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一、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39年6月,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840 年 6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协议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南京条约》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以及中俄《瑷珲条约》等,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三) 甲午战争
日本为称霸世界,在1894年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反抗最为激烈的战争。最终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前往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四)洋务运动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国侵略,维护封建统治,在19 世纪 60-90年代,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其是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为代表进行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创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州水师、福建水师等近代海军,其中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水师是主力。创立了一系列新式学堂,其中建立的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是近代教育的开端。甲午战争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五)戊戌变法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即“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 年 6月 11日,光绪帝下诏书变法,开始实行“新政”,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 6 人被杀,历时 103天的变法失败。
(六)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是指 1900年 8 月14 日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应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亡,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 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七) 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行者。1894年11月,孙中山率先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立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此进入高潮。不久,孙中山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纲领总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1911年10月 10日,武昌起义胜利,清政府瓦解,史称“辛亥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的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李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