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授牌暨项目签约仪式资料图(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官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关键。于济南而言,创新是走在前列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推进器。
为了破解引进高端科研院所面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济南市探索设立并积极推广“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率先制定《济南市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促进形成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等21家机构连线成片的集聚效应,以制度创新赋能“科创济南”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先试先行,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新模式
济南的“四不像”机构是指“不像高校,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业,也不像事业单位”的新型研发机构,赋予技术研发为核心,兼具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产业投融资及高端人才集聚培养等功能,在济南市辖区内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方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社会组织。
与传统事业单位相比,新型研发机构综合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等各类机构的特色优势,怎样有利于发展,就怎样设计、建设,体制机制更灵活。
自组建第一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以来,济南市以其为样本,对“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完善,趟出了一条快速突破体制机制屏障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共有21家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济南。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和人才“虹吸效应”“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这些机构,以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为核心,同时兼具科研、转化、孵化、投融资及高端人才集聚功能,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济南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的发展动能。
制度创新,加速形成集聚效应
新型研发机构提升了济南科创中心“含金量”,构筑了扬起发展龙头的“加速器”,进一步优化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金牌环境,为济南打开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合作的发展空间,丁肇中、吴一戎、王小云等院士人才团队纷至沓来,“济南”的金字招牌效应凸显、虹吸能力强劲。
据了解,仅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就集聚创新团队91个,创立研究机构64个,实施专利300多项,转化前沿产业技术成果200多项,孵化高技术企业99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200亿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填补了山东乃至国内产业空白。
近期,中科院、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三方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建设的中科院济南科创城项目,将打造引领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形成能够代表国家水平、在国际上拥有重要话语权的科技创新中心。“中科系”院所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磁技术、先进制造等众多前沿技术领域,初步实现了多领域、多产业、多主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山东省、济南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