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近些年,世界知名的篮球联盟NBA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现象,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探讨。
联盟中一些美国非裔球星在功成名就之后,大都会选择和白人女子步入婚礼殿堂。科比、哈登、小乔丹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种鲜明的组合在明星的光环下分外耀眼,其中的缘由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
为什么这么多的超级巨星会如此痴迷白人女孩呢?
有些网友猜测可能是白人女孩长得美,对巨星们有较强的吸引力。NBA的超级巨星杜兰特说过:“我想要喝斯嘉丽的洗澡水”。这个梗就十分贴合地印证了这种说法,要知道斯嘉丽可是出了名的白人美女。
除了这个说法,也有网友认为巨星们是在白人女孩的主动出击下沦陷的。这些巨星们强壮又多金,名气又显著,本来就是很多女孩的梦中情人。面对条件如此优秀的东床快婿,没有几个女孩能做到心如止水。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巨星们当然也不会例外。
但黑人巨星普遍婚配白人女孩,这件事之所以会被人们所关注,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两者的社会身份和历史纠葛问题,这才是整个事件中的亮点和噱头。
众所周知,自美国成立以来,由于肤色造成的种族歧视问题便贯穿了整个美国历史。种族歧视造成的社会冲突更是此起彼伏,周而复始,至今仍未彻底解决。
数百年来,白人们主导了一系列针对黑人的打压政策和潜规则。他们运用法律赋予的特权在生活中抢占社会资源,制定隔离制度、排挤黑人等等,在政治经济方面极大损害了黑人的平等权利和利益。
即使有些黑人通过努力在某些领域获得成功,成为美国社会中的精英人士,白人们也仍旧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这就是被歧视者的命运。
为了摆脱这种不公,一些黑人便另辟蹊径,通过婚配白人女子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而改变自己后代的肤色和命运。
苏格拉底在因果定律中有言,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原因,万事万物,概莫如是。
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黑白纷争问题绵延数百年,最终的原因还得从历史中寻找。
自1492年,哥伦布意外发现新大陆,美洲这个陌生的土地正式进入了人们的眼帘。从此,新大陆的宁静被永久打破,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拓殖者轮番登场,争相探索着这个不为人知的陌生大陆。
北美大陆原本生存着数以千万计的印度安人,他们是新大陆的原住民,数千年以来,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平静地生活。
注:印第安人与外来者
直到外来者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外来者带来了他们难以企及的先进文明,还有宗教信仰,这些东西像瘟毒一样潜移默化中抹去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文明。
对于强者来说,弱小就是原罪。
数百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白人踏上北美的土地。为了抢占更多资源土地,各殖民当局在站稳脚步之后,纷纷对当地原住民施行种族灭绝政策。
注:印第安人大屠杀
他们凭借着手中的火枪火炮,对当地的印第安人进行屠杀、驱逐。
数百年下来,当地的印第安人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同化。彻底改变了北美大陆的人口结构,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北美的印第安人已经锐减到数十万人。
殖民者经过数百年的移民、生育,反而成为了新大陆的主体民族。
自此,白人在新大陆站稳了脚步,一代代在此休养生息,繁育后代,美洲就此变色。
十五世纪初,第一次有组织的黑奴贸易正式出现,一些欧洲商人用极其廉价的成本在非洲买进大量黑奴,然后贩卖到世界各地,借此谋取了巨大的利益。
注:黑奴贸易
自古财帛动人心。黑奴贸易中蕴含的巨大利益使得大量商人趋之若鹜,他们纷纷投身于这个新兴的暴利行业,进一步加深了非洲黑奴的苦难。
十五世纪末,新大陆发现之后,殖民当局为了解决殖民地人口过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便从非洲引进了大量黑奴。
注:劳作中的黑奴
其中大多数黑奴都被贩运至美国境内,成为了南方奴隶主的奴隶。在这里,黑奴们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更没有未来。
1776年,北美十三个英属殖民地代表在费城签署《独立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之初,为了稳定时局,美国当局默认了黑奴的存在,以此确保南方各州的利益。
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后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模式给美国的发展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在这个资本主义盛行的年代,解放生产力才是王道。而奴隶制的存在无形中浪费了大量人力资源,种植场固化的生产方式也无法产生较高的生产效益,此类种种都极大阻碍了美国的经济腾飞。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北方资本势力再也无法容忍南方奴隶主们继续占据着大量社会资源,继而两种阶级力量相互较量,最终导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注:美国南北战争
而这次矛盾爆发的焦点正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战争之初,北方军队进展并不顺利。相比南方奴隶主的军队,北方军队无论是兵员数量,还是武器装备,都略有不如,再加上英国人在一旁虎视眈眈,战争一时进入相持阶段。
为了打破僵局,1863年元旦,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颁布《解放宣言》,正式宣布解放黑奴,并允许黑人参加北方军队。
注:解放宣言
这一举措在美国引起了非凡的影响。大量南方黑奴为了自由反戈一击,纷纷掉头加入北方军队,南北双方攻守易位。自此数年,北方军队连战连捷,所向披靡,而南方军队节节败退,苟延残喘。
1865年4月9日,北方军队统帅格兰特一举击破南方守军,自此南北战争结束,美国重归一统。
《解放宣言》的颁布使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地位,但这依旧没能改变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实际地位,白人依旧普遍歧视黑人。
