产效率。
云母提锂发展初期,提锂方法大多能达到较好的提锂目的,但同时存在生产设备极 易腐蚀、能耗大(需焙烧)、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等问题,特别是根据原料和产品的价格计算,用锂云母生产锂盐的成本远大于卤水和锂辉石生产锂盐的成本,致使云母 提锂一直未大量生产。近年来,学者及企业积极改善并研究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矿石 提锂技术,多种工艺协同利用,多种金属共同提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提取。
(二)科研力量降低成本,一步法成本降至 3.3 万元/吨
云母提锂方法迭代创新,一步法提取电池级碳酸锂成本降至约3.3万元/吨,各提锂技术平均成本约4.09万元/吨,为锂云母大开发注入活力。常用的碳酸锂提取方法主要有硫酸盐焙烧法、碳化法、石灰烧结法、电解法、氯化钠 压煮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现有的以锂云母为原料制备碳酸锂时,通常是先生产工业级的碳酸锂,然后再经过 精制工序提取电池级碳酸锂,而不能直接得到电池级碳酸锂。
(三)锂渣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成本具备再降潜力
1. 采选:长石粉品质提高,提高经济效益。
在锂瓷石矿采选过程中,除锂云母精矿外,得到的钽铌锡和长石粉可直接对外销售。 通过技改,锂云母精矿回收率升至71.58%-73.50%,长石粉白度升至63%-72.40%, 提高了长石粉品质并提高了销售价格,按照选矿回收率71.58%测算,可抵扣成本约 0.46万元/吨。
经过技改,在原矿 Li2O品位0.56%的条件下,可获得Li2O品位3.00%、回收率71.58%的锂云母精矿和白 度63.00%的长石粉。在原矿Li2O品位0.42%的条件下,可获得Li2O品位3.38%、回收率73.50% 的锂云母精矿和白度72.40%的长石粉,且工艺流程具有适应性强、选矿指标稳定、 易操作等优点,经济效益显著。
2. 冶炼:副产品销售可抵扣成本约1.49万元/吨。
云母提锂过程中,硫酸盐焙烧法产生的元明粉、铷铯盐、钾矾等副产品可直接销售, 根据我们建立的成本抵扣模型,品位为0.51%的120万吨原矿,冶炼环节综合利用可 抵扣成本约1.49万元/吨。
锂云母精矿加工过程中,锂云母通过深加工后,可提练出高纯度碳酸锂、氯化锂、氢 氧化锂、丁基锂等锂产品,同时回收铷盐、铯盐、钾盐、钠盐、硅砂、石膏等系列副 产品,实现锂资源的综合利用。碳酸锂、氯化锂、氢氧化锂、丁基锂等锂产品的应用 范围广阔,市场潜力大;铷、铯是世界非常稀缺的贵重金属,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钾、钠、硅等产品应用广泛,因此对锂云母进行综合利用具有潜力及市场。
根据我们建立的成本抵扣模型,在最优条件下,品位为0.51%的120万吨原矿,冶炼 环节综合利用可抵扣成本约1.49万元/吨。其中,根据江特电机2016年年报披露,以年产碳酸锂1万吨项目为例(其中电池级碳 酸锂8,200吨/年,工业级碳酸锂1,800吨/年),产线包含副产品铷铯矾61,000吨/年、 钾矾85,000吨/年、元明粉17,500吨/年。据投资者问答披露及银锂新能源官网价格, 长石粉约为50元/吨、元明粉360元/吨、铯铷矾1,500元/吨,钾矾600元/吨。
3. 云母提锂尾渣的综合利用渠道拓宽。
据江特电机年报披露,其锂渣主要向陶瓷行业直接售卖,但该渠道近期价格风险较 大。近年来,对锂云母锂渣的综合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接应用于混凝土、水泥砂浆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及制备陶瓷和建筑陶粒、分子筛等。锂渣综合应用的渠道 拓宽,将有效降低长石粉价格风险带来的影响。
宜春锂云母原矿Li2O含 量为0.1%~0.8%,采用浮选富集得到Li2O含量为4%~5% 的锂云母精矿,提锂产生的工业固体废渣约为锂云母精矿量的90%。锂云母锂渣中SiO2和Al2O3含量达到70%。其中,残留的钠盐和碱,露天堆放和填埋会威胁周边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因此对锂云母锂渣的综合利用,具有保护环境和 节约资源的意义。锂云母锂渣成分与粘土相近,是一种优质的铝硅酸盐矿物材料, 未来对锂云母锂渣的利用研究应先要解决制品泛霜和泛碱的问题,同时借鉴粉煤灰 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研究成果,拓宽锂云母锂渣的应用范围,尤其开发其在需求量大、成本低的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最终解决锂云母锂渣带来的系列问题。
四、永兴材料:稳步推进 3 万吨扩产计划,量价齐升
(一)财务:特钢稳健发展,一体化锂业务持续扩张,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兴材料”)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高品质 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2017年7月开始着手布局新能源业务,2019年9月,永兴新能源年产1万吨电池 级碳酸锂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2020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2020年设立湖州永兴新 能源公司,主要业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锂离子电池项目。
