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很早的时候就想去江南。也许受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影响吧,也许是因为听了太多的有关江南的美丽句子: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一直吸引着我——
车往南行,空气渐渐变得闷热而湿润,景色也渐渐显出江南的柔媚。路边农舍有别于北方的方正规整,随意散落在道路的两旁,掩映在绿树之中的粉墙黛瓦,别有一种水墨江南之感。尤为特别的是屋后皆开有小门,呵呵,不知是为了方便还是另有特殊的民俗风情?后门外往往是一弯竹篱,显得古朴而又意趣。房前屋后不定哪儿就会出现一汪水,也许正是这些水孕育了江南的秀美和灵气。
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
……
这样的诗意只有国色水乡的江南才有。
我想古代诗人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缠绵悱恻而又妙然天成的诗句,肯定和江南有关,有这样的水土才会熏陶出这样的才情。
现代社会越来越发展,到处都是高速路网,显得冰冷而无生气。可是江南的高速也给人以惊喜,有别于北方稀稀落落的排树。除了树木的翠绿茂盛外,还在树与路之间,密密地种植了紫薇,粉红、纯白的花朵相间,鲜艳娇俏,别有一种生动。恍若在丛林中穿行,有苍茫蓊郁之感。几乎让人以为是受了冰心的影响:“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是高速公路最后的一点诗意,也是在江南留给我的。
江南是美丽的,也是多情的,这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自古做父母的都是生儿望成龙,生女期如花。江南的父母在这一点上做的尤其温情而浪漫。每户人家生孩子时,不管男孩女孩都要为他酿上许多的好酒,那些酿酒的父母们在这酒里会倾注多少对孩子平安的期许和未来的憧憬?真是无从想象也无从得知。大约从此之后的酒香中就洒满了浓浓的爱意。这些酒当然不是为庆祝孩子诞生喝的,酿好后要把它们埋在自家的院子里。如果是女儿,等到女儿出嫁,取出这些陈年佳酿,为女儿送嫁,这酒就叫女儿红。这醇香的酒中该包含父母的多少爱意与祝福?如果是儿子,等到儿子金榜题名时,取它们出来大宴宾客,这酒就叫状元红。这浓郁的酒香里流露出何等的畅意和欣慰?
还有一个地方的风俗,比这少了些诗意,但多了些率真质朴。就是生女儿时要在门前种上香樟树,几个女儿就种几棵。此地的人只要看看门前的香樟树就会知道这家有几个女孩子,多么坦率的做法,很有点广而告之的意思。大约古代的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尤其女孩子又足不出户,怎样才能真正为女儿选择一个乘龙快婿,是父母们最关心的。我们这儿自古就有“一家女,百家求”的说法,可见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还是希望自己女儿的婚姻幸福美满。在为女择婿这件事上还是多方比较慎重选择的。等到这家有女初长成,香樟树就派上了用场,双方合意了,男方会在晚上砍下女方家门前的一棵香樟树,第二天来求婚。大约这种砍树的声音传到待嫁的女孩耳中,是羞涩而甜蜜的;传到父母的耳中,大约是欣慰而有点忧伤的。自己辛苦养大的女儿就要嫁为人妇了,在家里爱如珍宝的女儿从此就是别家的人了。嫁女儿的心情总是复杂的,忧伤中有着惶惑和担忧……(猜想这棵砍下的香樟树会不会最后做成了装丝绸的妆奁呢?)也因此在为女儿准备嫁妆时要精心又精心。
首先要准备许多的被子,这些大部分并不是为女儿准备的。据说每个出嫁的女子都要准备一些被子,当然越多越好(事实上要根据家境)。这些被子并不是留给自己盖。嫁到夫家后,首先要选一床送给公公婆婆,这床被子就叫“长被”,取其尊敬长辈之意;其次要选一些送给嫂嫂或小姑,这样的被子就叫“姑嫂被”:送婆婆也罢,姑嫂也罢,不过是希望一家人家庭和和睦睦,我们一直有一个传统,家和万事兴。自己要选一床留给自己——只留一“被子”,寄托的是对爱情最美好的祈愿和对婚姻的祝福,一生一世一双人, “得一真心人,白首不相负”,这“一辈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余的那些被子呢,全部留给自己的孩子,这些被子就叫“宝被”,取其“心肝宝贝”之意;我想还有“被被相传”之意吧。一床小小的被子,凝聚着江南女子一生的梦。以前女子的嫁妆,这些衣物被褥全是自己缝制,那一针一线里,该凝聚着多少美丽的梦想和忧伤呢?
其次要准备的是两箱子的丝绸,不管你多么富有,都只准备两箱子,这叫“两厢厮守,缠缠绵绵”,这份嫁妆里还多了许多的甜蜜。谁说我们中国人不懂爱情?我们更看重婚姻的长久,重视家庭的和谐美满。这暗合了传统文化中的“家和万事兴”。都说中国的父母感情最含蓄的,从来不对孩子说我爱你,可是这代代相传的习俗中流淌着多少对孩子深沉的爱意和中国独有的浪漫情怀?
江南景美,人美,情更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