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蓟州作为全市最年轻的一个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明确打造“三地一城”发展目标,即“非首都功能特色承接地”“京津城市服务保障基地”“国家休闲度假目的地”“宜居的山水文化名城”。
近日,记者跟随蓟州区区长廉桂峰来到蓟州区实地走访,围绕解决民之需、民之急、民之意、民之愿的实际问题。
预订了农家院的中午饭,下午两点也到不了村——这条路,太堵!
蓟州区下营镇是本市最北部的乡镇之一,镇域内有九山顶、梨木台等景区,也有许多发展规模较好的农家院。每逢节假日,一些山间道路就会出现车辆激增的情况,常白路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常白路虽不是“大道”,但却是车神架景区和九山顶景区的交汇口,附近有多个村庄经营农家院,道路经过了硬化整修,十分平整,但宽度只能勉强允许两辆车并行。
常白路
附近常州村的村民反映,一到节假日,这条路就会严重拥堵,影响正常出行,甚至一些外地游客都会因为拥堵而“打道回府”。“赶上节假日,我早晨5点多就出去买菜了,回来的时候在郭家沟道口那开始堵,一直到车神架道口,4公里,堵得跟个停车场似的。”村民说。
王继良是一名常州村村民,开农家院20余年了,伴随着常白路从2米宽的土路发展到如今6米宽的水泥路,他的农家院规模也从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接待能力越来越强,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全,“景区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这两年,但是也造成了道路的拥堵,直接影响了我们农家院的收入。有时候客人都订好房了,午饭我都给做好了,但是客人堵在路上,一着急就不过来了。”王大哥说,也因为此,与客人之间常会发生矛盾。
常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董云鹏介绍,常白路原先是用于村民出村耕作的连接道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条路成为通往景区和农家院的重要支线。从2018年开始,常白路在旅游高峰期拥堵,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因为疫情市民无法离津,蓟州区的各个景点游客倍增,道路拥堵更加严重,因此也收到了不少游客的投诉,“经外线下来以后也就200多米是6米宽的路,往里边就是4米的路面了。景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游客都奔着吃饭去,常白路就跟瘫痪了一样,8名交警都疏导不开,跟‘叉粥’了一样,乱套了。”
往年假期常白路终点常州村拥堵情况
解决:开辟新路,缓解拥堵,五一假期通行
下营镇党委书记刘学政解释说,常白路之所以拥堵,是因为车辆的进出没有分离,“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在常白路的右侧,有一条贴着山边的田间作业路,这条路如果拓宽到6~8米,就可以作为一条进景区、进村的路,这样车辆进出两向路分离,就可以有效解决拥堵问题。”
交通局局长陈树先也表示,将通过两方面的措施,对常白路拥堵路段进行缓解,“一是借助常白路、青山岭、常州、白滩周边的乡村公路贯通,疏解旅游客源。二是在车神架景区的前面,也就是在现有的常白路南侧,再开辟一条长720米的疏通路段,车流秩序分流之后,车辆和游客进出有序,管理有序,实现环形的畅通。”
那么,这条“田间作业路”是否可用呢?区规资局局长蔡国宏介绍,已经核实了该路不占生态红线,也不占天津市的永久保护生态区,“下一步我们将硬化路面,一起推进,加快这条路的修建。”
找到了解决办法,就要立即行动,廉桂峰在现场要求,这项工作,下营镇要主动进位,积极对接规资局、交通局,全力把各项工作往前赶。规资、交通部门要凝聚合力、统筹推进,高标准做好道路前期设计、工程建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加快施工,尽早完成建设任务,“五一之前必须落实,切实为广大群众、游客朋友营造便捷顺畅的出行环境。”
交警支队的杨大队长说,除了让游客多一条路、多一个选择外,也会从交通管理上缓解拥堵,“违章停车和交通事故也是拥堵的重要原因,我们将加大违章停车的治理以及交通事故的快处。同时我建议,在观景的地方,也就是常白路的中段,增加一个观景的停车场,方便游客想下车看景拍照。第三,要在常州村的村口附近增设一个临时的停车场,游客到这之后,有时候需要停车联系农家院、网络购票等,这就会造成拥堵,停车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杨大队长表示,将在旅游旺季增派交通事故的快处人员,对交通事故进行及时处置,减少拥堵的时间。
“我们的村就是没人来,想提升不知道怎么干”
