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 科技引领未来
22日晚,河南鹤壁浚县新镇桥东一公里卫河北岸,洪水冲毁岸堤。23日,中国安能救援携重型工程救援装备火速赶赴现场处置 供图/中国安能
群众转移供图/中国安能
装满石土的卡车填堵卫河鹤壁段决口(网络视频截图)
昨日上午11时,5台龙吸水在京广路南隧道“马力全开” 供图/中国安能
轨枕悬空,列车随时有倾覆危险
救援人员为旅客发放食品等物资
杨俊魁在京广北路隧道附近往返救人(网络视频截图)
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供的消息,截至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稿时,河南强降雨已造成56人遇难、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9亿元,全面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备受社会关注的京广路隧道救援清理仍在继续,已确认有人员遇难,具体人数还在核实中。
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推进。河南省防指已要求郑州市和省直驻郑单位全员动员,深入街道、社区,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限期排除城区积水,恢复供电、供水、通信和交通;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物资供应和食品安全;加强疫情防控和卫生消杀,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发布
河南757.9万人受灾
连日来,河南遭遇强降雨。目前灾后复工复产工作正在推进。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供的消息,截至昨天19时许,河南强降雨已造成56人遇难、5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39亿元,全面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16日以来,河南遭遇强降雨,目前已造成全省133个县(市、区)1306个乡镇757.9万人受灾,因灾遇难56人、失踪5人,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585193人,紧急转移安置919519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0803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6.6千公顷,成灾面积168.2千公顷,绝收面积25千公顷,倒塌房屋3830户9943间,严重损坏房屋7071户21879间,一般损坏房屋23406户62233间,直接经济损失139.83亿元,其中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40.25亿元。农林牧渔业损失41.16亿元,工矿商贸业损失11.04亿元,基础设施损失36.4亿元,公共服务损失10.52亿元,其他损失4494.5万元。
此次暴雨中被淹没的郑州京广路隧道备受关注,上百辆汽车横七竖八地堆在该隧道南出口,目前救援队正对该隧道进行抽排水,但隧道内仍有大量积水,已确认有人员遇难,具体人数还在核实中。
此外,因连日暴雨郑州荥阳市个别乡镇受灾严重,目前仍有群众失联,具体数字不详。
昨天下午,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防汛救援及灾后重建情况。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长训介绍,河南省防指先后启动防汛应急Ⅱ级和Ⅰ级响应,加强会商研判和调度指导,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1.7万余人,消防指战员1.8万余人,专业救援队伍1.5万余人,社会救援力量24.5万余人投入抢险救灾。文/本报记者 李铁柱
现场
滔滔河水中 搭建应急动力舟桥
目击地点:新乡清水河村
新乡市牧野大桥及新乡市凤泉区,卫河两岸大面积村庄、社区、农田、道路被洪水淹没,水深处达两米以上。凤泉区下辖村庄大量房屋被洪水淹没,水深处一层建筑几乎没顶。所到村庄的村民大部分已疏散转移至附近救助点。
据悉,截至23日16时,新乡市境内共产主义渠合河站水位76.04米,水势平,超保证水位0.94米;共产主义渠黄土岗站水位71.46米,水势涨,超保证水位2.11米;卫河汲县站水位70.53米,水势落,超保证水位1.48米。
7月23日,河南新乡清水河村。
“小心一点,慢一点。”村口路上,浑浊的洪水没过膝盖,救援人员排成两列站在水里,中间是一条长长的绳索。在救援人员的保护下,村民们扶着绳索,一步步向前来接应的动力舟桥靠近。
这是一处集中转移被困村民的“码头”。22日,受强降雨影响,新乡市多条河流超过保证水位,卫辉市良相坡蓄滞洪区前稻田村、后稻田村等多个村庄遭洪水围困,上千村民需要救援,情况异常严峻。
国家防总工作组当日赶赴现场后,与河南省相关部门一同协调组织被困村民救援,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郑州仓库中紧急调拨40艘冲锋舟,协调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中国安能)2套动力舟桥前来支援。
汛情就是命令!中国安能102名专业救援人员,携应急动力舟桥、全地形两栖救援车等装备30台套,当晚就抵达现场,紧急搭设应急动力舟桥。
23日早8时,滂沱大雨中,一台动力舟桥启动出发。前行的水路并非坦途,沿途有的地方被电线阻拦,有的地方水下是障碍物。经过一番摸索,动力舟桥终于在清水河村村口靠岸。此时,进村道路已淹没在水中,村民陆续在村口集结,救援队员利用绳索将村民护送至动力舟桥上。
由于雨势太大,为确保安全,这一趟拉了30名村民,但一个相对安全的“码头”由此确定。此后,救援人员通过绳索或者冲锋舟接驳等方式,护送被困村民从这里登上动力舟桥。
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安能一局副总经理白文军介绍,该应急动力舟桥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
“这次救援,我们将3个河中舟、1个岸边舟拼在一起,组成漕渡门桥,共搭设2台,每台展开后长40米,宽8米,车行道宽5米,总承载力可达到65吨。”白文军说。经过一夜奋战,2台动力舟桥架设完成,每台满载450人。
23日上午,茫茫洪水中,两台绿色的动力舟桥犹如“生命之舟”,在不间断救援。截至中午12时,已有约1400名被困村民被转移至安全地带。
文/本报记者 张夕 张月朦 实习生 邓安然 张心仪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北青网