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关于大学生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找到职业方向,之前已经比较全面地从学生个人优势探索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查2大方面做过解析,具体可参考: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首先得明白什么叫等值交换
事实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充其量只算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真正重要的,还是如何来实现这个职业目标。
当然,对于尚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毕竟还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先学好各门专业必修课,打好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在有精力和时间之余,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前做一些准备,以备将来毕业时,更加顺利地找到与自己职业目标相一致的工作。
01
专业课之外的必备职场技能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习
1、excel、word、PPT等基础办公软件的学习
office基础办公软件,几乎是职场人每天上班使用频率和时长最长的办公软件,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平时的观察,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对其的掌握非常有限:
需要他们做一个简单的文档和表格时,很简单的操作都不熟练或者不会,提交的结果格式不规范、毫无美观整洁可言。
一名新人,提交给领导和同事的邮件、文档是否格式正确、美观大方,是职业素养最直观的体现,是一个小投入、大收益的事。
因此,务必在学校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office办公软件最基本的用法、一般商务场合的相应使用格式规范等,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几周的投入,就能在以后职场中,领导和同事还没见到你的人,先从文档和邮件上对你产生好印象。
2、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毕业后进入职场,第一关需要投递的简历被HR看中,第二关需要在面试时被面试官看中,这中间就涉及到两个重要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沟通能力。这两项能力也是任何一个岗位在职场上必须具备的能力。
因此,在大学期间,通过多阅读、多练习写作来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或班干部的工作,又或者是多实习来提升个人的口头沟通能力。
3、最好有个专业之外的一技之长
一个专业好英语又好的应届生,选择工作时,即可以选择没有语言要求的相关专业的工作,还可以同时选择有语言要求的专业工作,能顺利从事自己职业目标工作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因此,学好专业理论课程之外,最好还同时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本身是学理工科的,可以同时学学管理、法律;本身学管理的,可以同时钻研一门偏技术的学科。
02
至少关注1-3个职业领域的乐于分享的在职人士,了解行业动态
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习的理论知识跟实践操作有比较大的鸿沟,过去的大学生们,常常都是等真正到了企业,才发现书上学的跟现实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但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只要我们有心,就能够找到我们目标职业里很多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前辈,他们也乐于通过视频、文字等各种方式来分享他们的工作心得,在这个职位上遭遇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对这个职业未来的看法等等。
上大学期间,至少关注1-3个自己目标职业领域里的大V,经常看看他们自身的感悟,以及分享的最新的行业资讯等,都能够让我们对这个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
时间长了,对这个职业在现实职场上是怎么运转的,就会比较熟悉,一方面能够在将来更快地融入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结合自己看到的实践中的问题,也就会对专业课程理解得更深刻。
03
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尽量多参加实践和实习
企业在进行校招时,面对的都是差不多一样的简历,除了那些能够在投递简历时就主动自我介绍、给HR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学以外,HR筛选简历的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看是不是有相关的实习。
短短的实习期,不一定就能够学会这个岗位的很多东西,但至少表明你对这个岗位是真的很有兴趣。比如公司需要招聘一个自媒体运营,面对两份差不多的简历,一份简历说自己非常热爱这个岗位,但任何实践经历都没有,而另外一份简历直接放上了自己自媒体账号名称及不错的粉丝数,面试官会录用哪一位,结果不言自明。
最后,总结一下,相对于确立职业目标,对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为实现职业目标采取行动,在大学学习期间,应注重专业课之外综合能力的提升,至少关注1-3个职业领域的在职大V、跟踪行业动态,尽量多参加实践和实习,这样就能确保在毕业时,拥有更多从事自己目标职业的机会。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