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曾经,一个外国脱口秀演员在一次表演时,讲到了有关中国功夫的段子,大体意思如下:中国人看起来不具威胁性,但是可能在一瞬间把你打倒。他们不会像其他人种一样,干架之前大放厥词,你和中国人对峙的时候,只有你在不停爆粗口进行挑衅。中国人会一直保持谦虚
曾经,一个外国脱口秀演员在一次表演时,讲到了有关中国功夫的段子,大体意思如下:
中国人看起来不具威胁性,但是可能在一瞬间把你打倒。
他们不会像其他人种一样,干架之前大放厥词,你和中国人对峙的时候,只有你在不停爆粗口进行挑衅。
中国人会一直保持谦虚低调的姿态,微笑着对你说:“我觉得你不会想要自找麻烦的,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从这里离开,暴力只会给我们彼此造成不便。”
可是,嚣张的你依旧想要大干一场:“别和我在这里啰嗦那么多,我可是出来混的!”
于是乎,你立刻会听到一阵出招的“嘿!哈!”声,当你反应过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地上,眼前一片漆黑,甚至吓得尿了一裤子!
这个撂倒你的中国人还会和善地把你扶起来,问你:“通过今天这件事你学到了什么?”
之后,你会出现在他的拳馆里,跟着他学习中国功夫……
像这样“调侃”中国功夫的段子还有很多,无一例外都透露着调侃者对中国武术的崇拜与向往。
那么,中国武术为什么在国外也那么有名呢?
这就得从八十年代突然掀起的那股武术热说起了……
武打影片的盛行
谈及武术,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即出现太极拳、咏春拳或者寸拳等一系列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拳法名称,还会出现一帧帧精彩绝伦的武侠画面!
可以说武术相当于中国人灵魂的一部分,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也难以抑制住对武术的向往与热爱。
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家命运的影响。
当国家处于乱世中时,为了生存,不仅是寻常老百姓,就连无数武术大师都不得不放弃以武为生,转而另寻他业,养家糊口。可当国泰民安时,已经大隐于世的武术又会被人们重新记起并热烈追逐。
八十年代,距离新中国成立已过去三十多年,国家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繁荣昌盛的国力让国民的生活有了很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与身体的健康。
沉默于一角的武术就悄然掀起一阵飓风,向国人席卷而来!
70至90后应该对这股飓风最为熟悉,因为在这个阶段出生的人们,正是在武术飓风诞生出来的无数产品的陪伴下,度过了难以忘怀的快乐时光!
例如功夫类影片,就是在这个时代被大量产出的。这些一部接着一部上映的武打影片,都在以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变幻莫测的武术对打,向观众展示了武术的无限魅力!
1982年,张丰毅和王姬主演了动作影片《塞外夺宝》,这部影片讲的是一群身手不凡的高僧护送“舍利子”前往河南少林寺的故事。
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这群护送“舍利子”的高僧就给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少林功夫”。
在坎坷的护送过程,因“舍利子”而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打斗。演员们用引人入胜的交手场面征服了无数观众,既展示了功夫的美,也展现出中国人敢于跟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勇气与实力。
到了1983年,另一部经典武打影片问世,那就是《武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影片中,主演赵长军是一个有真功夫在身的人,他曾获得全国武术冠军,最擅长的一种拳法是长拳。
因此,他的武打镜头看起来十分真实,出手干净利落,每一个动作都自然地流露出武术最纯净的那股力量。
经典的武打影片还有很多,像《少林寺子弟》、《少林小子》、《南拳王》等等,每一部影片都创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以不同的风格和迥异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呈现出一幅幅各有千秋的武林画作。
在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影片中,最有影响力的还当属1982年上映的,由张鑫炎导演、李连杰等主演的《少林寺》。
李连杰在武术领域可以称为一个年少有成的人才,他八岁就开始学习武术,因为天赋异禀,加上有着刻苦努力的可贵品质,在学习武术时进步飞快。
自12岁那年起,就连续五年获得全国武术全能冠军!
但凡认识他的人,无不为他的身手折服!
