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关宁军,晚明镇辽之精锐,纵横关内外二十载,是局势的压舱石,是战事的救火队,但其留给后世的背影却扑朔迷离,耐人寻味。经过一年多的筹备,&34;探秘关宁军&34;系列文章正式上线,我将以《地形集》《军制篇》《战例考》《人物志》四大板块为纲,全面探寻明末辽东,深度探秘关宁辽军。
本文《探秘关宁军·军制篇之十六——详述明军营兵编制》是我&34;探秘关宁军&34;系列的第二十二篇文章。
书接前文,我们来聊明军营兵的编制。
&34;标兵&34;创始人翁万达曾指出:宣府&34;正、奇、援、游兵四营,每营官军三千员名,团聚镇城。&34;
为什么是三千呢?嘉隆时期任蓟辽总督的刘涛这样解释:
&34;三千一营,必步队二千,马队一千,何也?盖以安营之制,外一层用步队……第二层马队……又有二十队(50人队)为中营,此三千一营之制也。盖因数立营,奇正相生,马步相兼之制。&34;
明人有言&34;人马一支,动称三千&34;,是指明军一个营有三千人,这也是&34;三千营&34;说法的由来。
成书于万历时期的《兵录》,记载了明朝兵部设想过的一种营兵编制(粗略):
五人为伍,十二人一队(设队长1名);数十人为一旗,百人为一哨(百总1名),五百人为一司(把总1);一千余人设千总一员,最后,三千人称一营。
但在现实中,一个营的兵力并无定数,三四百到三五千都有可能;营以下编制中,&34;旗&34;&34;哨&34;和&34;司&34;也并非定设,定设的只有&34;伍&34;和&34;队&34;。
“伍”和“队”是明军营兵最底层的编制
关于营以下编制,&34;督抚标兵&34;的创始人——翁万达曾建议:
五人一伍,十伍为一队,设队甲一名;十队为一哨,设哨长一名;五哨为一营,设将领一员,并佐以把总、中军等助手。
相比于翁的营制,卢象升的宣大山西督标更为典型——任总督后,卢将标兵人数从5千增至1万,分立五营,各营编制为:
五人一伍,内设伍长一人;
十伍一队,另设队甲一人;
十队一司,另设把总一人;
两司一部,另设千总一人;
两部一营,设坐营一人。
总督标兵是明朝各边镇的绝对王牌,比巡抚、巡按、经略、总兵麾下标兵更精锐
对比翁万达和卢象升的营兵编制:
翁营:伍(5人)→队(51人)→哨(511人)→营(2555+n)
卢营:伍(5人)→队(51人)→司(511人)→部(1023人)→营(2047人)
两种营制虽在总兵力上相差不大,但队以上的层级、主官设置仍不统一。
事实上,直到嘉靖、隆庆时期,明军营兵编制才趋于稳定。
嘉靖时,北边营的编制,基本上是一营三千人,全营设坐营官一名,又佐以三名千总。
千总各统兵1000人为一部,把总领500人为一司,管队率50人为一队。
明军营兵由低到高的四个层级:伍-队-司-部-营
有时,队内设贴队一至二名,嘉隆之际,千、把总也设立了助手。
隆庆元年八月,总督宣大山西侍郎王之诰上言:&34;曩者军中一坐营、三千总、六把总、六十管队,所役军卒一营三千余;今坐营之外私设传事中军,分一把总为二管队,之外又有贴队千、把总……&34;
这番话道出了隆庆时,各级主官私设佐职(管队、贴队) 的普遍情况,但中军除外。
中军专门辅佐主将,负责&34;传宣号令事务&34;,职能类似旧军队中的副官、幕僚士官长、常务值班参谋。
中军的级别视主官而定,可以是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中的任何一级,但以都司、守备、千总居多。
“中军”是具体传达、落实营将命令的军官;“坐营”是具体管理、指挥营兵的军官
顺便提一下,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提出过一种步营的编制:
12人1队,设队长1、伙夫1、战兵10;
37人1旗,设旗总1;(南方抗倭时戚营是4队1旗,加旗总是49人)
3旗1局120人,设百总1;
4局1司480人,设把总1;
2司1部961人,设千总1;
3部1营2885人(+营将1、中军1)。
戚继光营兵编制的思路受到早年南方抗倭战争的影响较多
崇祯时任宣大总督的卢象升也曾&34;定营制&34;:
&34;每营分左右两部,每部分前后左右四司;除将领而下,用坐营守备一员;千总管每部战兵一千名,把总管每司战兵五百名,百总管每哨战兵一百名。&34;
卢象升的标兵五营(任宣大总督时期)——&34;天雄军&34;,即按此编制为前、后、中、左、右五营,由五位参将统领。
各营下设左、右二部千总;左部千总下设左司把总、前司把总;右部千总下设右司把总、后司把总。
“卢营”下设五个司,中司由中军直辖,左、前二司归左部统领,右、后二司归右部统领
以上讨论的是北方营制,南方营的规模小于北方。
嘉靖时,浙江温州陆兵共六营一总,计3952人,平均1营600人。
万历时,福建巡抚标兵由游击统领,分标前、标左、标右、标后、标前游、标左游6营(计4营、2游)。由于人数较少(约500人,万历35年裁为450人),各营主官由把总充任。
福建总兵标兵分新前营、标前游营、标后游营(一营二游),设坐营官1员总领;每营设把总1员,领兵500人(万历33年亦裁至450人)。
&34;哨&34;的建置不固定,在北方有时相当于部(千总统),有时介于队、司之间;在南方,哨官低于把总,高于队官,类似于北方的第二种情况。
明军中“哨官”的设置并非常制
综上所述,明后期营制的主流设置如下:
1.五级(由高到低):营、部、司、队、伍;
2.五人为伍,十伍为队,每队设管队官1~2名;
3.十队为司(4~5百人),设把总一人;
4.两司一部(约千人),设千总一名;
5.全营设营将1员,统率全营,另设坐营、中军官等佐职,算是营将幕僚。
下期开始,让我们走进明军大营,从最微观的视角着眼,看明军营兵是如何编练组织起来的。
作者/首发时间:虎头彻 2021.3.21
李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