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先给结论再分析
1、上市10年以上,10年中有七年ROE大于20%。
2、在过去10年中,关键比率大于等于0.4的年份,大于等于7年。
年份长久是因为财务数据更具有可信度。更具有参考价值。我认为只有找到过去持续表现好的公司,从这群公司中,挑选未来可能会继续表现好的公司,这样的方法更加趋于稳健、安全。
虽然能够防止踩雷,但是当然也会错过一些优秀的白马次新,它注定有个死结:会错过逆袭为学霸的原学渣。而逆袭才恰恰是公众最津津乐道的传奇。比如之前的东方财富,金龙鱼等,近年的爱美客等等。但是对我来说,宁可错过,不可踏错。
两个指标:
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
关键比率:roe/分红比率。其中的分红比率:分红/净利润
&34;ROE&34;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只能挑一个指标来选股,他会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通常用归属母公司股东所有净利润和归属母公司股东所有净资产口径。
我们都知道,资产,指的是能产生未来收入的资源。资本就是资产的现值。当我们看见一家公司财务报表里用很少的净资产就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即Roe很高),它的含义并不是这家公司的资产有什么神奇之处,而是代表它家一定有些什么能带来收入的东西,没有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上。
当企业甲和企业乙拿着同样的资产,收入和利润却有云泥之别时,我们难免会问:这部分收入是从哪里来的?于是会计学就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商誉。若一家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净资产的正常获利能力,超出的部分,一定是另外一种资产带来的,这个资产就被叫作“商誉”。
巴菲特这么评价商誉:“直接和间接的企业分析经验,使我现在特别倾向于那些拥有金额很大的、可持续的经济商誉,却对有形资产需求很少的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商誉是一份不断创造丰厚回报的大礼。”股神这是直白地告诉你选股标准,投资者千万别忽略了这句话。
所以,归结为一句话,凡是靠金钱可以买到的资源,其获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是存疑的。所以我们才要找那些不是靠钱可以买来、却能给公司带来收入的独特资源,也就是巴菲特说的经济商誉。
但是这和财报里的资产科目“商誉”并不等同。财报上的商誉是溢价收购行为的差价,里面可能是经济商誉的全部或部分,也可能只是愚蠢的全部或部分。
这里所说的“商誉”我认为指的是以下几点:也就是和我之前在读书分享-波特五力模型说过的东西。
①护城河,可以是专利,版权,技术或者工艺,人无我有的商品或者服务。
②品牌溢价。例如饮料界的可口可乐,白酒的贵州茅台,空调的格力电器等等
③同样的产品,我成本更低,也就是规模优势。
④用户转换成本高。这个比如腾讯的微信、qq。
所以说,高的Roe,一定代表着某种资产没有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里,这就是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所告诉我们的。例如上面所说的其中几点。
至于分析公司,杜邦分析法可以将ROE进行拆解,分别为: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然后净利率继续拆分:毛利率-运营损耗率等等逐步从上而下分析。整个公司的脉络和商业模式就会逐渐清晰。
“关键比率”
对于第二个指标关键比率,为雪球一个大v:villike所创,我认为非常有用,逻辑合理,关键比率=ROE/分红比率(公司当年分红的钱,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分红比率,在2013年之后的年报中,都可以搜索“近三年”三个字,就能找到了。
更高的ROE,以及更低的分红比率就能带来更高的关键比率。
这个指标,看起来很简单,但你仔细想想,是切到了公司能给股东赚大钱的本质所在的,那就是:
把尽可能多的利润放在公司,转化为资产,继续享受高ROE,进而享受利滚利的神奇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指标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指标得分高的公司,意味着持续的资本投入,而真正的好公司,这个资本投入,一定是“非强制性”的。
换句话说,如果一家公司的资本投入是“不投不行”的,那这样的公司,要打个问号。
比如早年的一些重资产公司,像钢铁企业,要维持赚钱能力,就需要不断投钱更新设备,这样的投入,不是好投入。
那么,正面典型是什么呢?