1979年,李连杰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当时,国务院计划筹拍《少林寺》,找到了著名的张鑫炎导演,而张鑫炎则选择了跟他早就相识的李连杰来出演本片的主演。
李连杰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在片中表现优秀,成功感染了无数观众,将习武之人正义凌然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那帅气又尚存几分稚嫩的面孔瞬间被观众记住。
《少林寺》上映之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那么这部影片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
据统计,当时中国的总人口数是10.3亿,而《少林寺》的票房成绩足足1亿!要知道当时《少林寺》的票价每张仅仅1毛钱!
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这部影片受人们追捧到何种程度!
《少林寺》引发了人们对于武术的向往,迅速掀起了一阵武术风,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梦想与青春!
在那个时代,年少轻狂的热血男儿不由得对“少林”产生了无尽的向往!
除了《少林寺》之外,还有一部影视作品在当时也引起了无数人对于武术的痴迷,那就是《霍元甲》。
这是内地在1983年引进的第一部香港武打电视剧,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少林寺》。引进之后立刻受到人们的强烈喜爱,主演黄元申、梁小龙等人迅速成为内地观众的偶像!
那时,谁不愿意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上一集《霍元甲》?
武打影片被大众接受并喜爱,不知不觉间将人们对于武术的那股追求激发出来。影片把武术的冰山一角带到了老百姓面前,武术热会产生并非没有根据。
武打演员的助推力量
武打影片的火热上映让观众记住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打演员,其中有不少都是有真本事在身的武术门派子弟,例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元彪、刘家良、梁小龙和甄子丹等。
这些名字迄今仍被广大中国人深刻铭记。
他们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武打影片,也是武术热潮兴起的推动者。
说起李小龙这个传奇人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他的影响力大到哪怕你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问对方是否认识李小龙,对方定然会给你肯定的答案,说不定还会给你来一段李小龙干架的模仿秀!
可惜这样一个蜚声海内外的人物,却英年早逝!
但是,他在如此有限的人生中却给我们留下了多部经典武打影片,被人们誉为功夫之王!
在《精武门》中,他饰演霍元甲的徒弟陈真。尽管陈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李小龙成功地把这个人物演活了。
在片中,他为了给师父报仇,凭一身过硬的武功暴打外国佬,让凡是看过这部片子的外国人都不由得眼前一亮,惊叹中国功夫原来有如此惊人的力量!
在《唐山大兄》中,他饰演喜欢打抱不平的热血青年郑潮安;在《龙争虎斗》中他是精通多样武器的李,在《猛龙过江》里他饰演香港乡下青年唐龙,凭着高强的武力和顽强的斗志将敌人打败!
无论哪一个角色,他都是迅速成长的坚强勇敢的中国习武之人,用强大的中国武术克服重重难关,创下一个又一个让人振奋的奇迹!
毋庸置疑,李小龙开创了一个武打影片的时代,他把中国武打影片推向国际,向国际展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武魂!
尽管只在人间停留三十余载,但是他在武术上的贡献无人能比!
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小时候谁没有模仿过他使用双截棍战斗的样子呢?
除他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在国际上也叫得出名号的武打影星。
例如以豁出性命去拍电影著称的成龙,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哪怕是到了现如今,他在中国影坛上的地位仍不可替代。
成龙的影片大多集幽默、热血于一身,以轻松快乐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武打招式的灵活运用。他的武打方式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把身边的每一个道具都巧妙地运用到极致,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忍不住拍手叫好!
比如在《A计划》中,他利用自行车在狭窄的巷子里和对手打斗,告诉观众并非只有拳脚或者刀剑的碰撞才是武打。武打是多样的,是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的。
成龙的武打影片部部出彩,虽然八十年代时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十分著名的武打演员,却幸运地坐上了武术热的顺风车,并为这股热潮的持续升腾出了一份力。
除了以上那些男性武打影星之外,在八十年代还涌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女武打影星,她们在武打戏中的表现同样精彩。
例如,饰演《少林寺》女主角的丁岚,虽然没有学过武术,但是在戏中的武打动作干净漂亮,将女侠饰演得活灵活现。
此外,《武林志》的女主角饰演者戈春燕也同样出彩,她是李连杰的师姐,擅长八卦拳、太极拳和长穗剑,凭着名副其实的身手和自然朴实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
还有《南北少林》中女主角的扮演者黄秋燕也是李连杰的师姐。在《少林寺》走红后,眉眼秀气的她被很多导演看中,出演了不少武打影片,并贡献出令人赞叹的武打场面。
这个时期的武打女星,无论是不是真正的武门出身,都有着不亚于男人的吃苦能力。
在那个时候,影片的特效技术远没有现如今那么高级,因此为了呈现出更具真实性的画面,不少打斗镜头都是真枪实弹进行的。
打是真打,痛也肯定是真痛,但是这些武打女星却个个都有拼命三娘的特性,拍戏过程中十分敬业,即使被一脚踢飞滚在地上也不喊苦不喊累。
他们在片中呈现出来的是英姿飒爽的女侠的高大形象,无论是美好的面容还是矫健的身手,都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
观众在对她们表达赞赏的同时,已经忍不住幻想那股女侠风披在自己身上会有怎样激动的感觉!
