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抄喷学说:领导的行为告诉我们:一年的成绩,门面房上贴瓷砖和搞亮化工程,十年的成绩,那就建工厂,百年的成绩,领导没做,我们看不到。
久居小的可怜的县城,只有一条主干道,每来一位县领导,都要整修这条道路,不是贴墙砖,就是刷立面漆,或者是换门店的牌子。连城市中心那个可怜的十字路口也换了好几个造型,先是个小假山花坛,接着换大的,然后成了岗楼,现在成了高杆灯。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人家咋说的真经典呢?要不怎么叫“子”,还被聪明如诸葛亮者攀比呢?不过,说的经典,人们也知道,而就是不实行有什么办法。
能称得上“子”的人是不简单,管仲身体力行,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一步步的助齐桓公登上霸主的宝座,哪像现在的我们,一嘴想吃一个胖子。特别是那些一方大员,因为体制是今天是这里的领导明天可能就不是了,得弄点成绩升迁,所以短期行为严重,也怨不得他们,人家有人家的难处,形象工程泛滥,因为这最容易出效果,至于是不是百姓们需要,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了。
还有一点,就是这任领导不管上任领导的事情,那有一点老祖宗管子“十年树木”的思想,工作没一点连续性,上任领导好容易铺就的摊子,这任领导边说“胡球弄”边又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一点在一个叫段荃法的河南籍作家的小说《补助金》里面写的活灵活现的。定个规划又怎么样?可以改吗?老一说能改就可以改?规划为谁服务呢?
这位管仲先生的临终遗言--病榻论相的确高明的多,树木、树人还得要材料好的,对人来说,更得适合那个位置,丞相得有做丞相的本事,不是有本事的人都能干了丞相的,后管仲时代耐人寻味,昔日的霸王齐桓公死后身上长蛆爬出室外,才被人发现。
想起蜀汉的后诸葛亮时代,姜维是他一手栽培的对象,要说他是够用心的了,知道这个树人的道理,但后事可以安排,树可以种,人可以培养,按不按自己的规划走就管不住了。是啊,这树人的却是不容易的。
据说这位管仲先生还是官妓的创始者,应该也在十恶不赦的范围,把人家好好的女孩子往火坑里推,这就是害人,不是树人了。
周树人是个天才,而且人如其名,他很注意关心培养后辈,有个叫阿累的作家写过一篇《一面》的回忆鲁迅的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他关心女作家萧红的事迹更是被人津津乐道,而他的二弟作人就不好了,也算人如其名,不会做人。他们的小弟建人,就被人们忽视了,看看他的传记,应该算为建立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人。
要作文找树人,要好书,找树人,要考试,找树人,要工作,找树人,而且要造文凭,还是找树人,这树人是被叫烂了,能树起来人不能?
人人都知道这树人好,连邓小平也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不过后人理解他说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不关怎样,可为什么没人去树人呢?
我们社会给我们看的神话就是读书读的好的人为读的不好的人服务的,而且人家风光的多。勤劳善良不解决问题,坑蒙拐骗反而能成事。有时我会想,因为少,所以我们才鼓励人们向善,这有点戴眼镜看这个世界了。
还是那句老话,长时间的坚持向善,而且有颗淡然的心,这人就树起来了。
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