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健康时报记者李超然)“因为负担不起药费,我一直在不断地换药、反复停药,这对抑郁症是大忌,但是我没办法。”陈怡(化名)向健康时报记者讲述了确诊重度抑郁后的心路历程:得病的日子里除了对生活的沮丧,还要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药费,以及盼望着,有一天国
(健康时报记者 李超然)“因为负担不起药费,我一直在不断地换药、反复停药,这对抑郁症是大忌,但是我没办法。”陈怡(化名)向健康时报记者讲述了确诊重度抑郁后的心路历程:得病的日子里除了对生活的沮丧,还要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药费,以及盼望着,有一天国家可以把自己的药费报销了。
在她加入的一个抑郁症患者聊天群里,抑郁症治疗费报销难成了她们常谈的话题。
难以承受:每月药费1000元
“没有富贵命,得了富贵病。”10月2日,医生给了陈怡10月份的药,走出医院,她在朋友圈无奈地发了这样一句话。
这天医生为她开了阿戈美拉汀和盐酸舍曲林,一个月的用量总共760元。距离她上次拿药仅过去25天,不一样的是,这次她将原本一直在吃的米氮平停掉了,因为副作用大,换成阿戈美拉汀后,她的药费也比上个月多出几百元。她也因此正在考虑将正在吃的左洛复药量减半。
一提到药费,她认识的多个病友也打开了话匣子:“一个月700算少的了,我最近一年,每个月的药费要2000元呢,除了抗抑郁药还有安眠的、抗焦虑的,我都数不过来。”“最近吃药效果不好,医生让我加量,这样我一天的药费就有50元,我想还是省着点吃吧,撑到月底再去买药”……
家住武汉市的刘悦(化名)给记者看了她最近半年的药单:西酞普兰118元、舍曲林92元、帕罗西汀262元、阿立哌唑108元、安眠药150元、氟西汀472元、喜太乐569元、氟伏沙明398元、路优泰113元……
一位抑郁症患者28天的药量,总价约1200元 受访者供图
“我在不停地换药……从进口换到国产、从便宜换到更便宜,最后偷工减料,医生让我一天吃三片,我吃两片,有时忘记吃药反而庆幸自己省了钱。”刘悦说,医生不止一次地严厉嘱咐她不能擅自减药停药,当她说自己实在买不起药时,医生也只能无奈地叹息,再次强调如果不按医嘱服药,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反而是在浪费药钱。
记者询问了多位抑郁症患者,病程和严重程度不同,抑郁症药物的月均花费从几百元到两千元不等,价格更高的药往往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如果想要保持尽可能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药量和品种要尽可能“不将就”。
“不敢跟父母要钱”
“一个月一千药费其实不算贵,做个阑尾炎手术都要小一万,还有那些得了癌症的家庭也是每月好几千呢。”这样不知道是安慰还是嘲讽的话,陈怡已经听得麻木了。
“一千元只是药费,其实抑郁症的花费不止这些。”陈怡说,定期复诊的挂号费、检查费、心理咨询费等价格都不低,尤其是心理咨询费,她就诊的三甲医院,费用是单次500元,时间20分钟,医生的建议是每个月去3~4次,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陈怡也承认,以现在的物价水平,“一千元”本身确实不算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当这笔药费是需要向父母要的时候,问题就变得有些棘手了。
“我爸妈直到现在,都不理解重度抑郁到底是什么,每个月找他们要钱开药,他们那种怀疑与不情愿的眼神,我都觉得绝望。”陈怡说,首诊时父母认为,她吃一个月的药就能好,结果没想到这药一吃就是大半年,而抑郁症缠身的她还不足以找到一份胜任的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每次听到父母感叹“这药怎么这么贵”时,都仿佛有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她身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觉得自己是个不赚钱还给家人添乱的废物”。
记者发现,在这个病友群里的抑郁症患者,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已经有稳定的工作和实现经济独立的人并不多。
刘悦也补充到,自己的父母是愿意给她治病的,可是父母的收入并不高,一个月加起来也才6000元,除去生活开支,还要拿出1000元买药,这让她感到愧疚。
而她选择的减轻愧疚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找更便宜的药,间歇性地私自减药……
“为药费发愁”也成了这群抑郁症患者对生活表示悲观的因素之一。
当记者对她们表示“大学有公费医疗或大学生医保,应该可以报销费用”时,有几个女孩子立刻说道:“我知道,但是我不敢,我不能让人知道我有抑郁症,否则很难在学校生活下去。”
多地未将抑郁症纳入门诊慢性病病种范畴
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这天,陈怡在网上看到“我国抑郁症患病率2.1%”这一话题上了热搜,她也积极去留了言:“希望有关部门能关注一下抑郁症的门诊医保报销问题,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帮助!”
陈怡和病友们也聊起了抑郁症门诊报销的话题,有来自郑州、成都、天津、重庆、抚顺、合肥等城市的病友纷纷表示,可以在当地医院申请抑郁症门诊慢性病,到门诊拿药可以报销一部分药费,一年下来总计可以节省2000~3000元。
陈怡羡慕不已,因为,她所在的云南省曲靖市,并没有将抑郁症纳入门诊慢性病。
记者查询全国多地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规定发现,目前门诊慢性病病种管理依然由市级统筹,省医保局对慢性病病种有最低要求,其余增加病种可由市级单位自行决定。大多数城市的门诊慢性病都涵盖精神病范畴,但是对于具体病种的定义,各地差异较大。
2020年6月,曲靖市卫健委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慢性病政策中,将重性精神病纳入了门诊特殊病,重性精神病包含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六种。
而根据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抑郁症的划分,抑郁发作属于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属于以上六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
记者致电曲靖市医保局询问,工作人员表示,抑郁症不算重性精神病范畴,因此不纳入门诊特殊病。
而根据山东省医保局、北京市医保局分别在2019年9月与2020年9月下发的通知中,将6种重性精神病纳入门诊特殊病、慢性病,也不包含抑郁症。不过,在青岛市10月10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于纳入门诊慢病的“精神病”病种的范围作出了解释: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抑郁发作)。
刘悦也曾询问过武汉市医保局抑郁症是否属于可以办理门诊慢病的精神病范畴,而工作人员告诉她,精神病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障碍,抑郁症暂时没有纳入。
记者致电多家医保局询问为何抑郁症没有纳入当地门诊慢性病范畴,工作人员回应,疾病是否纳入门诊慢病,一般是根据市慢性病发病情况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承受能力进行调整,需要考量门诊慢性病相关数据、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结余情况等,讨论是否有必要纳入。
金同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