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明名医戴原礼尝①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②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③溢户,酬应④不暇。偶一求药者既⑤去,追而告之曰:“临⑥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
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⑦谓熟谙⑧古方,大抵⑨不辨锡饧类耳!
明朝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他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见效,于是亲自去看这个医生治病。看见请他出诊和上门求医的人房间里都站不下了,那个名医忙碌得一刻不停。偶然一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了,名医追上去告诉他说:“煎药的时候加一块锡。”戴原礼听到后心里感到奇怪,就问名医是什么缘故。名医说:“这个是古代的药方。”
竟不知道古方中是饧字,饧就是用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庸医胡乱说自己熟悉古方药方,大多是连锡和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上往下俯视,如“居高临下”。
“临”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
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朱震亨、李时珍、叶桂。
清·陆以湉《冷庐医话》
上文中这位“名医”引人发笑,更令人后怕。医生分不清锡和饧,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生命,岂能如此儿戏。同时也说明,那些浅薄无知、滥竽充数之徒终将被揭穿,为人们所耻笑。
学习文言文同样如此,古文本就言简意赅,字形、字义发展到现在,多有变化,而且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理解时不仅需要多方推敲、印证,还需要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切不可望文生义。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张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