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小明探历史:
十多年前,一部名为《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电视剧出现在大众视野,该剧以新颖的方式向大众揭开了抗战的另一面,直至如今,《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剧仍然是抗战剧中的经典,以佼佼者的姿态立于“团剧”抗战题材之列。
实际上,这部剧当中的那场激烈的南天门之战就是以1944年的松山之战为原型来演绎的。
松山爆炸
但是真实的松山之战又不像剧中所演的那样,而是更为激烈和血腥的。
【松山之战为何如此重要?】
松山之战出名就在于这是抗战后期,国军投入规模最大的胜仗,此战相比台儿庄一战来说更难打,敌人也相较于之前来说更懂得有效利用地形,仗着先天的优势地位,较之前更为“狡猾”。
这场仗,是艰苦的,从1944年6月4日开始,一直打了九十五天,直到9月7日以我方惨胜结束。惨胜也是有数据对比的:四万远征军奔赴战场作战,战后清点,阵亡者达四千人之多,伤亡人数七千七百多名战士!但日军的损伤程度却仅有一千两百多名士兵,敌我伤亡比高达1∶6多!数据对比之下,更能体现出这场战役胜利不易。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四十万的日军在海军的帮助之下,以较短的时间迅速拿下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中国西南部岌岌可危,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奔赴前线,前往作战。一开始便因200师一战成名,之后因盟军之间相互猜忌、不信任、不配合,导致远征军损失惨烈。5月,日军沿滇缅公路一路北上,进而占领腾冲等战略要地,此时,云南的地理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日军早已看好松山这一要地,更是第一时间占领,此地地势惊险,且位于怒江旁边,是一道很好的防守,此地还是滇缅公路的必经之地,可谓咽喉之处。美国记者还把此地称为:“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
如此重要地带,对于一扫日军在滇西的势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日军也早看出之一地带的重要性,将其攻下之后立马作为重点地带打造,在其天然基础上进行加固,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并且在长时间的修筑中,松山被修建了大量的地堡,达到火力能够无死角射击的地步,并且各个堡垒内部可以走动,即便是一处被攻陷,但日军又可以很快在下个地点做防护,继续组建稠密的火力网!日军联队队长松井秀治大佐还曾放下狂言:“中国要是没有牺牲十万人,想要打下松山是不可能的!”
【数战松山】
1944年5月,十多万远征军发起滇西反击战,还发动了二十万民工一同参与战斗。夜里,就组织战士们利用各种渡江工具横渡怒江,其中不乏那些承载力较小的竹筏、皮艇,但即便渡江容易,想要攻下由日军层层严守的据点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敌人火力凶猛、迅速,再加上有利地势把持,远征军久攻不下,日军完全抵抗了进攻,此前也并未对日军情况了解过多,便贸然前来进攻,导致我方损失惨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直久攻不下,战士们士气低落,再看看伤亡人数,更是一时没了信心。单看最后一次进攻,虽然子弹不断在飞、炮弹也不停地在轰炸,但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进攻,发出去的弹药没有摧毁敌人任何一个炮弹阵地。8月,一个正午时间,战士们顶着酷热的天气冲上高地,与鬼子肉搏两小时,一个营长不幸身中炮弹身亡,等到傍晚撤退时,才发现一个营的兵力现在只剩下了8个人,一个排的战士奔赴战场,仅三十分钟,整个排只剩下四个人!此等损失让指挥者勃然大怒。
一开始轻敌大意,长官部以为钟彬带领的七十一军在一周内攻下松山是没问题的,但如今,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也仅仅只是攻下了鹰蹲山,老蒋为此大发雷霆,还把钟彬送到了军事法庭。之后卫立煌又派出第八军继续攻打松山。
第八军的官兵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起初,都以为是钟彬指挥作战能力不行,不能有效管理部队,才会导致伤亡如此惨重,因此也是不重视这次作战。但一到战场,问题立马就显现出来,第八军的官兵才意识到自己的所犯的错误是何等低级。但看武器以及兵力,我方是明显优于日方的,并且还有广大群众和空军的支援帮助,怎么说攻下松山都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偏偏就是一连打了十几场仗,仅夺下两个阵地。
