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青海湖,大地的一滴蓝色眼泪。布达拉宫,雄伟的佛教圣地。憨厚朴实的藏民,背着行囊一路跪拜一路行走的朝圣者。神秘的土地,伸手可摘一朵白云的地方。因为它的神圣、美丽,令深爱它的人心生向往。
走进西藏,寻觅,俊朗少年的足迹。怀念,留下“不负如来不负卿”不朽诗句的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户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刚出生的仓央嘉措,谁也想不到他会走进历史的舞台,影响整个藏区。可是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他的凄美人生似乎就已经冥冥之中注定了。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病故,享年66岁。但从布达拉宫传出消息说,五世达赖喇嘛正在闭关修行,一段时间内不公开出来处理政务了。其实,这是格鲁派政权的第巴桑杰嘉措有意隐瞒了他去世的消息。直到1696年,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才从战俘的口中得知真相,龙颜大怒,狠狠地批评了桑杰嘉措,甚至说要动用武力惩罚。桑杰嘉措慌了,忙上奏说,实际上这是按照五世达赖喇嘛的遗嘱办的,而且,他的转世灵童已经找到,一直受到严密的保护和尽心的抚养,此时,请求中央政府予以认证。
这个少年,就是仓央嘉措,此时他已经14岁了。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而仓央嘉措14岁才开始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只有僧侣,仓央嘉措的苦恼可想而知。仓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年轻胆大的他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屡屡“行为不检”、“不守戒规”。
一天他微服出行,化名荡桑汪波到拉萨街头,结识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难以隐藏心里的爱情,他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1702年,仓央嘉措20岁时,他应该受比丘戒了,依照以前的约定,他前往日喀则札什伦布寺与五世班禅相见。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时他不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班禅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沙弥戒。此后,他改名化装常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接触了许多平民,经常来往于他的情人家中,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可是生活总是时刻考验的人们,好景不长,有一天下大雪,他清早起来,就偷偷跑去和情人约会,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的终点是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当着仓央嘉措的面,用严刑处死了他的情人。此时的他不再是最美的情郎,而是一个无助的少年。
另一头,他可怜的母亲,面对门巴族人的羡慕,吞噬着苦果。她不想要他做什么活佛,他只要一个儿子,一个健康,快乐,陪伴自己终老的儿子。她不要什么富贵,贫穷也是福。没有什么福,比拥有爱子更幸福。没有什么不幸,比痛失爱子更不幸。亲爱的孩子,年轻的你,远离亲人,是否能够应对复杂的权力之争。是否能够撑起西藏的一片蓝天。是否忘记红尘之中的情与爱。母亲的担忧,化作泪水,湿了衣襟。那颗遥远的星星啊,请替我,问候我的孩子,好好地照顾好自己。几年的布达拉宫生活。仓央嘉措也一定想念过她的母亲,那个生他,爱他的人。离开家乡门隅,离开母亲,他的思念,化作心中一轮明月,寄托思念。
1705年,拉藏汗和桑杰嘉措两方发生战争,桑杰嘉措被处死,拉藏汗掌握大权。此后,他就对仓央嘉措多方责难,并向清政府奏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仓央嘉措,并不是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命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路经青海湖的时候,1706年冬天,时年24岁的仓央嘉措突然“死亡”。
关于仓央嘉措的圆寂,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题。但是在民间说法中,在1706年的冬天,在凄冷荒凉的青海湖畔,仓央嘉措并没有死去,他逃了出来,此后隐姓埋名地活到了64岁。至于他是怎么逃出来的,逃出来之后又去过哪里,这就众说纷纭了,不过大多数人比较相信的是一种“阿拉善说”。“阿拉善说”的大概情节是,仓央嘉措逃了出来后,四处云游,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据说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1716年前后,他来到现内蒙古阿拉善旗,从此在此地生活,先后担当了13座寺庙的住持,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的精妙业绩。1746年,64岁的仓央嘉措染病去世,但他的事迹为广大阿拉善人民传诵,当地人民为他修建了灵塔,供奉了他的遗物。
仓央嘉措圆寂后,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达赖喇嘛。
每每读起仓央嘉措的诗歌时,我在幻想,仓央嘉措如果平安走进京城,在皇宫里,与康熙吟诗作赋......
那一日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是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夜
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