她们让广大女性知道,女子怎会不如男?
被武术热吹拂后,痴迷武术的男人可以去少林寺,那么女子就可以去峨眉,同样是追求武术,男女并没有区别。
可以说武术热得以那么广泛的传播,武打女星功不可没!
武侠文学助长武术梦想
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是直观的视觉感染,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就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武林世界。
1979年,许多港台武侠小说涌入内地,发行之初就立刻受到读者们的热烈欢迎,销量无数,其中,金庸小说独占鳌头。
《天龙八部》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这部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由胡军、林志颖和刘亦菲等著名影视明星联合出演,在2003年播出,收视率一路暴涨,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大剧!
这部武侠电视剧以乔峰、段誉和虚竹三人的传奇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各个角色间的恩怨纠葛,其武打场面惊艳四座,为观众描绘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江湖!
而这部电视剧正是根据金庸同名小说《天龙八部》来拍摄的,足见他的武侠小说境界之高和受人追捧的程度!
此外,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神雕侠侣》等也备受追捧,其读者遍布各个年龄阶段。
八十年代是武侠类作品的天下,那时除了金庸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武侠小说作者,例如梁羽生、古龙和倪匡等。
他们风格各异,笔下的武侠故事亦各不相同,但是部部流传至今,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武侠小说首选之作!
他们这样的武侠小说作者,用一部部超凡脱俗的武侠文学大作,为武术热在民间的发展与传播添砖加瓦……
政策对武术行业的支撑
八十年代武术热的兴起并非只是人们单一的狂热追求导致的,国家对于武术采取的保护政策起了最大的推动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变得敢想敢做。
彼时国家开始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而同样具有强身健体作用的武术也被纳入体育的范围,重新得到重视。
为了能尽快扭转武术事业的窘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行动。
其实,早在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就创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将民间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提上了日程,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贯彻实施。
直到1979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的文件,并组织了武术调查团,在各地开展工作,武术遗产挖掘整理工作才终于正式的展开。
此后,国家对武术越来越重视,相关的工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展开。
1983年,在南昌又召开了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全国武术挖整工作进入高潮阶段。
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武术普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国家财政给予武术研究院10万元的资金支持,各省份体委也有专用的经费,少的一年几万元,多的一年则有十几万元。
不仅如此,国家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全国动用的挖整人员将近5000人,这还只是可以进行统计的专业人员,业余和间接参与挖整工作的人则更多,难以计数。
到了第二年,武术遗产挖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据统计,总共成功挖掘了200多种拳法,录下了1300多位老拳师的3700多个拳法套路和招式,100多种功法,还成功地挖掘整理出武术书稿300多部!
国家对武术的重视还表现在对武术的大力宣传上。
1979年的时候,国家体委在广西南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目的就是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武术。
那时,来自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的武术运动员达284名,表演的武术项目多达510项!
国家通过这一次武术交流大会,将武术神秘的面纱揭开,让人们对武术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风雨飘摇的武术行业,在国家的帮助下重见曙光,逐渐恢复生机!
在那之后,国家对武术的挖整工作还在不断进行,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不断促使广大人民对于武术有一个更加客观的看法。
想想旧时代,当人们的思想还非常封闭的时候,往往将武术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街边卖艺的行当。
但在国家的倡导之下,武术的形象有了根本的扭转。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个体育类院校纷纷开办武术专业,并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各个地区的武术班也热火朝天地办了起来。
武术行业彻底摆脱了过去门可罗雀的凄凉,各个武术机构门庭若市,有些原本还愁后继无人的武术大师更是乐开了花!