公司特钢新材料业务属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处的细分行业为特钢行业 ——不锈钢行业,主要从事高品质不锈钢棒线材及特殊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业务。经过多年积累,公司专注细分市场,是中国不锈钢长材龙头企业,不锈钢棒 线材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前三。
公司的锂电新能源材料生产体系主要包括采矿系统、选矿系统、火法系统和湿法系 统组成,并配套有与生产设施相匹配的原料准备、动力、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辅助 系统。公司以锂瓷石为主要原料,采用采矿、选矿、混料焙烧、浸出过滤、除杂净化、 蒸发浓缩、沉锂碳化、粉碎包装等流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产品主要运用于锂离子 电池的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
(二)资源:锂云母自主资源保障,权益资源量约 3,513 万吨
公司拥有上游锂矿资源保障,能够锁定上游原材料成本,为锂盐生产提供可靠且优 质的锂资源保障。公司控股子公司花桥矿业拥有的化山瓷石矿矿权面积1.8714平方 公里,累计查明的经济资源量矿石量4,507.30万吨,是公司锂云母和碳酸锂生产原材 料的主要保障渠道。公司的联营公司花锂矿业拥有白水洞高岭土矿矿权面积0.7614 平方公里,累计查明的经济资源量矿石量730.74万吨,公司已与花锂矿业签订了《长 期合作协议》,为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三)产能:3 万吨配套产能稳步推进,预计 22 年底达产
预计22年底形成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配套产能。2020年,公司年产1万 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顺利投产并快速达产,项目产能发挥率超预期,为把握锂电新 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公司完成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及配套采矿、选矿 及综合利用项目的规划。
(四)成本:核心技术优势显著,生产成本 3.3-3.6 万元/吨
核心技术优势推动生产成本降低,2020年三季度,公司实现碳酸锂生产2,775.91吨, 单吨碳酸锂生产成本为3.59万元;2020年四季度,公司实现碳酸锂生产3,223.55吨, 单吨生产成本为3.31万元,环比下降7.8%。
公司采用的复合盐低温焙烧技术,固氟技术先进,固氟率达99.5%以上,大大减少设备腐蚀;采用的先成型后隧道窑焙烧工艺,温度控制更精准稳定,有利于锂的转化反应,大幅提升锂的浸出率;在焙烧过程中,调整优化燃烧工艺,配合MVR节能蒸发浓缩装置,实现了母液蒸发浓缩自产混合盐循环利用,使辅料成本大幅下降;在湿法冶炼碳酸锂过程中,改进沉锂工艺流程,一步法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缩短了工艺流程,促进电池级碳酸锂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目前,公司采用的电池级高纯度碳酸锂生产工艺达到了成熟水平,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从锂云母矿中高效、 经济地提取高纯度的电池级碳酸锂。
五、江特电机:资源储备过亿吨,浴火重生扩张潜力大
(一)财务:2020 年扭亏为盈,碳酸锂业务集中于银锂新能源
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特电机”)成立于1995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 云母采选及碳酸锂加工、特种电机研发生产和销售。2010年,公司与宜春市锂电新 能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锂矿资源战略合作意向书》。
公司实控人为境内自然人,据公司业绩说明会公布信息,目前公司碳酸锂生产业务 均在宜春银锂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银锂新能源”)。
2019年,受国内金融去杠杆,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及对外贸易关系摩擦的持续影响,公司毛利率跌至负值。但传统电机及伺服电机业务保持稳 定,公司自身经营无较大问题。由于碳酸锂价与锂辉石价格双双下行,公司与Alita公 司签订了的限价协议,其碳酸锂业务的利润空间受到大幅压缩。