随着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今来到乡村,游客们不再仅仅是吃一顿农家饭,住一晚农家院,人们更看重的是这里有哪些秀丽的风景和深邃的文化。廉桂峰一行走访下营镇时,了解到从津围北二线进入下营的第一个村,就是刘庄子村,按说这里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和自然环境,农家院也开展得比较早,但旅游业就是发展得不好。
刘庄子村
刘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立凤介绍,刘庄子村有321户村民,只有11户运营农家院,一到节假日,看到别的村人满为患,但是自己村的游客稀稀落落,“旅游旺季我们这儿的入住率才80%,有山有水,但没啥知名度,我们也不知道咋提升,不知道客源怎么来。”
刘文彪是刘庄子村最早开设农家院的经营户之一,经过多年建设总算积累了一些回头客,可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环境需求的整体改变,如今刘大哥也面临着提升改造农家院的难题,“客流量还是差点,我的农家院还是原来的那种格局,有点被淘汰了,但是如何改造我也拿不准,做成民宿的话我们也没经验,不会设计,挺着急的。”
刘文彪的农家院
相似的问题在村里成为普遍现象。其中大部分人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只有妇女老人守着绿水青山,村民刘玉静说:“附近也没有什么景区,我自己在家也没有收入,开农家院如果能增加点家里的收入肯定是最好的,但是现在确实没什么人来。”
在现场,杨立凤代表村民,说出了心声:“我们刘庄子村有爨岭庙烈士陵园,抗日英雄刘继抗就是我们村的人,红色资源较多。我们就是想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搞红色旅游,一是爨岭庙的提升,完善景观设施、丰富展馆物品,让展现的场景更生动,更有历史厚重感;二是规划一条红色旅游路线,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山货销售、农家院住宿等旅游消费,增加农民收入。但苦于有想法没思路,就是想干却不知怎么干。”
深挖红色资源优势,让刘庄子村火起来
乡村旅游是典型的民生产业,具有很强的扶贫、富民功能,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所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挖掘当地优秀民间文化,让乡村文化更好地融入乡村旅游,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
对于刘庄子村的需求,下营镇党委书记刘学政表示,下营镇将成立工作专班,主动进位,帮助刘庄子村做好红色旅游的各项工作,同时在爨岭庙提升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
蓟州文旅局局长张文军介绍,对于刘庄子村红色资源开发问题,文旅局拟从五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规划设计。目前,我们正在编制《蓟州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刘庄子村的红色小路规划设计,我们将纳入整体规划当中,作为一条重要红色教育研学路线,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尤其是把爨岭庙展馆展陈和景观提升作为重点。二是我们将组织相关人员搜集整理相关党史资料,推动展陈更新。三是对战备洞红色资源后续活化利用,使之形成更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景点。四是加强线路推介。对于爨岭庙烈士陵园点位,我们已纳入申报国家文旅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中。这条路线我们将通过微信、抖音、新浪等线上平台推出。五是开展讲解员培训。”
廉桂峰说,蓟州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有大量革命战争遗址,“可以说我们拥有发展红色旅游的绝佳历史条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和‘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两个主题,已经设计推出4条蓟州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并上报参加国家文旅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遴选活动。”
对于刘庄子村的发展,廉桂峰介绍,蓟州区将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聘请专业团队深挖红色资源优势,谋划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让红色文化遗存活起来,让红色旅游火起来。(津云新闻记者 马扬洋)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