英国观察家詹姆斯·布莱斯有句话深刻地表明了白人对黑人真实的看法。他认为:“黑人没有抽象思维、科学探究和任何发明创造的能力;由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低劣,他们无法同高等种族交往”。
这句话在美国白人群体中很有市场,迎合了大多数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心理。他们认为黑人是一种低劣的人种,不配和他们交往。
就这样,白人主导的美国社会开始了对黑人群体的不公平对待,美国社会逐渐对黑人进行种族隔离。
在美国,黑人没有权利和白人共享同一公共设施,白人禁止与黑人通婚,并剥夺了黑人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等等。
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作出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判决”,裁定“分离且自由”符合法律规定。
此举使得美国社会自行实施的种族隔离制度得以合法化,进一步促进了种族隔离法令的确立和推行。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殖民体系崩塌,世界各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要民主护民权思想渐渐深入人心。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是其立国之本,美国民众的民主民权意识觉醒已久,自觉维权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可是作为美国的公民,黑人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民权待遇。反而社会上白人歧视黑人的风潮大行其道,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引起了黑人的强烈不满。
为了改变现状,一些黑人开始组织大规模斗争运动。他们号召美国黑人团结一致,反对不公平对待,反对种族歧视,倡导黑人主动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权利,史称民权运动,亦称为黑人运动。
黑人运动期间,美国涌现了一批像罗莎帕克斯这样的黑人民权运动家。
其中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注: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一生都在为争取黑人民权,抗议种族歧视在奋斗,他是一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
1963年8月28日,他在林肯纪念堂当着二十五万人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
他的演讲为数以千万的美国黑人指明了道路,使他们不再迷茫,不再沉沦。在他的指引下,黑人们明白了何为自由,何为平等,何为人权。他在精神上遏制了黑暗与黑暗对峙、仇恨与仇恨循环的可能性。
黑人们知道了该如何为自己争取平等的人权,该如何正确地开展斗争运动。
这段时期,美国社会沸腾如火,黑人运动愈演愈烈。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黑人的社会定位。
注:黑人运动
1964年,《民权法案》成功颁布,其从法律上终结了绵延百年的种族隔离和歧视制度。
自此,黑人的歧视和人权问题才得到重视。黑人的社会地位渐渐有所提高,政治经济权利也得到了美国法律的保护。
黑人运动使得黑人得到了法律上的公平和应有的人权,但实际上黑人在美国依旧是二等公民,歧视和偏见依旧没有消失。
即使迈进了二十一世纪,种族问题依然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议题。种族歧视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黑人频频被选择性执法,其造成的恶劣性在美国社会中引起了极大反响,黑人呼吁平等的呼声日上尘嚣。
1992年,一位黑人青年因为超速行驶被美国警察殴打的视频引起了社会非议,黑人们因此大受刺激,纷纷声讨执法警察,认为警察是在暴力执法,严重伤害了黑人的民权,要求警察署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
但警察署并未重视这件事,认为黑人们是在无理取闹。其后黑人们便将执法警察告上法庭,要求法庭严判。可惜陪审团都是白人,他们选择性地忽视了黑人们的诉求,反而支持暴力执法的警察。
此举一出立刻引起了黑人众怒。黑人们怀着悲愤的心情聚拢在一起,他们要为自己发声。
最终,冲突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这次游行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过程中,先后有数十人失去了生命,数千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亿美元。
这么高昂的代价竟然只是为了给一位黑人青年维权,可见种族歧视给美国黑人造成了多大的怨念。可惜的是,这样的事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单一,几乎每隔几年都会因为歧视问题爆发一次冲突,周而复始。
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在美国警察的暴力执法中死亡。此次事件的执法过程更是被网友传到了网上,后续事件的发酵显然超出了美国当局的掌控。
注:美警暴力执法
黑人群体和同情者,纷纷就此事展开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他们举着乔治·弗洛伊德的遗照,拉着写着“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横幅,穿街走巷对凶手进行声讨。
注:抗议运动
此次抗议运动迅速席卷了全美,其造成的影响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此也予以强烈批评,希望美方能够听一听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呼声。
近些年,美国社会关于种族歧视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但始终未能真正解决。其根本原因不仅仅在政府身上,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美国白人民众为我独尊的观念。
黑人最初只是白人的奴隶,想要从奴隶转变为主人,和白人共同竞争社会资源,抢占白人饭碗里的蛋糕,这并不容易。这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是利益的再均摊,思想上的再解放。
展眼未来,如何彻底消除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观念,如何去除美国白人心底的辫子,是美国当今和未来努力的方向。这条路道阻且长,且行且珍惜。
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