2020年,九龙汽车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营业收入为184,398.4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5,053.60万元,同比下降28.93%。但由于公司电机业务稳定增长,加上处置部分非业主股权、闲置土地等资产获得的收益,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97.23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213,720.70万元,同比增长100.09%,归母净利润1,432.65万元,比 上年同期增加203,877.28万元,同比增长100.71%,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12月开始,碳酸锂业务外部环境持续向好,下游需求增长,其销售价格同比有 较大幅度上涨,公司碳酸锂业务产销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021年第1季度,公司营 业收入为5.38亿元,同比增长62.57%;据投资者活动关系公告,碳酸锂业务利润占比贡献59%。
(二)资源:锂矿资源量过亿,折合 LCE 当量超 200 万吨
据公司业绩发布会公告,公司拥有3处采矿权、4处探矿权,已探明的锂瓷石矿储量 9,460万吨,折合成碳酸锂当量200多万吨,合计持有或控制的锂矿资源量1亿吨以上。
(三)产能:提锂产线成熟,2021 年预产 2.72 万吨
公司同时拥有锂辉石、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据投资者公告,公司拥有年产能1.5 万吨的两条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使用公司采选的锂云母材料及外购辅料加工成 碳酸锂产品;年产能1.5万吨的锂辉石制备碳酸锂产线,使用外购的锂辉石精矿及辅 料加工成碳酸锂产品,公司计划对其进行云母提锂兼容及锂辉石扩产改造,扩产后 锂辉石制备碳酸锂可提升约1万吨年产能。一条利用锂辉石年产能1万吨的氢氧化锂 产线及0.5万吨的碳酸锂产线在建设中。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告,2021年公司碳 酸锂产量目标为2.72万吨。
(四)成本:技改提质降本,成本较同期降低 15%
产线多环节技改,成本较同期降低15%,产品质量改善。2020年初期碳酸锂市场价 格低迷,公司控制了碳酸锂产品的产销量,从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产品成本两个维 度开展了技改工作。
通过优化前段工艺,使得锂云母提锂生产线产量提升了35%左右;通过对后段沉锂釜进行改造,使一次沉锂产品质量由工业级提升到准电池级;通过优化辅料配比及对中和除杂、蒸发等工序进行优化,单吨碳酸锂成本下降1,500元左右。这些提质降本措施提高了公司碳酸锂产品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碳酸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公司拓展碳酸锂产品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现阶段公司使用自有矿源加工 碳酸锂每吨综合成本控制在约4.5万元。
持续各环节技改,成本优势或进一步扩大。2021年,公司将于5月针对前端焙烧进行 技改,可提高3%的回收率;通过自建燃气液化站,降低天然气成本。
六、重点企业分析
江特电机:公司现有公司拥有两条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共计1.5万吨/年、一条利用 锂辉石制备碳酸锂年产能1.5万吨的产线;一条利用锂辉石年产能1万吨氢氧化锂产 线及0.5万吨碳酸锂产线在建设中。公司计划2021年对年产能1.5万吨锂辉石提锂产线扩产至 锂辉石提锂约2.5万吨。我们预计2021至2023年公司碳酸锂产量分别为2.72万吨、4 万吨、4.5万吨。
七、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锂电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前景看好,但存在宏 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消费电子行业、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发展速度低于预期的 风险。
锂电材料市场风险。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设备等相关行业出现新的技术变革, 导致锂电材料及碳酸锂的市场需求大幅降低的风险;随着锂电材料企业扩产、行业 内新增产能陆续释放,锂电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出现产品价格下跌、 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锂矿采选相关安全环保风险。公司锂矿开发业务属于资源采选行业,自然灾害、设 备故障、人为失误等都有可能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 高,公司矿山采选的环保成本可能增加;锂渣处理渠道不达预期,提锂产量可能受 政策监管限制的风险。
公司扩产不达预期风险。公司产业规模的发展扩大对公司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层面挖掘不够深入,预期的产 能规划无法达到的风险。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链接」
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