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上周,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公开宣称,已经开始与中方就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展开磋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有几十年历史,是中美两国合作当中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但在今年8月到期,有消息称当时美国总统拜登曾寻求续签6个月,然而最终没能敌住来自美国国内“反华派”的压力,于是这一已经生效几十年的文件最终“历史性”到期。
早在上个月中美旧金山会晤期间,中美双方就有关《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展开磋商达成了共识。所以这次伯恩斯如此表态,也就并不意外了,不过伯恩斯也强调,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并非板上钉钉。
伯恩斯做出这样的表态,我们并不奇怪,倒不是说中方不肯签,其实中方对于和美方的合作一直都是秉持开放态度的。真正的问题始终是在美国,4个多月以前美国反华派能够阻止拜登续签6个月,那么问题来了,谁敢保证到今天,那些美国“反华派”不会再次冒头,阻止这一切发生?
但是与美国政界不同,美国学术界对于续签该协定的看法可谓是风起云涌,纷纷要求尽快续签。理由无他,“科研脱钩”引发巨大风险,所以美国国内很多声音,尤其是来自学术界的,都在喊话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就在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才刊载了一篇题为“中美(应进行)科学合作以解决全球重大挑战”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科学家小组的成员。作者在文中呼吁,无论是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还是健康问题,这些都是无法由一个国家解决的挑战。
历史告诉我们,“科研脱钩”容易引发巨大风险。这在历史上是有着极其警示意义的教训的。举个例子,微积分是当代数学和科研非常重要的工具,但其第一发现人却是一大历史谜题。
17世纪末期,英国和欧洲大陆数学界曾就“微积分第一发现人”产生极大争议,最后更直接导致英国和欧洲大陆数学家停止了交流。以今天的视角来讲,欧洲大陆数学界的微积分方法更为合用,而英国因为长时间坚持使用其自己推崇的方法,直接后果就是在后面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数学发展大幅落后于欧洲大陆。
各位要知道,那时候还是17-18世纪,正是工业革命前夕,彼时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直到工业革命以后,科技关乎一国经济、民生、国防的优势才体现出来。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是对于大国而言,其实是经不起“科研脱钩”的。哪怕美国的科学技术世界第一,也经不起,一旦脱钩,美国被超越的速度必然更快,更不用提当下人类面对的诸如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美国自己应对起来,也倍感无力。合作解决这些重大议题,是摆在美国面前唯一的正确抉择!
而且,美国也不是没试过和中国“科技脱钩”,结果如何呢?是美国的科技产业因为失去了中国庞大市场的耕耘,而损失惨重,经济发展遭遇阻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眼看着中国新空间站取得的成就,大量报道表明美方十分希望能够和中方合作,但却因为自己设下的“沃尔夫条款”限制了中美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最终令美国束手束脚。
可以说,美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科技脱钩”行不通,能不能遏制到中国另说,美国自己,其实是扛不住这一切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奇怪为什么美国学术界有学者要发文呼吁合作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斯高日前也公开表示,国际合作旨在推动解决我们自身无法应对的问题。言外之意很明确,哪怕冲着美国那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绝对离不开来自中国的帮助。
只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美国国内那些“反华派”而言,其已经将科学技术领域作为和中国对抗的主战场。在这群除了针对中国和尸位素餐以外,什么都不会的美政客看来,既然主战场已定在这个领域,那又怎么能够和中国合作呢?
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中美当下已经准备就此展开谈判,拜登也正在等中方签字,美国国内,也有学术界人才已经举了“白旗”,深知不能够再和中方对抗,必须合作。
但是,就因为美国国内反华政客声音太大,以至于当下,是否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仍非定数,就看拜登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远见卓识和魄力了!
路路观察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