事情的转机终于来了,8月20日,工兵营挖了两条地道通向松山的顶峰,还把六吨的炸药藏在地道之中,一举炸死日军守军,可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日军仍然没有投降,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李弥旧照
而身为军长的何绍周却没了信心,向上级请求让身为副军长的李弥前来前线指挥作战,李弥虽身为副军长,但却是真真切切凭自己实力一步步升上来的,这与靠伯父一手提拔上来的何绍周截然不同,也许正是这样,在危难时刻,何绍周想到了自己的副军长李弥,而卫立煌也猜出何绍周的心思,立马把在另一战场作战的李弥调了过来。
李弥也很快进入状态,以前线总指挥的身份,积极投入到部队指挥中,由于正确的指挥,日军吃了好几个败仗,一时也是伤亡惨重,日军所占领的外围阵地也一一被夺回。
九月,远征军发动再一次进攻,攻势之猛令敌人四处逃窜,各战士在战场上杀敌果断,士气大振!在大部队冲锋之时,指挥作战的李弥副军长亲自率领敢死队上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老兵记忆里的松山之战】
1944年,仅有二十岁的贵州籍小士兵谭祖幼作为一名传令兵跟随部队浩浩荡荡挺进松山,战役之大,让这位熬过战场的老兵在多年后回忆起来也是记忆犹新。
谭祖幼
滇西气候多变,雨总是来得措不及防,那是1944年7月攻打滚龙坡的事了。好好的一个大晴天,正好发起攻击,但突然而来的雨并不会改变整个部队的行军计划,一整个团的兄弟战士们只能冒雨前进,山坡道路泥泞还不好走,雨水冲刷后留下许许多多小水坑,这些都变成战士们前进的阻力,又有多少的战士把鞋子都丢在了前行的路上,但就算这样,也不会软弱分毫,冒着大雨、顶着炮火攻打敌军阵地。
敌军居高临下,对我方部队展开猛烈进攻,一个个战士随着雨水顺着滚龙坡往下滑去……仅开展十分钟的时间,第一营就损伤过半,副团长的一条手背也被炸弹炸飞,各级营长、连长、排长也都多多少少受伤!
另一边,其他战士们也在进攻另一据点大垭口,激战并没有停止,一直打到八月初,才相继拿下滚龙坡、大垭口阵地,虽胜利,却也损失惨重。
打了近一个月的仗,终于攻了下来,士兵也是开心不已,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一刻放松的机会,开始休整军队。就在谭祖幼与另两名战友谈话的同时,堡垒里冲出来一名日本军官,有些军官会躲在堡垒里逃过部队的肃清战场,这名军官大概就是这样。见时机成熟便冲了出来,手握佩刀就冲向离他最近的谭祖幼。、
人在遇到危险时肯定是下意识地躲避,刚好谭祖幼手里拿着一把铁锹,就这么一挡,那日本军官也是猝不及防,拿在手里的战刀被打出去老远,就在他吃痛没反应过来时,另一名拿枪的战士立马回过神来掏出枪击毙了这个日本军官。战场之上真是无时无刻都需要提高警惕啊!直到多年后回忆起此事,年逾九十的老人仍是记忆犹新,还不无感慨地说:“这把刀之后被我收走了,一直都留在身边,最后在保山时送人了……可惜咯,那把刀。”
……
老兵记忆里的一点一滴,也终成为后人最珍贵的史料。
【娃娃兵】
三个月的松山之战,我军损失可谓惨烈,上千名的“娃娃兵”在战场上遇害,最小的那个娃娃兵仅有九岁,就倒在了战场上。
抗日的战场上,娃娃兵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日军见到这么小的孩子就上战场还是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于是让翻译询问:“你这么小,为什么要上战场?”
小战士虽年龄小但志却坚,瞥了一眼身穿日本军装的翻译,轻蔑地回道:“侵略狗都打到家门了,不上战场拼命,难道去大街上要饭吗?”听到这话的日军翻译脸色顿时青一阵红一阵,一时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这个娃娃兵叫张全胜。1944年跟随部队一起参加了滇西反攻作战,在松山战役敌军猛烈地炮击之下,来不及撤退的战士被俘,小小的张全胜也在其中。
翻译把小全胜的回答译给日本兵后,日本兵大怒,抬手抽出腰间的军刀,怒吼:“你想死我就成全你!最后再满足你一下,你想怎么死?”听完翻译后的张全胜,丝毫没有怯意,反而挺直自己的身板:“我已经死了!”见小小的孩子能有如此胆识,一同被俘的战友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无一不对这个孩子赞扬与惋惜。
最后,当然是没能逃过敌人的杀害,张全胜和其他战友们全部牺牲在日军的残虐之下。
歼灭敌军一千多人,另有一千多日军选择玉碎。而松山之战也成为滇西会战中最为残酷的战役,也是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胜利。
何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