在这个指标上得分高的典型,就是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
这家公司历史上几乎没有分过红,然而可以常年保持20%以上的ROE,直接造成关键比率指标无限大、直至错误,也造就了“股神”的名号。
这是第二层逻辑,找到那些给的“利率”高,同时还把利息都留着利滚利的“银行”。
分红比率越高,持有时间越短,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就越接近于买入PE的倒数。
反过来也是一样:
分红比率越低,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就越接近于公司的ROE。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双汇,目前双汇历年的分红比率如下图所示:
从图可知近几年双汇的年平均分红率为100%,也就如上面所说的,目前买入双汇的年化收益率就为其市盈率的倒数,现在双汇静态市盈率为20,1/20也就是5%的年化收益率,所以也不能说不能买,看个人标准,双汇目前的关键比率已经低于0.4,由于上周刚加过仓,所以后面不会继续考虑加仓。
还有两个问题是关于年份,为何选上市十年以上?以及为何七年满足指标?
第一个,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如何能吸引大资金,会讲好故事,有美好前景,财务数据引人入胜。所以上市不满五年的公司一般都会有洗大澡和化妆的可能,关于如何化妆可以看看《看看化妆师是这么化妆的》。
所以,因为美化和难度增大两个原因,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5年后的数据和表现,是更为可信的。
因为,美化的报表也褪色地差不多了,管理层也适应了更大的规模了,之后才是“褪尽芳华过日子”的年月。
七年满足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villike是这样说的:
70%,这个是拍脑袋的,我们需要在“标准太高,以至于没公司可选”,和“标准太低,以至于选出来一堆不值得分析公司”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70%是我个人的选择,按照这样标准,大概能选出20家左右公司。
由于每年几乎都是老面孔(还记得前面选下一次前10名的例子吗),我每年需要分析的不会超过8家,这个标准目前对我是合适的,未来也会逐步严格或放宽,视情况而定。
为什么是20%和0.4?
记住这句话:
“分红比率越低,持有时间越长,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就越接近于公司的ROE。”
所以20%也是不同人不同的追求,我追求20%那我就定20%。你也可以是18%,15%等等。
虽然很少有公司0分红(这种情况下,长期收益率会接近于ROE),但是,由于我找的公司都尽量是ROE高、分红比率低,所以,1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是可以预期的。
再来说0.4,0.4的关键比率,大概对应:
20%的ROE和50%的分红比率(0.4=20%/50%);
或者,30%的ROE和75%的分红比率;
或者,25%的ROE和63%的分红比率。
最后:
巴菲特说如果只让他选一个指标,他会选择roe。因为roe指标可以指引他快速找到那些可能具有某种经济商誉的企业。那是不是找到以后,就可以直接投资了呢?
no,这只是第一道关口,距离做出投资决策,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投资者接下来要思考:①那些没有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却能给企业带来收入的资产是什么?②这种资产未来会消亡、会增长还是会维持不变呢?③它的存在或者增长,是否需要投入资金去维护。与新增产出相比,投入资金是否具有较高性价比?
这就是Roe指标的正确使用姿势。
不过前面也说过,使用Roe作为筛选企业的第一关,是在学霸里寻找未来的学霸。它注定有个死结:会错过逆袭为学霸的原学渣。而逆袭才恰恰是公众最津津乐道的传奇。
这些“学渣”,可能处于某新领域,前景远大,只是出于某种战略考虑,主动放弃利润,依赖其他来源的资金维持企业的生存和扩张,比较典型的如巴菲特所放过的亚马逊。
还是那句话:对于我来说,我还是选择宁可错过,不可踏错。
强烈申明
本文为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或翻倍的风险。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我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入或卖出决策。祝大家周末愉快。
另外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寒门奋斗lu
后台可以领取资料,输入公司名称会有历史分析文章
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