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中国的陶瓷史上,宋代是浓重的一抹,“五大名窑”是其代表。“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收藏中有件哥窑,是不少收藏家梦寐以求的事。也由于哥窑自身的价值,历来也有不少成了不少拍卖的青睐品。今天艺美君就要给大家讲一
中国的陶瓷史上,宋代是浓重的一抹,“五大名窑”是其代表。“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收藏中有件哥窑,是不少收藏家梦寐以求的事。也由于哥窑自身的价值,历来也有不少成了不少拍卖的青睐品。今天艺美君就要给大家讲一讲早两年在一场拍卖会上出现的哥窑瓷,一只拍出天价的哥窑。
先来说说哥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南方。但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发展脉络也不详。存世量不过百的哥窑瓷,成了中国瓷器史上一抹亮丽的色彩,也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文献记载,哥窑瓷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主要黑胎,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情况复杂。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也有“紫口铁足”。
此外,哥窑釉面有不规则开裂纹片(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纹理呈金黄色或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而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但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是考古界的一大谜题。
哥窑是目前唯一没有找到窑址的宋代名窑,因此考古界有不少争议,至今尚未有一致的说法。民间常常流传着“哥窑与弟窑”的传说,这弟窑指的就是龙泉窑,与哥窑截然不同,龙泉窑产瓷胎质较粗,胎体较厚,胎色以灰白为主。民间传说是弟弟在哥哥的窑中动了手脚,导致哥哥烧出的瓷器布满裂纹,但却使哥哥成就另一种开片纹的美。
今日主角:一只哥窑盘
2018年12月8日,在德国Lempertz名家私人收藏拍卖会(亚洲艺术专场)上,一件南宋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从150,000欧元起价,经过现场5位欧洲藏家与8个电话委托的激烈角逐,历时10多分钟后,最终以加佣金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一千万元)价格成交,被一位电话委托藏家纳入囊中。这下大家就坐不稳了,议论纷纷。
这只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烧制于南宋,此盘直径 14 cm,六瓣葵花口、浅弧壁、圈足微内敛。通体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遍布细碎开片。口沿处因釉层较薄而映出黑褐色胎,外壁近口沿处可见较明显的多次施釉痕迹。 外底有五个圆形支烧钉痕。此件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属于传世哥窑瓷器中的精品。
此次拍卖原品来源于德国一位私人收藏家,购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此后家族传承。从宋代烧制,一直到私人家传收藏,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此盘被保存的相当完好。由此可见,传承过程中的每一位古董收藏家都对其十分珍爱,也因此才能保存下品相如此完美的博物馆级珍品。然鹅,这件南宋哥窑盘拍出之后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为什么会引起争议?
这件南宋哥窑盘拍出之后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因在于有些藏友认为这只盘是元、明时期的哥窑瓷器、有些藏友说是清仿哥窑、甚至是新仿哥窑,争议颇大。对此南宋修内司官窑、明代处州龙泉官窑发现者华雨农先生认为:这件肯定老并且到代,盘内初看有点像明清,但盘底与支钉一看就是南宋杭州烧的。
此件南宋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是德国的Friedrich Otto Hasse(1886-1964)私人收藏。1911年他加入了当时的不来梅巧克力工厂(黑骑士巧克力工厂和公司),从1933年起他成为那里唯一的股东。战后从1949年起,哈塞恢复了巧克力的生产。退出商界后热衷于收藏。
哈塞被认为是专家级的艺术收藏家。二十年代流行收藏中国的东西,因此他也收藏亚洲艺术品。从这张1980年的照片中可以一窥他的收藏品,陶瓷和青铜(约50件)占据客厅的一角,藏品中的重点是宋朝到明代的中国陶瓷。这是他1924年在柏林Cassirer & Helbing拍卖会上从Hugo Meyl处购买的,他从1924到1929年一直在搜罗藏品。
哥窑辨真假,不可不知道
哥窑瓷器造型以仿古的碗、盘、洗、瓶、炉等为主,造型均有一种端庄的古色香气息。碗、盘、洗多有菱花形口及葵花形口等式样,此,尚有盒、壶及文房用具等。无论新仿品能够做到怎样极致,其始终不如真品那般有韵味。这也说明了哥窑的鉴别并不难,大家只要多下些工夫,总是可以看出破绽的。
要想玩懂哥窑,会鉴定辨别很重要。基本特征是黑胎或紫金胎,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纹样呈“金丝铁线”,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釉中气泡犹如“攒珠聚球”般,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还要注意“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拍卖场,拍卖品总有“精彩”的故事。在一千多年的传承中,此盘被保存的相当完好。由此可见,传承过程中的每一位古董收藏家都对其十分珍爱,也因此才能保存下品相如此完美的博物馆级珍品。古老的根源,价格最合理。真正的收藏大家不会太讲面子,真品才是硬道理。各位藏友们,大家对今天这只南宋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怎么看呢?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王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