国家政策的支持、武打影片的感染、武打明星的带动以及文学作品的进一步加持,武术热的到来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这股武术热将不仅仅停留在八十年代,即使到了九十年代,也还留有余温!
武术行业就此欣欣向荣,从不起眼的角落一步迈进了台风眼,这固然是武术行业的头等好事,可是凡事都有对立面,武术狂潮的掀起也带来了令人不耻的阴暗面……
中国功夫走向世界
国家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武术热不仅在中国形成了不可阻挡之势,甚至开始正式走向国际。
在对外交流中,国与国之间除了进行经济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之外,体育运动也时常是重要的交流项目之一。
武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成就。当时,国家时常派出专业的武术队,与100多个国家,进行了将近2000场武术表演,中国武术走向国际的苗头已经势不可挡!
这些武术表演,没有电影里面的特效,给观众展示出来的是最真实的、最直观的武术!
灵活多变、孔武有力的武术招式让国际友人看得如痴如醉,一拳一脚之间就成功地将外国人对中国武术的幻想编织完成!
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本就有一层神秘的滤镜,而高深莫测的武术又进一步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当这阵武术狂风刮向他们时,他们再也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与向往,纷纷离开家乡,穿过山川湖海,奔向武术之乡——中国!
呐喊着“要去少林寺学习武功”的不再只是中国的热血青年,还有一个个来自异国他乡的武术爱好者!
在这样的热潮下,甚至许多外国政界要人都成为了“少林弟子”。
根据2007年的一份数据显示,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门的学习少林武术的地方,培养出“洋弟子”300多万名。
这样的盛况,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武术梦”不再只是中国人的!那些对武术彻底上头的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对武术还要更加痴迷,武术行业迎来了真正的大热!
一时间,想要学习武术的人数不胜数,武术行业在利益的冲撞下,难以避免地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武馆林立,武术教学成为“热门”生意,许多人因此赚到了不少钱。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一生从武的大师嗤之以鼻。
有所成就的人在名利面前往往更能沉得住气,因此为了保护住自己的名声,为了将内心的武德捍卫到底,大师们往往会选择主动远离已经乌烟瘴气的武术收徒场面,这就给了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可乘之机。
大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可是想学习武术的人却多如牛毛,正所谓僧多粥少,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仅有三脚猫功夫在身的人,开始无耻地给自己扣上“大师”或“宗师”的高帽,利用想要习武之人的冲动与盲目的崇拜心理来进行诱骗,收取高价拜师礼!
更有甚者对武术明明一窍不通,却胆敢公然行骗,打出不切实际的广告吸引学徒,什么“包教包会”,什么“几小时速成一门武林绝技”,什么样的夸张口号都敢拿出来呐喊!
这些人的行为使得武术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抹黑!
习武是一个长期且十分艰苦的过程,时常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导致伤痛,所以对习武之人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必须有足够顽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敢问有哪个武术大师身上会没有一点儿因为习武而落下的或大或小的毛病?
那些听信奸商谗言的人,注定败兴而归!而这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对武术失去信任,哪怕有一天亲眼看到了真正的比武大赛,也难免产生质疑吧?
好在武术热终归是利大于弊,尽管没有几个人能在这股热风中乘风破浪,实现成为武术大师的梦想,成就行走江湖称霸武林的快意武侠人生,但是武术行业总算是在这股热风中复活了!
八十年代的这场武术热,迄今已经平息。这场热风随着人们面对武术时变得逐渐冷静而慢慢冷却下来。
现在,市面上存在的各类武术馆数量不少,但不像八十年代一样,被人们狂热追逐,前来拜师习武的人,大多数不再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武术梦”,而是为了有一技之长或者强身健体。
但是,回顾往昔时让人不由得去思考,若八十年代的这股武术热还能持续到现如今,中国影坛会不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武打演员凭着真本事吃饭,用真功夫去塑造每一个镜头,不怕流血流汗,用行动去证明何为敬业,用成绩去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每天吊吊威亚,摆摆姿势,仅仅受点擦破皮的伤就大喊敬业了……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