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朱棣是老江湖了,做事油而不腻。欺辱寡嫂,屠戮亲侄的事,竟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证据,手法细腻,思路清晰,堪称教科书般“篡位”。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费劲吧啦的创建了大明朝。古代在嫡长子继承制度之下大儿子朱标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太子,也被学者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毕生的心愿,便是要将皇位完完整整地传给自己的儿子朱标。他在培养朱标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
朱标也算争气,朱元璋那套仁义道德学得也是有模有样。
如果人生完全按照自己预料的发展,那怎么还能叫人生呢?
公元1392年,朱标去世,享年38岁。垂垂老矣的朱元璋一夜回到解放前,原本为朱标打造的王朝班底再也用不上了。
行将就木的朱元璋不得不再“练一个小号”。
带着对朱标的爱与关心,朱元璋选择培养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将他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并不惜一手策划“蓝玉案”,屠杀功臣集团,为朱允炆的成功登基扫平道路。
当这一切都结束后,朱允炆离开当上了大明朝第二任皇帝。
朱允炆登基之后,便决议削藩,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殊不知,那些老辣的藩王,又怎么是那么好欺负的。
原本父死子继,朱标的兄弟们都有机会登上皇位,这可倒好,朱元璋一厢情愿,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这本就让朱标的兄弟们不开心了。
朱允炆登基之后,还大肆削藩,终于还是逼急了朱棣。
在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挥师南下。建文帝派老将耿炳文率兵抵御。可结果建文帝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碎,竟然被朱棣反攻进了南京。
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进入南京,那些力劝建文帝削藩的奇泰、黄子澄等人悉数遭屠杀,方孝孺甚至被诛杀十族。朱棣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在朱棣攻入南京时,朱允炆自觉大势已去,于是便举家自焚。朱允炆到底死没死,说法不一,但根据史料推测,朱棣确实找了朱允炆半辈子。
抛开朱允炆不提,朱允炆的三个弟弟与母亲吕氏皆被朱棣所俘获。那朱棣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吕氏原本是朱标的二夫人,他的大夫人是常遇春的大女儿,给朱标生了儿子朱雄英与三儿子朱允熥。
吕氏则生了四个儿子,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还一个小六,没有起名字便去世了。
因此,朱允炆在位时,共有还有三个兄弟在世。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当朱棣攻入南京时,在得知朱允炆纵火自焚之后,朱棣便开始演上了。
他当着嫂子吕氏的面,嚎啕大哭,嘴里念叨着:“你这个傻小子,你叔叔又怎么能害你呢?”吕氏也没说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然自己的儿子输了,那就只能承认朱棣的合法性了。而朱棣对此也很受用,他也明白,自己的皇位来路不正,因此在做事情时,考虑得更周到。
既然朱棣坐上了皇位,那么就有必要干点啥,让自己皇位的来路,看起来正一些。他将吕氏太后的职位撸了下来,成为了懿文太子妃。包括朱允炆的三个弟弟,也都由一字王变为了二字王。
老三朱允熥从吴王变成了广泽王,朱允熞从衡王降为怀恩王。就在他们举家搬迁到封地后,屁股还没坐热乎,朱棣又反悔了。
这一路上,兄弟二人对于朱棣的做法颇有微词,而且他们身份比较特殊,朱棣觉得还是将他们放在眼皮子底下比较放心。
朱棣以这兄弟二人不知感恩,肆意发表不当言论为由,将他们贬为庶人,永远禁锢在凤阳老家。
在朱允熥39岁时,突然死亡。不少人推测,是朱棣下的黑手,但如果想一想38岁英年早逝的朱标,或许朱允熥的死也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原因。
而另一个难弟朱允熞,则在1414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仅仅29岁,这个小兄弟应该是囚禁凤阳抑郁而亡。
最小的弟弟朱允熙则没有被发配到凤阳老家,而是跟随着他母亲吕太后为朱标守陵,在公元1406年,住宅失火,年仅16岁的朱允熙撒手人寰,留下吕太后在人间苟活。
综上所述,朱标的这几个孩子,朱允炆、朱允熙、朱允熞、朱允熥,除了朱允炆下落不明之外,其他的几个兄弟皆死于非命。
这种事就和赵光义登基之后,赵匡胤的孩子陆续去世一般,朱标的这几个儿子也是花式死法。
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朱棣干的,但他们的非正常死亡,又总感觉和朱棣分不开。试想一下,这几个兄弟活着,朱棣每天估计连睡觉都睡不踏实。
正由于他皇位来路不正,才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行为,事情做得如此隐蔽。
朱标的儿子们基本都难逃一死,最可怜的还是朱标的孙子们,基本也都终身与囚笼为伴,尤其是朱文圭,竟然从2岁开始,一直被囚禁到50多岁。
原本生于帝王家是享福的,可正因为皇权之争,结果还没有享福就吃了一波瓜落,郁郁一生。
朱棣好歹也在皇帝的位置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他对待寡嫂与侄子的手段,实在难称之为大丈夫,虽说如此,咱也理解。
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