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我们经常听到富不过三代这句话,但今天要为你介绍的这位建筑大师贝聿铭,他的家族却足足昌盛了500年,富贵延续了15代。
明朝靠行医卖药为生的贝兰堂,从浙江来到苏州。因为特别能吃苦,再加上本身就有极强的经商头脑,贝兰堂开始坚持做贸易,并且很快成了江海航运领头人。
做贸易成功的贝兰堂,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开拓其他的贸易领域。
据记载,他的商业版图中包括了医药,颜料和纺织等,从此,苏州贝氏家族的繁荣正式拉开帷幕。
乾隆时期的贝家,已经凭借贸易的成功,晋升苏州四富之一。
贝氏家族的第十三世孙,贝润生与贝哉安更是让这个家族发展得更好了。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家中的长子,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他,开始拓展家族业务并且用私人财产在苏州修缮了一座狮子林。
我们都知道苏州园林,而贝润生修建的园林,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了无价之宝。
贝润生一家从苏州搬到上海,并大量购入住宅,这也让他成为了拥有上千套资产的地产大亨。
贝润生的私宅嘉园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式古宅,始建于乾隆年间,后来在日本建筑师周山清平改造成了苏州的有熊酒店。
贝润生的弟弟贝哉安,来到上海后,因为环境的影响,对银行和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
当时上海没有中国人开银行,于是,他积累资金,创办了属于中国的上海银行,并协助创办了中国旅行社。
这样成功的家族,并没有因此满足于自己的财富或者大肆挥霍财产,而是热心慈善公益,并且还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富而不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家族的财富能够持续上百年。
贝哉安的三儿子贝祖贻,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出生于“金融大亨”家庭的贝祖贻,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还曾担任过中央银行总裁。
在这样的背景下,贝聿铭却没有选择好走的银行金融之路,而是选择了他非常喜欢的建筑学。
贝聿铭生长在苏州,他经常陪祖父母逛苏州古典园林,贝聿铭的祖父会给他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构建,这也让他对建筑有着强烈的热爱。
他移民之后,家人想让他学金融,而贝聿铭坚持自己的理想,先后去了宾夕法尼亚建筑系,又转到麻省理工建筑系,最后在哈佛大学读的建筑硕士。
贝聿铭一生获奖无数,前美国里根总统曾亲自为他颁奖,并把他称作“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但是,其实才华横溢的背后,也有很多艰难的时光。他曾经被巴黎人骂了2年多,贝聿铭的随身翻译都被气哭了,更有甚者还往他的鞋上吐口水,
究竟为何一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会遭到这样的待遇?
法国当时想要重建卢浮宫,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为了让贝聿铭接下这个项目,选择承受重重压力,跳过招标,直接把卢浮宫前的设计交给了贝聿铭。
虽然获得了前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但是很多法国人却对贝聿铭的设计表示不解。
大部分法国人表示,为何要找一个华人来设计法国重要的建筑,很多批评的声音开始在法国文化名人圈传播开来,甚至一些法国媒体还称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为【死亡之家】。
这段期间,贝聿铭也很少出门,因为可能遇到法国民众向他吐口水。在外界压力和指责下,贝聿铭依旧保持着他招牌温暖的微笑,并且沉着冷静。
1989年,当贝聿铭的设计在法国民众面前惊艳亮相,曾经的不满都因为这所玻璃金字塔所惊艳。
卢浮宫因为这所玻璃金字塔,增添了很多现代的元素,整个卢浮宫改建项目结束后,参观卢浮宫的人几乎翻倍。很多人都宁可排很久的队,也要在这所玻璃金字塔前拍照。
我想法国人都没想到,这个曾经被他们唾弃的建筑,竟然会成为他们现在的骄傲,变成大家口中像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
这次的作品让贝聿铭获得了法国授予的荣誉勋章,并且让他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也让全世界的人认识了这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贝聿铭曾说:“对我来说,中国就是我的根。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号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他始终强调着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不忘本的贝聿铭,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后,还拿出10万美金的奖学金为有抱负的中国建筑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贝聿铭在国外设计了很多有名的建筑,整个项目的预算也会尽最大可能的支出。
但是在97年香港回归时,贝聿铭仅用了1亿8千万美元的预算建成中银大厦,而旁边的汇丰银行预算有10亿美元。
中银大厦
贝聿铭用几何设计,简洁以及理性的线条建成了香港颇具地标性的建筑中银大厦,它展现“中国人的雄心”。
其实,贝聿铭设计的很多作品都成了世界的地标性建筑,他善于将东方审美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用建筑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原本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85岁高龄的贝聿铭接手新馆设计项目。
他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不管是布局还是植物,他都专注把控着每一个细节。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成了贝聿铭退休前的谢幕之作。
回顾贝聿铭的一生,他留给世界很多标志性的建筑。
贝聿铭在现代建筑历史上,设计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现代主义风格让建筑有着与众不同的诗意。
贝聿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让光线来作设计”。他利用玻璃中透出的光线,凭借阳光与反射光的巧妙结合,让空间与墙面形成了变化多样的图案。这种艺术表现力,让贝聿铭的设计在现代主义建筑历史上,留下了姓名。
2019年的今天(5月16日),102岁高龄的贝聿铭安详离世。他设计了世界永恒的经典建筑,他那标志性的微笑,都让这个延续了15代的家族,被世界所认识和钦佩。
请为这位在世界声称“中国就是我的根”的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点赞缅怀。
李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